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本地醫療】親向眼科醫生求診 別買網售治眼神藥

文◆陳秋蕾  整理◆梁盈秀

常見眼疾如白內障、青光眼等的病例逐年上升,老化是造成眼疾的主因,眼睛創傷亦會帶來後遺症。

Advertisement

民眾應進行一年一次的檢查,切勿輕信市面上號稱能治愈眼疾的藥物,最可靠的方法是尋求專業醫生的診治。

蕉賴國大醫院眼科兼
玻璃體視網膜專科顧問
美蓮凱瑟琳教授
(Prof.Mae-Lynn Catherine Bastion)

馬來西亞眼科學會主席
瑪諾哈然醫生
(Dr Manoharan Shunmugam)

(吉隆坡訊)眼睛疾病是常被忽略的病況之一,在馬來西亞以致全球,最常見的眼疾依序為白內障(cataract)、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diabetic retinopathy)、青光眼(glaucoma)及老年性黃斑部病變(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RMD)。

ADVERTISEMENT

根據我國衛生部支持的國家眼科數據庫(National Eye Database)所提供的數據,白內障病患逐年增加,2002年的病例為1萬2798宗,到了2018年暴增至5萬5687宗,16年間病例增加高達93%。

眼疾問題日益嚴重

馬來西亞眼科學會主席瑪諾哈然醫生(Dr Manoharan Shunmugam)指出,最普遍的原發性白內障為老年性白內障,2018年的盛行率為97.2%;外傷則是繼發性白內障的最常見原因,盛行率是48.6%。其余因疾病所致的白內障病例手術亦大幅增加,計有2002年35.4%至2018年的67.7%(高血壓),以及2002年28.9%至2018年的47.4%(糖尿病)。

“至於全球,根據美國國家眼科研究所(National Eye Institute),2010年的白內障病患為2440萬人次,預計到2050年則會增至5000萬人次。”

美國國家眼科研究所指出,在全球,2010年,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是770萬宗,到了2050年預計高達1460萬宗;2010年青光眼病例是270萬宗,到了2050年預計達630萬宗;老年性黃斑部病變2010年為210萬宗,2050年則增至540萬宗。

“馬來西亞的失明率佔人口1.2%,

58.6%由白內障所致,10.4%為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

及6.6%則是青光眼造成失明。

縱觀上述數據,眼疾的問題日益嚴重,

保護眼睛應被列入保持身體康健的項目之一。”

他透露, 患上眼疾病因主要與年齡相關,身體老化引發疾病是無法改變的事實,但眼睛外傷乃是導致眼疾的另一原因之一。年少時眼睛曾受外傷,日後患眼疾的幾率增加,其患病年齡亦會提早。

創傷後果可大可小

“外傷情況與受傷程度會造成不同的眼疾。眼睛外傷分為兩種,一是鈍物創傷(blunt trauma),即眼睛被硬物,如羽毛球、乒乓球、高爾夫球等擊傷;二是銳利創傷(penetrating injury),這類創傷則是利器,如刀、剪刀等所致傷。”

他舉例說,患者遭外來物擊中眼睛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比如眼內外流血、視線模糊、細菌感染、高眼壓症等,極有可能在年紀漸長時患上白內障、青光眼,甚至視網膜脫落,最終惡化至失明。

“我們必須意識到,節慶期間所燃放煙花、爆竹所帶來的危險。曾有一名6歲病人因玩鞭炮時突然爆炸,炸傷眼睛導致永久失明。我提醒家長得時刻關注孩子的舉動。”

他提醒,眼睛創傷的後果可大可小,輕則手術可治愈,重則如傷及神經,則造成失明。所以,民眾必須謹慎,預防意外發生。另外,不良飲食、飲酒、抽煙導致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可能引起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改變不良習慣,能降低患病的機率。

如前述,無論是老化帶來的眼疾問題,或是眼睛創傷引發後遺症,培養好的生活習慣,如戴太陽眼鏡防紫外線照射、戒煙酒等,能延緩或降低患疾機率。

許多人都知道進行身體檢查的重要性,但對於眼睛年度檢測的意識卻十分薄弱,忽視眼晴疾病而影響後續的治療;有3組人群需要按時做眼睛檢查,即初生兒與4至12歲的兒童、40歲以上的成人及糖尿病患。

孩童無法如成人般覺察自身的健康狀況,當他們出現視線模糊、時有頭暈等症狀時,亦鮮少主動向父母提起。因此,家長應定時帶孩子做檢查,以檢測孩子是否近視或其它眼疾等問題。如果及早發現孩子近視,可佩戴眼鏡,否則一旦演變成弱視(amblyopia),即俗稱的“懶惰眼”(lazy eye)時,就無法逆轉。

新生兒應檢查眼睛

他指出,近年來,中國、美國及英國已開始推行新生兒眼睛檢查計劃,以檢測嬰孩是否有先天性眼疾。在我國,父母給初生寶寶進行各項身體檢查,但忽略了眼睛,因此,有必要加入眼部檢查。

“至於成人,因年紀漸長而老化,再加上其它因素,如眼部受傷史、家族病史等,患眼疾幾率提高;眼疾也有年輕化趨勢,所以建議40歲以上的成人應每年進行一次檢查。”

他要提醒糖尿病患,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風險高。患病時間越長,再加上血糖控制不當,極有可能引發此並發症,甚至失明。糖尿病患除了需要嚴格控制血糖外,必須進行一年一次的眼睛檢查;主治醫生也請提醒你的病人定時做眼睛檢查。

另一方面,他也鼓勵上班族在辦公室緊隨‘20-20-20’法則,即每20分鐘將目光轉移至20尺之外的物體至少20秒,來保護長時間對着電子產品的雙眼。

市面上各類號稱可治眼的產品五花八門,但這些產品確實如廣告上的說明,真能治愈眼疾嗎?

另一位來自蕉賴國大醫院(HCTM)眼科兼玻璃體視網膜專科顧問美蓮凱瑟琳教授(Prof Mae-Lynn Catherine Bastion)指出,商家在社交平台上,大肆銷售醫療產品,一些聲稱能治愈眼疾的廣告大行其道,她認為這完全是在誤導公眾。

“有些患者想要以省時省力省錢,無需動手術下就把病給治好,一時情急下買了這些‘神藥’。”

勿輕信網絡廣告

“我們曾接觸好多病人在上門求診時,出示這類產品的廣告,詢問這些產品的療效、可信度。這些產品是否獲得官方認證?會否產生不良反應或副作用?這些都是患者必須去深思的問題。”

她要提醒民眾,如果眼睛不適,如視力模糊、疼痛,尤其是急性發作,到藥劑行購買眼藥水或保健品根本無濟於事,因為他們無法給你做一個專業檢查。更甚的是,濫用藥物輕則感染,重則可致失明。

像這些聽起來效力百分百強大的治眼“神藥”可信度有待查證,勿輕信網絡廣告。若眼睛出毛病,不要病急亂投醫,唯一可解救的方法就是尋求專業醫生的診治。

採用合適治療方法

她說,配鏡師不具有眼睛篩查的專業資格,驗光師因經過專業培訓及受到認證,則有這項專業能力,惟僅限於檢查,醫治仍得轉予眼科醫生。然而,公眾無法查證驗光師是否合格,直接向眼科醫生求診為最佳途徑。

眼科醫生在經過專業的診斷後,將會依據不同的病況來選擇采用合適的治療方法。以一些常見眼疾為例,如青光眼,情況屬輕微者,第一線治療方式就是滴眼藥水,若進一步惡化,則進行更深一層的治療。

其它病症如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多以打針來治療;至於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醫生會依照不同病況采用適合的治療方案,包括激光、藥物注射及動手術,來幫助患者修復視力。

8大警訊2招護眼 紫外線致白內障提早報到

大太陽赤炎炎,除了要預防中暑,也應注意眼睛健康。

眼科醫師提醒,紫外線長時間曬入眼球,易造成水晶體提早老化導致白內障,可配戴太陽眼鏡及配合食療減少傷害。

白內障是眼睛內水晶體老化造成的疾病,若原先澄清的水晶體變得混濁泛黃,使得外界光線無法進入,就會造成視力障礙。

出現症狀即早治療

眼科醫師陳矜芸指出,白內障在長者慢性疾病的盛行率排名僅次於高血壓,且隨着3C產品使用時間上升,30、40歲青壯年族群罹患白內障比例也逐漸升高,其中6大高風險群更須注意,包含高齡、高度近視、糖尿病患,及長期於戶外工作、眼睛發炎或受傷者。

我國日照時長大約為13小時,長時間紫外線曬入眼球,就可能造成水晶體因紫外線的累積傷害提早老化。刺眼的太陽光、長時間使用3C,都可能導致白內障提早報到。

“炎日保護眼睛,可以透過食療或營養補充品來預防白內障,可多吃深色蔬菜,如菠菜或是玉米等,這類含有葉黃素、蝦黃素、β-胡蘿蔔素等抗氧化劑成分的食物或保健食品;外出時可以配戴太陽眼鏡,減少紫外線傷害。”

陳矜芸提醒,白內障8大警訊,出現症狀都應即早治療。一旦診斷出白內障,務必每半年定期到眼科回診追蹤檢查,以避免拖延、併發青光眼與導致失明風險。

若白內障已經嚴重影響視力品質還有生活作息,陳矜芸說,可考慮開刀更換人工水晶體;術後會對光線較為敏感,建議於白日配戴墨鏡,也要盡量避免搬重物,約2週時間便可恢復日常。

白內障的8大警訊

1.出現對色彩敏銳度降低

2.近視度數飆升

3.夜晚出現眩光光暈

4.看東西出現複視

5.白日畏光

6.老花突然消失

7.經常跌倒

8.時常感覺度數不夠需換鏡片

 

 

標籤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