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副刊

習書藝不忘古也不守古 藝術家鄭英傑愛篆書

特約報導:劉忠萬([email protected]) 圖片:受訪者提供

篆書是中國最久遠最傳統的字體之一,它的發展可以追溯到商朝和周朝,因其古樸典雅的特點,在篆刻(印章雕刻)和書法藝術中被廣泛應用。學習篆書不僅可以瞭解古代漢字的演變過程,還能欣賞到漢字獨特的藝術美感。明清時期,篆刻藝術發展達到了頂峰,在印章雕刻中的應用更為廣泛。許多篆刻家如文彭、何震等在這一時期湧現,他們的作品在中國書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Advertisement

如今,篆書雖然在現代日常生活中不常用,但作為書法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依然有很多書法家和篆刻家致力於傳承和創新這一古老字體,自8歲便學習書法的鄭英傑,如今在大馬書藝界佔有一席之地,研習書畫多年的他,篆書正是他最擅長的字體。

篆書是書法藝術重要的組成部分,它講究線條勻稱、疏密和諧的章法佈局,學習篆書可以培養耐心和審美能力,也從中可以提升個人修養和文化品味。篆書的書寫過程中,需要投入很大的專注力,無形中有助於舒緩壓力、靜心養性,利於心理健康。

篆書具有獨特的美學價值,它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對事物形態的描繪,通過對自然物體的觀察和模仿來構造字形,學習篆書不僅可以欣賞其藝術性,還可應用於現代藝術創作中。

在大馬書藝界有相當成就的鄭英傑,因擅長篆書和水墨畫,作品令人驚艷,吸引不少人向他拜師學藝。

ADVERTISEMENT

現年35歲的鄭英傑說,篆書與其他書體相比,最獨特的地方是他的“變化”與“發展潛能”都很大。

“小篆看似只是訓練線條的穩定,變化很小,但當細看,會發現其實裡頭有很多不同的變化,乍看很整齊,但是字體很奇妙,運用白色空間來穿插或留白,讓結構不那麼擁擠。”

鄭英傑擅寫篆書也擅水墨畫,創作過程中總秉持“以古為友,以新為伴”揮毫潑墨為創作理念。

最大挑戰是“線條”變化

以大篆來說,字的大小輕重,渾然天成,這是學習者可以多留意、多學習的。“由於這書法比較接近或原意就是象形文字,所以若我們想玩字形,玩線條,這是很有趣味的。”

鄭英傑會愛上篆書,始於他接觸到晚清時期被譽為“石鼓篆書第一人”吳昌碩寫的《石鼓文》,尤其是他晚年的《石鼓文》作品。他喜歡吳昌碩那種雄渾、老辣、蒼勁,頗有草意的線條。

“學習這書法的關鍵,是不能把線條當圖畫來畫,線條需要保持中鋒行駛,線條要有挺勁之感,也多感受圓渾線條的精彩,快慢也需要多拿捏,不是一味的慢,也不是一味的快。”他建議多看篆書名家的握筆運筆,這比起只是看完成品來得更重要。

鄭英傑說學習篆書最大的挑戰就是“線條”的變化。一開始因對線條的不熟悉,很容易就把線條當成圖畫來畫和塗,要練成雄渾蒼勁的字勢,需要日積月累的經驗。

篆書是中國最古老的文字,有助於學習者更深入地瞭解中國文字的發展進程、文字演變的原因,從中我們可以理解文字的演變脈絡,也可以理解當時文字的演變裡頭的美學。如果當時沒有“美學”的介入,我們的書法應該也很難融入作者的情感。

鄭英傑的部分作品。

篆書重筆順結構

勿忽略留白

在練習篆書時,必須時刻保持正確的筆順和結構。

基本上書寫漢字有個不成文的規定──筆順是從上至下,左至右;若有中間直線,則從“中”開始,再到“左”,才到“右”。至於結構,鄭英傑說要多留意緊密、收放,再來就是“留白”的對比,很多初學者在賞析書法的時候,多會留意“黑色”線條,因為它是直接能夠閱讀的字,而忽略了留白部分。

很多學生認為書法一定要從某一種書體,其實不然。“當然書體的演化會互相影響,但同時也要理解不同書體有不同的‘法’。”書法,就是“書”寫的方“法”,所以鄭英傑的教學都是以課程方式來進行。“跟我學藝的學生,是因興趣而來,我會鼓勵學生勤奮博學。我常告訴學生,‘只要是用心之作,必定是好的作品。’今天的你,比昨天進步就最好了。”

鄭英傑的學生有很多是為興趣而來學習的成人。

為興趣習藝 鼓勵學生設目標

鄭英傑的學生有很多是成人,成人班往往是因為對書法感興趣才來學習的,加上有些學生還要為三餐、為家庭奔波,所以他都鼓勵學生設一個最終目標,或者學習對象,要求技藝能夠與日俱進就好。

“有時完成了一個課程,不同的學生作品表現有高低,這是正常的,因為人各有志,書齡也不見得相同,只要學得開心,有得着最重要,因為課程雖然結束了,但不等於學習結束,隨時都可以溫故知新的!”

在教學過程中,他最常用的教學法是簡單明瞭並會加入歷史的課程,再結合生活內容,以引起共鳴。“結束了學習的課程,我們就會辦結業展,給予學員一個空間來展示作品。”鄭英傑笑說,這個時候的學員們在準備作品的時候最積極也很努力,會發現他們進步很快!

篆書是最古老的漢字,習書法者可從中瞭解中國文字的發展歷史。

宏觀把握書法史 下筆更自信

已經具有一定書法基礎的人,想要進一步提高水平,就必須多瞭解書法藝術的歷史背景,不要只是在技術層面上打滾!“對歷史的宏觀把握,能讓我們更瞭解古人的生活習慣,書體發展的變遷,那麼在下筆時更有信心。”鄭英傑說。

學習水墨畫也是一樣。鄭英傑建議初學者多觀察,多瞭解有關書法的內涵,而不是一味的臨摹,在畫畫之前先學習書法一段時間最佳。“一幅好的水墨畫,其線條色調等,都是運用書法的筆法來完成的。‘寫’畫,才是水墨畫的重點。”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詩”“書”“畫”三者常被並論,不僅僅是因為它們各自代表了自身的藝術形式,更因為它們在精神內涵和藝術表達上有着深刻的關聯。這三者並列,體現了中國文化對於思想、文字和圖像的高度重視與追求。

“詩”就是一個人有思想,能夠把思想寫下來;“書”除了有思想,再來就是需要有一雙能夠把字寫好的手;“畫”就是用線條來畫。

鄭英傑最引以為傲的作品之一。

畫好一幅畫 生活中多看多感受

鄭英傑說,水墨畫的創作過程是先定主題,然後理解主題的重點。他舉例畫牡丹花,“我們需要先瞭解牡丹花的精髓,再參考古人的作品,畫時融入自己的一些想法。”“以古為友,以新為伴”是鄭英傑揮毫潑墨的創作理念。

“畫水墨畫須掌握好‘墨’的濃淡和變化。要對自己手中的畫筆敏感,如蘸了多少的水份,多少的墨汁或顏色,再來就是下筆時,手指、手臂的力量速度等,還有手的靈活性。”他一一解說畫好一幅畫需要注意的重點。

在學習水墨畫的過程中,應該多看和多去感受,才能培養自己的藝術感覺和創作靈感。多看,即是多看經典作品和他人的創作;多感受,乃除了感受古人的作品,也要多感受生活,因生活中點滴往往可以入畫。“很多時候我會把政治課題加入我的創作中。”

端看整個水墨史,就可以窺看中國的發展變化。從毛筆一代代的存其精華,棄其糟粕;紙張的製作至完善,都是一部發展史。

“無論是學習書法或是畫畫,我們都應該不忘古,不守古,以開放的心態來看待現代水墨畫的發展和創新。”鄭英傑說。

鄭英傑經常受邀即席揮毫。

 

 

標籤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