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即時國內

去年自殺率增10% 衛生部吁關注心理健康

(布城15日訊)衛生部副部長魯卡尼斯曼指出,自殺是世界十大主要死因之一,其中我國去年的自殺案例就達到了1087例,相比2022年的981例增長了10%!

他說,根據大馬皇家警察(PDRM)的報告,我國的自殺案例從2019年到2021年始終呈上升趨勢,依序為2019年的609宗、2020年的621宗、2021年的1142宗、2022的981宗以及2023年的1087宗,5年間共累計4440宗自殺案例。

Advertisement

“自殺是年齡介於15歲至29歲的人群的第4大死因。而一旦有1人自殺,估計會有135名包括家庭成員、朋友遭受情感、社會和經濟方面的影響。”

2024年世界預防自殺日“改變觀念,建構希望”

魯卡尼斯曼今日在由衛生部主辦的關於心理健康與自殺行為相關的媒體簡報會上,這麼表示;該簡報會是在馬來西亞自殺醒覺希望之聲(MySAVE)計劃下的活動。

該計劃是衛生部與2023年7月31日啟動的計畫,旨在提升民眾對心理健康的認識,強調有效且正確的媒體寫作對預防自殺行為的重要性。

ADVERTISEMENT

“今天的媒體簡報會的主題與2024年世界預防自殺日的主題一致,就是‘改變觀念,建構希望’。2024年世界預防自殺日和往年一樣,落在9月10日。”

他表示,導致自殺行為的因素多且複雜,如社會心理和環境問題、經濟問題如失去收入或工作、抑鬱症、其他心理疾病、缺乏社會支援或藥物濫用。

努拉詩金:自殺案例男性比女性更高

國家心理健康卓越中心(NCEMH)主任努拉詩金指出,據統計,馬來西亞自殺案例中男性佔比比女性更高。從2019年至2023年,共有3670名自殺者是男性,而有780名是女性;而在2023年的1087宗自殺案例中,有893宗自殺者是男性,而有194宗是女性。

她說,影響心理健康的因素包括對生活的不確定性、親人的死亡、財務危機、缺乏社會的支持(家庭或工作上)、無法適應全新的生活方式、遭受虐待或暴力等。

“有自殺傾向的人群一般有顯著的特徵,包括長期的負面情緒如悲傷、焦躁、空虛等、對曾經喜歡或熱愛的活動失去興趣、常感覺疲勞、睡眠障礙、無法表達情感或情緒、食慾障礙所引起的體重減輕或體重超標、注意力不集中等。”

“據調查,青少年一般極有可能有自殺的想法,縱使他們還未曾制定方案或嘗試。”

“老師、家長、朋友及看護者絕不能輕視或羞辱有自殺傾向或想法的人。相關的新聞層出不窮,青少年傾訴自殺的想法,對方說出‘想要自殺那就去吧’這樣的話,反而無法為青少年提供任何幫助。”

請給自己一個活下去的機會

任何人若有解不開的心結,請聯絡心靈扶助協會(Befrienders)03-7627 2929(24小時熱線)/ http://www.befrienders.org.my;

衛生部副部長魯卡尼斯曼澄清,近日冒充醫務人員闖入沙登蘇丹依德利斯沙醫院的14歲少女,實際上並沒有參與到治療病人的行為。

“這並沒有發生(給病人治療),她並不具備任何醫療技能。她實際上只是在醫院內到處走動。”

指少女扮醫護案未涉治療行為 將加強醫院安全措施

他今日在由衛生部舉辦的“改變觀念,建構希望”媒體簡報會後受詢時,針對日前一名14歲少女在沙登蘇丹依德利斯沙醫院冒充醫護人員協助治療一案,這麼表示。

魯卡尼斯曼表示,該少女的偽裝之所以被揭穿,是因為醫院的職員對她的行為和看似非常年輕的外貌產生了懷疑。

“有鑑於此,院方將會加強安全措施。”

“衛生中心和大型醫院通常會接待培訓人員,而這些員工有數千人。我們肯定會採取預防措施,以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星洲日報》早前探悉,沙登醫院一名女醫藥官向警方報案稱,8月8日在醫院接獲手術室同僚的手機WhatsApp簡訊通知指一名少女冒充醫護人員,在手術室企圖協助開刀不果被驅趕,過後出現在就診室櫃檯進行註冊。

少女是在8月8日上午9時,使用其母親(32歲)的身份證進行註冊時,在醫院大廳被捕。

魯卡尼斯曼強調,此次事件凸顯了心理疾病患者持續接受治療的重要性。

“與此同時,我們也擔心患者對自身健康情況的接受情況,因為仍有人對心理疾病抱有成見。

“人們需要意識到心理健康問題極有可能發生在任何人身上,而患者必須在醫療中心接受我們所準備的干預治療。”

 

 

標籤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