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讀副刊

【喜有此李】初一 十五

“你做初一,我做十五” 後來竟然演變成“你不仁,我不義”的意思,例如與鄰居鬥氣,你殺了我養的雞,我便劏了你養的狗作為報復。總之是以牙還牙,以眼還眼……

有一句俗語叫“你做初一,我做十五”,據說是原自中國明朝時候一名“愛妻族”丈夫,因疼惜嬌妻做家務做得辛苦,便自告奮勇幫忙做一份,還建議每個月初一開始由妻子做,到了十五至月尾則由自己做。如此體貼,可謂錫老婆錫到燶!

Advertisement

但另一個說法卻是:以前有兩夫婦懶到出汁,最怕做家務,經常互相推搪要對方做,並為此事炒大鑊爭吵不休。後來達致協議,每月初一起由妻子做,十五起輪到丈夫做。(有時一個月只得二十九天,丈夫便可“偷雞”少做一天,大有着數!)

“你做初一,我做十五” 後來竟然演變成“你不仁,我不義”的意思,例如與鄰居鬥氣,你殺了我養的雞,我便劏了你養的狗作為報復。總之是以牙還牙,以眼還眼;有冤報冤,有仇報仇;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有些人幾乎每天都大魚大肉,享盡口福,但每個月的初一和十五這兩天,卻修身養性,全日吃素,以清清腸胃;整個月盡情放縱,只是這兩天略為收斂。而八十年代有一部周潤發和鄭文雅主演的香港電影叫《初一十五》,故事是說同居的新潮男女定下協議,平日忠於對方,但每個月的初一和十五這兩天,都可各別在外尋歡,互不干涉。這真的是“你做初一,我做十五”了!

其中一些農曆月份的十五正好是獨特的節日,比如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大家吃湯圓、賞花燈、猜燈謎;七月十五是中元節,盂蘭勝會燒金銀衣紙和紙紮品超度亡魂;八月十五是中秋節,吃月餅、提燈籠、賞明月;十月十五是大馬人甚少慶祝的下元節,中華傳統習俗是以香燭祭品祭祀“水官大帝”(可能希望水官大帝會回敬象徵錢財的“水”而讓大家“水頭充足”)。

ADVERTISEMENT

有一首源自民歌的經典華語老歌《初一到十五》,唱曰:“初一到十五,十五的月兒高,那春風它擺搖,楊呀嘛楊柳梢……”到了六十年代,這曲調卻改成呂奇和南紅主演的粵語片《公子多情》的同名粵語主題曲,歌手鳴茜唱的是:“紅顏每多薄命,公子多情。憐憫歌衫帶淚痕,痴心熱愛紅伶……”改唱之後,這歌更是廣泛流傳。本來星運平平的呂奇,也憑這部《公子多情》走紅,後來伙拍陳寶珠蕭芳芳,晉身頭牌小生行列。

還有一首蒙古民歌叫《敖包相會》(小時候我還以為“敖包”就是蒙古包,卻原來是蒙古人用木石泥土堆積而成作祭祀之用的石頭堆建築物),歌詞是:“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哪,為什麼旁邊沒有雲彩?我等待着美麗的姑娘呀,你為什麼還不到了來喲嗬?”

十五月亮特別圓特別亮

為什麼唱到“十五”的歌曲一定要提到月亮?因為十五的月亮特別圓特別亮,尤其是八月十五中秋節,八月的夜空最澄澈,秋高氣爽,看到的月亮最明亮美麗。

可是每逢農曆的初一,月球剛好位於太陽與地球之間,月亮受太陽照射的一面背對着地球,所以初一晚上我們通常是看不到月亮的。有時初二也看不到月亮,初三初四晚上就有彎彎的新月出現,俗稱“蛾眉月”。小時候聽過老人家說的兩句粵語俗語:“初三初四蛾眉月,十五十六月團圓。” 相信張學友的《月半彎》是初三、初四唱的,山腳下男孩的《月亮圓》則是十五、十六唱的。

除了我們人類經常“舉頭望明月”,犀牛也會望月,但犀牛的獨角是彎曲的,且長在眼睛前部,視線受到角的影響,據說看到的月亮也是彎的,所以成語“犀牛望月”意思是比喻所見到的一切不夠全面。不知將來會不會有科學家發明一種專門供犀牛佩戴以助矯正其視野的特殊眼鏡,讓犀牛終於能夠看到一個圓圓的月亮?相信這足有資格參選搞笑諾貝爾荒謬發明獎!

(光明日報/副刊專欄‧作者:李系德)

 

 

標籤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