北馬國內地方

【新聞多點看】華裔少婚育削弱競爭力 增加人口當務之急

報導\李燕君  攝影\蔡進強

我國華裔人口下降可能對華社造成諸多挑戰,包括社區規模和文化傳承的削弱、經濟與中小企業發展的受阻、教育和華文推廣的困難、政治影響力的減弱,以及人口老化引發的養老問題。這些問題需要華社深刻省思並正視,同時也需政府採取有效舉措和提供支持。

Advertisement

沈志勤:『母性懲罰』

女性選擇單身或不生育

沈志勤

峇央峇魯區國會議員沈志勤說,馬來西亞與大多數國家一樣,許多女性都面臨產後復職的困難與挑戰。

ADVERTISEMENT

他說,馬來西亞僅有55.59%育有6歲以下子女的女性參與職場。許多女性選擇留在家中照顧孩子,而那些繼續工作的職業母親往往難以突破職業瓶頸,尤其生產導致她們與工作斷層,難以復職、甚至回不到原本的工作崗位,而必須重新開始就業的各種不公平對待。

工作斷層難以復職

他說,成為母親的女性承受巨大壓力,而父親的生活相對輕鬆。這種現象通常被稱為“母性懲罰”。

“近期有許多女性向我反映,她們選擇單身或不生育的原因,其中之一就是這種‘母性懲罰’因素。其實許多女性仍希望能擁有良好的職業發展、經濟獨立和自由。”

“這也是全球許多國家共同面臨的挑戰,我希望這情況可在有效舉措下改善。”

他說,從經濟學角度來看,“母性懲罰”是指女性在生育後,收入顯著下降,這也是性別薪資差距的主要原因之一,導致女性在職業生涯中長期處於較低收入水平。

他強調,若要提高結婚率和出生率,社會必須正視這個“母性懲罰”現象,並採取措施減少這種現象的發生。

“首先,社會應認真看待和理解這個問題,包括男性和女性以及社會各階層的認識,理解是改變這問題的關鍵。其次,公私部門需要改善工作環境,使之更加友善於母親。在這方面,僱主扮演着至關重要的角色,為產後復職的女員工提供更多友善設施與便利。”

他希望僱主能具同理心,根據母親的工作性質與能力,提供靈活的工作安排,讓她們能夠兼顧家庭和工作,而不至於失去工作機會。

此外他強調,作為丈夫必須共同分擔家務,因為家庭是兩人的責任。透過分擔家務,可幫助妻子更好地平衡家庭與工作。

“今年國際婦女節,我提到現今女性在許多方面仍未與男性享有完全平等的地位。我們需要男女共同努力,應對這些挑戰,確保女性在職場中獲得更好的地位。”

他說,今年農曆新年期間,他也強調對馬來西亞華人出生率下降問題的重視,並認為這會對華人社區產生深遠影響。

25年來出生率下降

前年僅4萬寶寶出生

沈志勤一直都很關注這個社會現象,多次在臉書鼓勵華人多生育。他說,過去25年來,馬來西亞華人的出生率一直在下降。根據2022年的統計,華人嬰兒出生人數約4萬人,佔總數42萬3124人的不到10%。

華人女性TFR只有0.8

他說,截至2022年,馬來西亞的總生育率(TFR)僅為每位女性1.6人,而替代率為每位女性2.1人。根據統計局數據,華人女性的TFR僅為0.8,而馬來女性則為2.1。

“根據DOSM報告的最新數據顯示,馬來西亞華人人口在2020年達到頂峰,但從2021年開始出現下降趨勢。”

他說,在2011年至2022年間的數據比較中,2020年華人的粗出生率為7.4,粗死亡率為6.7,這是出生率高於死亡率的最後一年。然而,到了2021年和2022年,粗出生率分別降至6.4和5.9,而粗死亡率則升至8.1和7.8,顯示死亡率已經超過了出生率。

他說,儘管2021年華人人口減少主要受新冠疫情影響,但2022年在疫情受控後,華人人口依然減少了1萬3084人。

由此可見,馬來西亞華人人口可能已在2020年達到頂峰,並自2021年起開始逐步下降。

“這種下降趨勢並非馬來西亞獨有,許多已開發國家和東南亞地區也面臨類似情況。”

華社需共同討論

無單一解決對策

沈志勤認為,單身、晚婚、雙收入家庭、沒有孩子、獨生子女以及移民等因素,都是華人人口減少的原因。

至於如何扭轉這一趨勢,他認為這個問題需要華社共同討論,沒有單一的解決方案,需要每個人的努力。

“有句話說:養育一個孩子需要一個村莊。為了扭轉出生率下降的趨勢,每個人都必須發揮作用。”

他曾對龍年促進華人增加人口抱有一線希望,因為龍年通常會看到華裔嬰兒的增加,希望今年能夠看到顯著的提升。

“這可從2000年與2022年的龍年數據,華裔出生率突然回增的情況看出。”

林秀琴:建立支援系統

檳政府施政鼓勵結婚

林秀琴

檳州社會發展、福利及非伊斯蘭教事務行政議員林秀琴說,州政府也在積極推行鼓勵婚姻的措施,譬如推動托兒所和幼兒園的合法化管制,讓父母在工作與家庭間取得平衡,安心地將孩子交由可靠的照護機構。

此外,當局也鼓吹在職場內設置托兒中心,這不僅減輕了父母的負擔,也讓他們能夠在安心工作的同時,確保孩子在安全的環境中成長。

她說,州政府推動陪月中心的合法化,讓產後的母親能夠獲得系統化的照顧,增強她們照顧孩子與維繫家庭的信心。

“尤其是產後婦女常面臨生理或心理上的變化,因此,我們強調建立支援系統,幫助婦女順利回歸職場。”

她說,政府也鼓勵工廠和辦公場所為母親提供哺乳空間,例如州政府已在光大辦公樓設立兩個哺乳室和托兒中心,為在職母親提供便利,使她們能夠兼顧母乳餵養與工作。

她認為,孩子的成長不僅是父母的責任,社會也應該共同承擔。

推出黃金寶寶獎勵

她說,由於孩子是我們的未來,政府更推出了“黃金寶寶計劃”,為新生兒家庭提供象徵性的獎勵。

“我們把黃金寶寶這計劃分成兩個部分,即100令吉匯入父母的戶頭,另100令吉為孩子開個SSBN教育金戶頭,鼓勵父母教育孩子提前、從小灌輸儲蓄的益處,為未來的教育服務預先做好準備。”

她說,雖然過去有許多團體通過經濟獎勵來鼓勵早婚早育,但效果不彰,這主要因為年輕人和父母的心態起着關鍵作用。當人們能夠保持積極的態度,並相信自己有能力撫養好孩子時,婚育的可能性會大大提高。

“然而,現代社會的經濟壓力和對生活品質的高要求,讓許多年輕人對婚姻與生育感到卻步。華人社會尤其如此,傳統的家庭觀念已經逐漸淡化,許多人選擇不婚或少育,以追求個人事業發展。”

她指出,華裔結婚成本很高,養育子女和教育費都是一筆重擔。加上華裔很“怕輸”的心態,為孩子投資未來,很多家庭都有面對子女附加教育費的高昂負擔,讓子女多方面學習,掌握技能,因此提高了教育成本。

她說,此外,現代女性在教育與經濟上的獨立性增強,使她們對婚姻與育兒的選擇更加自主。

“這也導致華人社會的結婚與生育率低於其他族群。再加上華人對生活品質的重視,許多人在生育前就會深思熟慮,考慮未來的生活影響和經濟負擔。”

“曾有家長建議政府辦一些聯誼活動,讓單身人士有一個平台找對象,畢竟政府活動也比較讓人放心。這建議的可行性,還在探討中。”

她指出,總體來說,政府的措施雖然有助於改善婚姻與生育率,但更需要社會風氣的轉變,讓年輕人對婚姻與家庭充滿信心。

她說,環境和家人的鼓勵也至關重要,如果周圍的人都支持婚姻與育兒,年輕人對婚姻的態度可能會隨之改變。

陳坤海:鼓勵婚育

華團應推動補助宣導

陳坤海

檳州華人大會堂主席丹斯里陳坤海博士針對馬來西亞華裔人口減少的社會、經濟和文化影響,以及應對策略,提出了其見解。

他說,華裔人口的減少可能會削弱華人社區的規模、傳統文化活動的參與度和社區凝聚力。

他提及華社的普遍隱憂,華裔人口減少將對馬來西亞經濟產生不利影響,尤其是中小企業的未來發展。

他認為,隨着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勞動力需求將減少,華裔社區需逐步適應這個變化。

在教育方面,他擔心華文教育的推廣和維持,會因學生人數減少而受到挑戰,進而影響文化傳承。

政治方面,他認為,華裔人口減少可能會間接導致政治影響力下降,進而影響華裔在政策制定中的代表性和話語權。

“華裔人口減少將使華基政黨在選舉中處於劣勢,尤其在檳州,也可能間接影響華裔爭取首席部長的資格。”

為鼓勵婚育,他建議華團推動婚育補助、社區活動和宣導教育,減輕年輕夫妻的經濟壓力,促進婚育和家庭觀念。

如何應對華裔人口老化危機,他建議以下措施:

1. 延遲退休年齡,讓經驗豐富的老年人繼續為社會貢獻。

2. 提供職業培訓,提升老年人再就業能力,保持經濟獨立。

3. 加強養老服務體系,確保老年人獲得高品質照護。

4. 推廣健康老化理念,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

5. 支持家庭養老,提供經濟補貼和稅收優惠。

堅信多子多福

郭秀雁成孩子後盾

郭秀雁與駱財順雖是相親結識,但皆有創建美滿家庭共識。

郭秀雁有家婆林亞美(前排中者)為後盾,成功打造美滿家庭。

57歲的郭秀雁自24歲與相親結識的丈夫駱財順(56歲)結婚生子以來,一直將撫養和教育5個子女視為一生的重任。如今,孩子們都已成年並取得卓越成就,夫妻倆得以提早退休,享受自在生活。

郭秀雁堅信“多子多福”的傳統觀念,全力支持孩子們的選擇,並成為他們的堅強後盾。她認為傳宗接代是人生的首要任務,因此在第四個孩子出生後毅然辭去書記一職,專心成為全職媽媽,照顧家庭。

如今,她的5個子女在房地產、專業領域和科技公司擔任重要職位。儘管他們尚未結婚,郭秀雁對此表現出開明態度,但內心仍有些擔憂。

“以前女子20多歲未婚就會被稱為‘安娣’。我對子女的婚姻保持開明態度,理解年輕人追求自由,但不認同因享受生活而耽誤終身大事。”

她笑稱自己生得不夠多,因為家婆育有7名子女,母親更生了10個。她認為,人口眾多的大家庭溫馨和睦,無論是夫家還是娘家,都充滿生機與活力,發生事情時,大家也有商有量,充滿安全感。

 

 

標籤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