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西靠‧花期仍杳

緬甸總統吳登盛早前頒佈了他今年上任以來的第二個大赦令,逾6千個被鑑定操行良好或老病傷殘的犯人,將重獲自由,當中包括備受關注的良心犯。這是緬甸近期頻向西方國釋善意的大動作之一,似乎有意塑造“洗心革面”的改象,但各國領袖和媒體都持保留態度。緬甸真的改變了嗎?面對這個宣稱軍政府已將權力移交民選政府的國家,大家都一臉狐疑。

“開明政策”是在3月選舉之後連環出擊。網絡封鎖被解除了,媒體也被賦予更大的自由,可以報導反對派昂山舒吉的政黨活動,流亡公民也被召回國。最近還有更令人民意外的決定――頂著與中國關係惡化的壓力,擱置華緬合資的密松水壩工程,向民意妥協的姿態,舒緩了政府與少數民族組成的地方武裝份子的長年對立。

Advertisement

說到底,令緬甸政府妥協的,其實是長達數十年、來自全球各地的形形色色經濟制裁,這個封閉窮國因此陷入貧困的無底洞,久久無法翻身。如此看來,選擇向西方靠攏,其實是打著“擺脫制裁,經濟起飛”的如意算盤,同時為爭取擔任2014年東盟輪值主席國,博取印象分。

可惜的是,緬甸新政府從誕生那一天起,就已失掉印象分。全世界都覺得,在沒有反對派參選下,投了票,立了憲法,軍人還以高比例的上下議院席位,牢牢掌控著這個國家。況且,追溯至丹瑞將軍掌政的年代,也曾大赦逾千個政治犯,解除對昂山舒吉的軟禁,但這一切都在與反對派的矛盾加劇後,打回原形。值得關注的是,這些看似盛意拳拳的改革,其實更像一場釣魚遊戲,收放自如。網絡封鎖只是一個開關掣;放走幾個政治犯,日後可能捉回幾百個;擱置的密松水壩工程,仍有重新動工的可能。

英國《金融時報》的社論促西方國不要袖手旁觀,應參與其中,助緬甸改革。抓緊緬甸西靠的機會,各國大可“將計就計”,透過逐漸放寬制裁,也玩起收線放線的釣魚遊戲。至於輿論熱議的“緬甸之春”,恐怕還要經歷漫長的隆冬磨難。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