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馬國內地方

古蹟共生種子基金撥37萬 78年神龕老店修竣

(檳城24日訊)在檳州政府喬治市古蹟共生種子基金撥款協助修復下,位於喬治市古蹟區大伯公街門牌5號的興都教神龕製作店獲得重生,於今日由檳州首席部長曹觀友主持修復完成儀式。

這家名為Chandramala Enterprises的興都教神龕製作專門店,擁有76年歷史,由杜萊星甘及家人於1948年向業主葉祖意產業租下。

Advertisement

歷經70多年歲月洗禮,房屋已顯陳舊及有必要修復,在杜萊星甘及葉祖意產業同意下,由喬治市世界遺產機構安排修復,即從今年1月2日開始,7月1日竣工。曹觀友在儀式上致詞時說,這是檳州政府為保留喬治市的普世價值及“活古蹟”所做的其中一項努力。

在喬治市古蹟共生種子基金下,古蹟產業業主和租戶,在公共、私人和專業夥伴三方合作下建立多贏關係,一起維護喬治市世遺區內的古蹟建築。

大伯公街門牌5號的興都教神龕專門店是古蹟共生種子基金下完成修復的第6間建築物,耗資37萬606令吉40仙。

先前修復的建築物包括癩哥巷1號(19萬5392令吉)、皇后街23號(37萬8428令吉)及25號(29萬6268令吉)、漆木街41號(34萬1678令吉)及42號A(25萬8834令吉)。

ADVERTISEMENT

黃倩虹向眾嘉賓講解古蹟老店屋修復過程。

眾嘉賓參觀已修復的古蹟老店屋的樓上住家。

曹觀友:保老屋留街坊

曹觀友說,屋租統制法令於2000年廢除後,在租金高漲等因素下,不少居民無法負擔而遷移喬治市,當時許多老房子已陳舊不堪,一些非政府組織卻極力倡議喬治市需保留原貌,不可修復老屋。

“實際上,首先要做的是保住原有建築物,就算是原本的雜貨店轉型成咖啡店,至少建築物獲得保留、保養及擁有人氣,喬治市才能把人留下來。”

“當然,能夠讓傳統手藝、產業及原居民繼續在老屋經營及居住,那是最好不過,喬治市古蹟共生種子基金就是在這情況下催生,目前已經修復6間老屋,業主和租戶取得雙贏,又可保留喬治市的普世價值,這是大家樂於看到的局面。”

喬治市世界遺產機構總經理洪敏芝致詞則說,大伯公街門牌5號屬於華南折衷式風格的第二類古蹟建築,興都教神龕匠杜萊星甘和家人從1948年就經營到現在,兒子也繼承了其手藝。

葉祖意產業信理員葉良進也在會上致辭。

出席者包括財政部副部長兼丹絨區國會議員林慧英、檳州旅遊及創意經濟行政議員黃漢偉、光大區州議員鄭來興、彭加蘭哥打區州議員王宇航、檳州政府秘書拿督斯里羅斯里、檳島市長拿督拉占德蘭、修復計劃顧問黃倩虹繪測師、修復計畫承包商創業建築有限公司代表吳振興。

杜萊星甘(前排左二)與妻子占德拉美華(前排左三)欣慰一家人能繼續在大伯公街門牌5號居住及經營傳統行業。

 

 

標籤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