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Uncategorized

【本地醫療】平時無症狀難察覺 腹主動脈瘤爆裂會奪命

文◆陳秋蕾  整理◆梁盈秀

腹主動脈瘤並非是罕見疾病,卻往往被忽視。雖然無法預防,也不可能將之縮小,只要未走到惡化的地步,可從體檢、藥物、改變生活習慣與積極复查中,延緩它的生長。

Advertisement

(吉隆坡訊)人體內的血管有兩個系統,即動脈和靜脈。動脈負責將血液從心臟帶到身體各個部位,亦同時給人體提供氧氣與營養物質輸送等;而靜脈的工作則是把所有的二氧化碳與其他廢棄物質送回心臟。

血管及血管內腔外科顧問
陳楷棟醫生
(Dr Tan Kia Lean)

抽煙加速主動脈老化

血管及血管內腔外科顧問陳楷棟醫生(Dr Tan Kia Lean)指出,主動脈是人體最大的血管,負責把血液從心臟輸送給各器官,它就像是血管的聯邦高速公路。

ADVERTISEMENT

他表示,主動脈受到心臟血壓的影響,它在每個日夜中擴張與收縮,貫穿人類的生命。隨着年齡增長,血管壁開始變弱,主動脈發生局部腫脹,導致動脈瘤的成形。簡單來說,動脈瘤是一種退化性,並且可能是帶有遺傳因素的疾病。

“除卻其為老齡化的疾病,它與一些風險因素也息息相關,即高血壓、高膽固醇與抽煙。如按照其有家族遺傳者與其他風險因素,有可能加速退化,致使血管壁病變的速度更快。”

他說,人體的動脈就如皮膚,富有膠原蛋白與彈性蛋白,它是非常有彈性的。隨着時間推移,動脈裡的彈性纖維被逐漸分解;抽煙也是一個風險因素,那是因為香煙中的化學物質弱化血管壁的纖維,加速老化的進程。同樣的,高血壓與膽固醇升高亦會造成動脈硬化和破壞。

簡言之,動脈瘤的發生與家族遺傳相關,若伴隨上述的惡習即會加速主動脈的老化,患病幾率相對提高。即便家中無相關病史,可是因年齡增長,血管壁會越加虛弱,再加之如面對各風險因素,患此疾也不無可能。一般上病發率約4至8%。

好發於男性華裔佔59%

“必須一提的是,動脈瘤亦可病發於胸腔主動脈、大腦、骨盆、腹股、腸系膜等,最常見的是腹主動脈瘤。”

他說,腹主動脈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指向人體供血的主動脈,其處於腎臟下方、近腹部處的部分出現局部腫脹。

“高達25%的這類患者也有可能面對腿部動脈瘤的疾病。一個常見的部位就是膝蓋後的膕窩動肌動脈,此部位的動脈發生阻塞時,血流無法順利向下流通, 腿部變黑,這指的就是身體組織壞死的壞疽病(Gangrene)。”

要如何鑒定腹主動脈瘤?他指出,主要取決於其腫大的直徑尺吋,也就是說,當其直徑是隔鄰動脈的1.5倍時,即可被定義為腹主動脈瘤。

按照國際指標,直徑大於3公分即可定義為動脈瘤,此數字較適用於歐洲人。而根據吉隆坡中央醫院一項研究,英國男性主動脈的平均約2.4公分,而大馬男性則約1.8公分。因此,在確定動脈瘤的醫治上仍有待評估。

“根據英國的研究,動脈瘤大於5.5公分即展開治療,

我國跟隨英國的指標,即男性5.5公分,女性是5公分。

由於馬來西亞人大動脈的平均尺吋比歐洲人小,

治療門檻大於5公分者即可接受治療。

研究指出,腹主動脈瘤多好發於男性,

比例為3:1至6:1。

在砂拉越的另一項研究中指出,

我國各族的病發率各佔59%(華裔);

17%(巫裔);7%(印裔)。”

從發病率的角度來看,在馬來西亞,每年因血管風險因素面對動脈瘤問題的新病例為6%,無風險因素為3%;在英國,早年為7至8%,但在過去20年裡,該國積極控制風險因素,這個比例已稍微下降至5%。

瘦人易察覺有跳動腫塊

腹主動脈瘤大多時候是毫無症狀的,除非是身材非常瘦削的人則較易被察覺。比起歐洲人,大部分馬來西亞人的體型瘦小,那你或許能夠感覺到腹部有個如脈搏“跳動”般的腫塊。

他透露,普遍上這是個無症狀的疾病,再加上我國數據收集及偵察力並不完整,因此有很多是尚未診斷出來的潛在病例。盡管如此,他相信在我國的情況與歐洲國家以至全球的發病率相當接近。

“事實上,現代人幾乎與高風險因素,諸如三高問題、糖尿病、缺乏運動、人口老化等等‘共存’,我認為發病率有呈上升的趨勢。”

在英國,此疾好發於男性,65歲以上的男性享有國家體檢服務時,其中便含蓋了相關疾病的超聲波檢查,如檢查無異,即表示病發的可能性極低。確診者將被轉介於相關醫院,循規檢查,持續觀察其動脈瘤的變化;如瘤體超過3公分,每年檢查一次,增至4公分,則每3個月到6個月得做檢查,視胥病人與動脈瘤的情況而定。

及早發現動術生存率98%

目前,我國多數政府醫院目前尚未有類似的篩查項目。

他說,如果動脈瘤破裂,對生命帶來巨大威脅。歐洲的一項研究指出,50%的病患在動脈瘤破裂時可僥倖送院,卻只有半數在手術後存活下來,意即其生存率僅為25%;如及早發現並進行手術,生存率高達95至98%。

另有數據顯示,逾半病患因動脈瘤破裂又無法及時送院而丟命,主要有兩種原因,一是自知問題所在,堅持與家人同在或拒絕送醫;二是無法及時送院而身亡。

“令人惋惜的是,另外25%的病患因身體虛弱與醫療狀況無法動手術,即便是送到醫院也無濟於事。有者在手術中或在加護病房時,可能發生突發醫療狀況,如腎衰竭、血栓、心臟病爆發、胸腔感染及腦中風等,結果無法保住性命。”

破裂前症兆 腹痛低血壓暈厥

腹主動脈瘤如果破裂會出現几種症狀,即肚臍以上的部位持續腹痛、背部疼痛,低血壓、臉色蒼白,爾後暈厥。

而這些症狀發生得非常突然,讓人措手不及。

既然動脈瘤在初期時是沒有症狀的疾病,那病患是如何得知自己患病?陳楷棟指出,很多時候患者是因其他病痛做檢查,或體型瘦小者平躺時觸摸腹部察覺有異,才“意外”發現有腹主動脈瘤。

逾5公分需動手術

檢查時主要有兩個步驟,一是臨床觀察肚臍有無跳動腫塊,這較常見於體型瘦的人群,並詢問家族動脈瘤病史及其他相關風險因素,經驗豐富的普通科或血管外科醫生即能進行這項檢查。

二是採用血管超聲波檢查(Ultrasound),即以探針掃描腹部。通過此法找出主動脈,並測量尺吋。由於進食後腸道產生的氣體會使成像顯示模糊不清,影響結果,因此在掃描前,病人必須禁食4小時。

如前述,當動脈瘤的直徑尺吋達到或超過指定的標準,即5.5公分,接受手術是必然的治療手段。

第一、開放式手術(open surgery)。醫生會在腹部動脈瘤的位置切一個大切口,並先以夾鉗夾着動脈瘤的進出口。接着,從主動脈的主要部位,移除動脈瘤損壞的部分,置入人造血管(dacron graft)替代並縫合,手術完成。

根據研究,這項手術的死亡率7-10%,但也有一定的風險與問題,比如腎臟、腸道、傷口裂開、胸腔感染,過多的輸血等。因此,一般建議適用於身體健康、無其他疾病及風險因素的患者,尤其死亡率也會隨着年齡的增長、患者的病情背景而提高。

第二、血管腔內支架植入修復手術 (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 ,EVAR)。此微創型手術是在主動脈內先置入有織物包覆的金屬支架,复將鞘套(sheath)拉開後,再置入另一個連接支架,以此將病變的動脈瘤阻隔在外,避免血壓持續衝擊已膨脹且變薄的血管內壁導致其破裂。

EVAR手術的死亡率比開放式手術低,約1.3%,而且病患通常只需在術後住院幾天即可返家休養。

遵醫指示控制三高

一般而言,醫生會視患者的身體狀況和主動脈瘤的形態來決定採用何種治療方案,這也取決於患者本身的意願。

除了手術,醫生別無他法來治療腹主動脈瘤。然而,遵循醫生指示服用指定藥物,再加上積極改變生活習慣,如控制三高、戒煙、運動等,能延緩動脈瘤的生長。

一些研究顯示,服用降低膽固醇的他汀類藥物(statins)雖無法使動脈瘤縮小,但它能有效地延緩瘤體加速成長。

盡管如此,陳楷棟還是要強調,如動脈瘤已增大至5.5公分,就得馬上前往醫院,若延誤就醫,後果不堪設想。

如前述,動脈瘤的生長是沒有症狀的,如無及時發現與醫治,一旦破裂就會殃及性命,這正是大家所擔心的。

主動脈瘤的另一個並發症是,由於動脈瘤充塞着血塊,病況即會延伸至腳部,它可能會突然導致動脈阻塞,腿會呈黑色或藍色,最終可能被迫截肢。

腿轉藍色疼痛無力

因此,他要提醒民眾,併發症不僅只是動脈瘤破裂,上述情況稱為急性肢體缺血(acute limb ischemia),亦是其中之一。

“此併發症是指病患的腹主動脈瘤無破裂,卻因栓塞的形成,致使腿部先是變得蒼白,逐漸轉為藍色,同時感到疼痛、無力與麻痺,無法行走,甚至突然癱瘓。”

這意味着此動脈瘤已出現明顯的症狀,情況不穩定,隨時都有破裂的風險。此時你得立即向血管外科醫生求診,醫生不僅要清除腳部的血塊,也要同時進行手術修复動脈瘤。

他建議,體型瘦削,感覺腹部有跳動的腫塊,50歲以上男性;又或有風險因素的男女,如吸煙、三高問題等,家中有動脈瘤史的成員,應考慮進行常規的超聲波檢查。

 

 

 

標籤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