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馬國內地方

【新聞多點看 -綻放太平寫在開埠150週年慶上篇】太平開埠150年 走過繁榮衰落戰亂和平

報導:陳月菁

太平,一座位於馬來西亞霹靂州的城鎮,今年迎來了歷史性的重要時刻——開埠150周年慶典。

Advertisement

這個城市的過去,是一部關於繁榮與衰落、戰亂與和平的丰富歷史。今天我們通過老一輩居民的回憶,共同探討這座城市的歷程。

太平開埠歷史追溯至150年前,這片富饒的土地蘊藏着豐富錫苗,吸引了大批華人涌入,掀起採礦浪潮,兩大錫礦區的競爭,交织出一幅幅宏大的歷史畫卷。

經歷了三次大規模的“拉律戰爭”,太平的歷史最終在1874年邦咯島上簽署的《邦咯條約》中見證和解的時刻。

城鎮的名字“太平”象征着永久太平,但這並非只是簡單的宁靜,更是對歷史波瀾的堅韌見證。

ADVERTISEMENT

雷來全

70年代掀當廠工熱潮

雷來全見證工業崛起

1970年代甘文丁工廠林立,廠工就業在太平掀起熱潮,當年甘文丁工業區在前國會議員的助力下,不但有火柴制造、日本山洋工業,更多的是制布廠,很多民眾畢業后都紛紛到甘文丁工廠就業。

當年還是年輕小伙子的布商雷來全(69歲),在中學畢業后,就隨着浪潮到甘文丁工業區打工,在親友介紹下,進入一制衣廠就職,初期一天工資只有2令吉,后來升級擔任主管,工資每天3令吉60仙。他說,當時的廠工大都是騎腳車上班,主管級才騎摩多,經理及老板才會有車,所以每天上下班時間,員工們騎腳車的陣容极為壯觀。

今年太平迎來開埠150週年,雷來全可謂是歷史的見証人。他看過甘文丁工業的崛起,回憶來時路,眼前的老太平已是看盡風雲的樂齡。

林瑞安建設的甘文丁工業區,提供數千就業機會。

蔡長深

錫業沒落霹遷首府

太平經濟沉重打擊

太平當年因錫米而興旺,惟在錫米淘盡,錫業開始走向沒落,霹州首府也從太平遷至怡保,太平城市經濟遭受沉重打擊。1960年,林瑞安當選太平國會議員後任工商部長,創建了甘文丁工業區,為太平市民創造了數千個工作機會,使太平重新煥發生機,林瑞安為太平在經濟發展中揚帆起航留下了重要的一頁。

林瑞安創建甘文丁工業區

太平的歷史經歷了血腥的戰亂,也見證了繁榮的時光,它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以不同的面貌展現在世人面前,在這漫長的歲月中留下了歷程點滴,激起了老一輩居民對老太平的深刻回憶。

為華教服務超過半個世紀的蔡長深(83歲)說,太平前國會議員林瑞安在當選后,擔任工商部長,並成功興建甘文丁工業區,以其影響力招攬外資到來設厂投資,為太平帶來很大的就業機會。

他表示,儘管當時林瑞安政務繁忙,但每個月會定時邀請太平不同領袖人士到家中進行交流。

“那個時候我經常針大馬經濟發表意見,因此也多次受邀到林瑞安住家交流,並且提供了多個經濟發展計划。”

他表示,當時林瑞安與社團、工商組織關系密切,深深了解各行各業的困境,而且對地方民生高度關注,對於小販福利也极度照顧,是一位深受選民愛戴的代議士。

他指出,這種代議士與民眾沒有距离交流往來關系,延續到梁祺祥時代都保存,隨着時光的推移,接下來的議員就沒有了這作法,與選民及民眾的關系逐漸淡化。

梁祺祥擔任太平國會議員時期與華社關系良好,因此在1974年太平開埠100週年時的慶典時獲得社團体的熱烈響應,蔡長深現在回想起來,長達一個月、屬於全民共同參與的慶典節目,至最大繞圖。

宋錫耀

大象在市區街上宣傳

宋錫耀最愛看馬戲團

商人宋錫耀(78歲)小時候到太平市區最常被大象吸引眼球,這些大象在街道上游走宣傳馬戲團活動,工作人員也會向民眾派發傳單。

他說,榴槤坡經常有馬戲團表演,都是民眾期待的活動,當時入門票才幾角錢,父親經常帶着他及家人去看。

他指出,榴槤坡是一個空曠的草地,由於位於市中心,所以日常江湖佬擺賣膏藥, 剪髮剃胡都會那里看到,尤其是榴槤季節時更是熱鬧,路邊都擺滿榴槤,榴槤坡也因此得名。

他說,當時的馬戲團很精彩,除了大象也有老虎及獅子,更有空中飛人,下午走過,也會看到關在籠內的老虎。

陳榮成

戲院是民眾唯一消遣

陳榮成為搶票手也疼

太平在1960至1970年代有很多家戲院,市中心也有兩條戲院街,當時戲院有首都、麗都、卡爾登、麗士、中山、國泰戲院,就連保閣亞三新村也有一家戲院。

陳榮成(72歲)說,當時可能沒有其他娛樂,戲院是民眾唯一消遣,所以一旦有好戲上映,都是場場爆滿,尤其是週六晚的半夜場,經常要買黃牛票。

陳榮成稱,那個年代的黑社會興旺,每間戲院都會有特定黨徒“守場”,戲票也肯定被他們壟斷。

他說,當時戲院售處的洞很小,搶票的時候是幾隻手塞進去搶票,經常都會弄到手很痛,但那個時候若不主動爭搶,就沒法買到票。

昔日的麗都戲院熱鬧場面。

劉佛金展示當年洗錫米的琉瑯盤。

租借執照可獲喝茶錢

劉佛金曾河道洗錫米

后廊新村老居民劉佛金(89歲)年輕時,每天在家打點好一家餐食,就會攜着琉琅盤,騎腳車到拉律山麓的峇都德柯河道洗錫米。

她表示,當時政府有開放售賣錫米執照予婦女申請,她自己就持着執照將洗到錫米,拿到錫舖售賣。

她說,那時候手上的執照還可以租借給錫舖,每個月獲得10令吉的喝茶錢,也因為持有執照,也會幫身邊朋友變賣錫米,朋友偶爾會送大包作為酬謝。

劉佛金指出,太平山麓河道充滿錫苗,很多人都會到該處洗琉瑯,也有人結伴進入山區內築棚隔离夜淘洗,因為山溪源頭的錫苗更為豐富。

她指出,以前的錫米以琉瑯淘洗后,放在牛奶罐內直到盛滿后才賣,一牛奶罐的錫米重量約兩斤,可以賣上好幾塊錢。她表示,錫米頗有重量,記得有一次幫忙朋友載錫米從山上出來時,朋友的腳車則因過重而破胎,可想而知,那天其友人的收獲可不少。

她說,其實太平地底下都充滿着錫苗,尤其是那里沒有走過鐵船的地方,在一個小池溏,以琉瑯盆隨便淘一淘都會有錫米的收獲。

劉佛金至今尚保留一些錫米粒,這是以前家里孩子發燒,都會在煲涼茶時置入錫米粒,孩子的燒很快就消退,這個偏方也是老輩人教下來,效果真的很好。

太平富饒的土地蘊藏着豐富錫苗,吸引了大批華人涌入,掀起採礦浪潮。

李亞妹

膠園靠山溪環境清優

李亞妹兒時住神仙窩

早期的太平,市中心以外的地段,除了是錫礦外,很多都是膠園。

現年80歲的裁縫師李亞妹小時候住在廣東義山后面的山腰,是大片的膠園,父親割膠為生,全家人住在園內的簡陋棚屋,環境因為靠山溪而非常清優,由於河水非常清徹,晚間流水聲悅耳怡情,所以大家都稱那個地區為“神仙窩”。

她說,那個時候父親過后遷移到新板膠園,后來大片膠園在緊急法令下,列出大半面積為新板新村。

她稱,那個時候很多人都不想進入新村,所以也空着很多地,一部份的膠園地也因此保存下來。

王光貴

難忘英軍殲馬共份子

王光貴曾見日軍屠殺

90歲的老太平人王光貴終身難忘的是,有一天下午放學后,他從華聯校友會現址的華聯中學,步行回位於阿逸昆令山腰的住家,路經“倒糞橋”,即現今的金地花園前的河邊時,被一群英軍制伏,壓在河邊動彈不得。

“當時並不知道發生什么事,只見一批英軍持槍走上山,直到英軍抬着一名華裔男子下山,並帶到當時位於法庭現址的警局示眾,過后也才知道原來被擊斃的華男是馬共份子。”

王光貴說,當時英軍將他壓制在河邊,是因為他們要與馬共份子展開槍戰,避免傷到他,所以只能壓在地上才能保住他的安全。

他指出,在男子被擊斃后從山上抬下時,死者雙手張開的被抬上警車,后來再到警局去看一看,果然是同一個人。

他說,那事件后有听大人說,太平山區還是藏有一些馬共份子,英軍一旦發現可疑者就會追殺。

王光貴說,該事件過后,警局發生火災,眾人前往圍觀,他也前往湊熱鬧,還好受火勢殃及只是一部份,過后警局就搬遷到敏律,目前的警局禮堂處。

他指出,在日治時期,經常會看到很多男子被赶到榴槤坡草場曬太陽,並且也曾在麗都戲院路口看到日軍在拉律山屠殺海南廚師,當時砍下的頭顱就放在椅子上。

王光貴心有餘悸地說,那時候听說其他地方也有頭顱掛在街上示眾,但由於年紀小,不敢走到其他地方。

陳天貴

戲院街吃喝玩樂都有

陳天貴最懷念炒粿條

太平小販商業公會會長陳天貴(74歲)指出,當年的戲院街是一條繁華的街道,街上除了戲院,還有影相社、書店、百貨商店,加上游藝場,吃喝玩樂樣樣有。

街道另一旁是巴士站和德士站,還有一座大型有蓋的小販中心,那里的炒粿條令人怀念,它的特色是大葉婆包炒粿條,還有是坐在矮凳炒粿條的小販。

他說,目前為止,大葉婆包裹炒粿條還可以看到,而矮凳炒粿條,自從搬進拉律馬登綜合大廈后就成了絕響。

馬燕圖

馬燕圖回憶百年慶典

太平湖有水上龍花船

1974 年太平迎慶100週年時,慶典熱鬧盛況非凡,各政府單位及民間團體組織配合無間,除了花車游行外,最讓地產商馬燕圖(75歲)印象深刻的是太平湖中有一條水上龍最美觀耀眼,另外尚有幾艘點綴的花船在湖上游行,尤其晚上時分,水上龍及花船燈火璀璨,引人矚目。

他稱,太平湖水上慶典,天天都很熱鬧,人山人海,大家為了觀看水上龍而來。

他表示,早年生活單調,一有什麼熱鬧好看的,很快的就會傳開,郊區的民眾紛紛蜂擁而至,普天同慶。

太平迎慶100週年時太平湖佈滿人潮。

100週年太平湖的水上龍最吸晴。

 

 

標籤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