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本地醫療】身體機能退化聽信飲食迷思 長者營養不良百病生

文◆鄭惠蔙醫生 

整理◆梁盈秀

Advertisement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對一個家庭而言,家中長者的重要性好比一艘船的指南針,他們豐富的人生經歷是後輩們在面對人生風浪時最好的指引,因此給予這個「寶」最無微不至的疼愛並不為過。

因此,如何讓這個「寶」攝取到所需營養更是關鍵所在。

(吉隆坡訊)營養不良指的是所有食物產生熱量或蛋白質攝取不足的現象,長者之所以會出現營養不良並非單一因素形成,而是由多種因素包括疾病、情緒及身體機能退化等造成,這些因素促使長者的食欲減退即俗稱的“沒胃口”。

ADVERTISEMENT

沒胃口意味着這名長者無法從日常飲食中攝取到他所需的營養,最常見就是缺乏優質蛋白、鈣、維生素D與A以及鐵質等。

老人醫學內科顧問

鄭惠蔙醫生

(Dr Tay Hui Sian)限制飲食等情況會更堪憂

老人醫學內科顧問鄭惠蔙醫生(Dr Tay Hui Sian)指出,疾病是長者營養不良的元兇,這可從輕微的感冒、腹瀉到不同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腎病、肝病、免疫系統疾病、愛滋病甚至癌症等,而不同疾病的共存即同時有多種慢性疾病,比如上述提及的疾病,外加中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冠狀動脈阻塞等,或者是有帕金森氏症、失智症甚至憂郁症等,都會造成長者出現厭食或吞咽困難,倘若加上長者無法自己煮食或忘了進食,也拒絕他人喂食的話,勢必加劇營養不良現象。

“尤其獨居長者會比一般長者更容易出現情緒上的影響,包括萌生孤獨感、焦慮、緊張、憤怒或精神創傷等,通常在減少社交活動後也會對食欲缺乏興趣,且在受制於行動及經濟能力,在采購食材上會出現不買或少買,或者是購買一些相對便宜但營養不足的食材。”

“隨着年齡增長及身體機能退化,特別是牙齒松脫後、咀嚼及味覺變差的長者,因難消化食物所以減少選擇蔬果或瘦肉類的食物,若是加上上述提及的疾病及情緒因素,以及聽信一些不正確的飲食指導,比如‘長者須清淡飲食’或須限制哪些飲食等,那情況會更堪憂。”

長者疲勞健忘消瘦須警惕

她說,門診時經常接觸因擔心肥胖而不吃的長者病例比比皆是,這是一個必須糾正的觀念,即上了年紀並不意味要“清淡飲食”,反之長者須攝取足夠營養才是王道。

“而藥物的不良反應(因共病而須同時服用多種藥物)、過量飲酒、抽煙也會影響長者的營養攝取,再來當長者出現感染、損傷、大面積燒傷、持續發熱及甲狀腺過度活躍,此時若沒有大幅度增加熱量所需,就會出現營養不良現象。”

她說,有些長者有偏食惡習,即只選擇自己喜歡的口味,長時間吃“老三樣”等這類不良習慣;還有某些疾病及切除部分消化道手術等也會造成患者出現營養不良,因此家人須給予更多的關注。

總而言之,長者之所以會營養不良可以是來自不同因素,但無一例外的就是這些因素將使到他們的健康受到直接的傷害,特別是近年來常提及的肌少症,因此要避免這些傷害,及早讓他們攝取到足夠營養才是關鍵所在。

當一名長者出現營養不良時有哪些症狀呢?“常見的初期症狀有健忘及容易疲勞,之後就會出現體重減輕、消瘦、口腔潰瘍、皮膚出現干燥、肌肉質量下降、頭髮質量變差或腸胃不適等,緊接下來就會出現貧血等嚴重情況。”

她常給予長者孩子的建議是,一旦發現家中長者的精神常處於萎靡,且沒胃口或記憶變差,以及出現明顯的體重下降,或者從外觀來看臉色蒼白以及肌肉素質大不如前,甚至牙齦有出血問題(這是因缺少維生素C所造成),都必須警惕及時求醫。

量體重判斷是否營養不良

除了觀察之外,要判斷長者是否營養不良亦可通過直接測量體重,一旦長者的體重與3個月前相比,下降超過3公斤,就可能是營養不良的前兆。

足夠的營養不僅可預防及治療多種疾病,且能促進長者健康老化(healthy aging)。衰弱症與營養不良是老年綜合症中兩個不同現象,但兩者的病理生理學機制重迭且息息相關,值得注意的是,有衰弱症的長者比健康長者更容易出現營養不良,兩者互相影響對長者造成更大健康威脅及形成惡性循環。

臨床上,長者飲食習慣往往是醫生用於評估病情是否惡化或死亡風險的重要參數,若長者胃口不好,意味他的胃很大可能已出問題,包括器官功能紊亂及增加死亡風險。再來醫生可通過長者身體質量指數(BMI)檢驗,進一步確定長者的營養不良已處於哪個階段。

通常長者的營養不良是可以通過給予營養就能調整,至於其他諸如白蛋白水平檢測、白細胞檢測或糞便檢測等,這些檢測只有在特殊情況如長者受感染才須進行。

一日三餐正常吃 每天至少12種食材

長者的營養必須涵蓋優質蛋白質(如肉類、牛奶、大豆蛋白質)、維生素B12、C、D、E、合理攝取所需脂肪(包括Omega-3及Omega-6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充足且干凈的水分及礦物質(鈣、鐵、鋅、鎂等微量元素)。

鄭惠蔙醫生指出,要改善長者營養不良所引發的健康問題,可從兩方面着手即飲食及生活方面,在飲食方面盡可能做到一日三餐正常吃飯、攝取足夠的動物性蛋白質、保持魚和肉一對一的比例、多選不同肉類、適當的油脂、每天喝牛奶、多吃綠色或黃色蔬菜、若察覺食欲較差可以只吃菜少吃飯、選擇新鮮食材及善用調味料,至於生活方面則多與朋友聚會享用美食、定期見牙醫保持口腔健康及多關注正確的健康養生資訊。

做好食物質量衛生

“長者的營養攝取與成年人有所不同,他們須多增加高蛋白的白肉、高維生素及高纖維蔬果,此外要注意食物多樣性,每天至少要吃12種以上不同的食材,盡量做到營養均衡;在烹飪方式要貫徹清淡原則,即少鹽少油,這是因為上了年紀後,身體器官會有不同的程度減退,特別是消化及代謝功能,若過於重口味的話將影響營養的攝取。”

“根據一項調查,長者普遍面對蛋白質、

維生素B1、B2、葉酸及鈣攝入不足問題,

而80歲以上的長者有貧血問題並不罕見,

若在城市以外地區的長者,

營養不良的問題會更為嚴重。

長者的飲食特點是營養要全面及合理,

食物質量及衛生習慣要做好。”

她說,長者所需的卡路里會較少,熱量方面可以減少,主要原因是基礎代謝降低及活動量減少,但營養需求方面須與年輕時一樣高或更高,因此從不同的食物攝取到豐富的營養就顯得格外重要。“要計算一位長者一天所需的卡路里可以參考此方程式,即30大卡乘以目前體重,比方說一名長者的體重為50公斤,那他一天所需的卡路里就是1500大卡,以此類推。”

ONS改善營養不良

她說,當家中長者提及食欲不好或沒胃口時,其實只要進行一些生活干預是可改善的,比如適當的運動、選擇容易消化及營養含量高的食物,再來少量多餐、多人共餐、趁熱食用、用餐時來些音樂等方式亦是可考慮的做法。

除了生活方式的調整之外,通過口服營養輔助品(Oral Nutritional Supplements,ONS)來攝取所需的營養亦是改善長者營養不良的方法之一;如今在市場上已有不同種類的ONS,但須注意當中的營養是否足夠長者所需;其中以含有完整營養素、優質蛋白質、容易消化及吸收的營養配方較為理想。

“當長者申訴沒胃口或牙齒松脫,ONS的出現可謂恰到好處。研究顯示,口服營養輔助品在預防及改善營養不良有很好的功效,同時也能維持肌肉的質量及功能,從而降低死亡率及提高生活素質。對於住院的長者,ONS的使用並不會抑制正常飲食的營養攝取,且可增加蛋白質攝取量,提升肌肉質量,這對於縮短或減少甚至避免再次住院有極大幫助。”

“當長者的BMI低於18.5,或在過去3至6個月內體重下降超過10%,而且經常申訴沒胃口、吸收能力差或有代謝問題長者,都可考慮使用ONS來達到攝取身體所需營養。”

及早發現改善問題

她認為,要改善營養不良其實並不難,不過,須及早發現它的存在,很多時候初期階段在醫生或飲食治療師的指導下給予針對性營養是可以逆轉的,從而避免了營養不良所衍生的傷害。當長者的營養不良問題改善後,以健康姿態迎接健康老化也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了。

 

 

 

標籤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