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輔助療法非正規醫療 按對腳底穴道利健康

(台北訊)腳底按摩是常見的舒壓方式,腳底按摩的好處包括:

1. 推拿按摩的壓力可以放鬆筋膜,達到舒壓的目的。

Advertisement

2. 增進血液循環、消水腫。

3. 按摩腳底對應到太陽穴的區域,可以降低體內壓力荷爾蒙。

4. 止痛。腳底按摩可以活化神經系統,促使大腦分泌能緩解疼痛的腦內啡。

5. 增進睡眠。

ADVERTISEMENT

不須按到痛才是有效

腳底按摩穴道可以改善不適症狀嗎?

腳底按摩紓緩不舒服,可以試試看,例如:

1. 頭痛:腳趾大拇指是腦部的反射區

2. 胃痛:足弓附近是胃、腸的反射區

3. 經痛、更年期:足跟、腎點

4. 鼻塞、流鼻涕:腳趾

不過,黃敬軒醫師表示,因為症狀出現的部位不一定與腳底的反應點有直接關係,例如鼻塞可能不是因為鼻子有問題,而是耳部或是其他部位造成的,所以按了不一定會有效。

他也提醒,腳底按摩是一種輔助療法,不能取代正規醫療,有不舒服還是建議就醫診斷,足底按摩則當作日常保養。

腳底按摩如果按不好,造成過度疼痛反而不利保健。

他也提醒,腳底按摩不一定要按到痛才有效,同一個地方按30下即可,刮痧板或是原子筆的蓋子都可以當作按摩工具。

另外有4個情況不建議腳底按摩:

1. 靜脈曲張:靜脈曲張若嚴重到出現蚯蚓般的血管突起,就不要過度按摩以免造成靜脈炎。

2. 有傷口、香港腳、灰指甲或甲溝炎的人。

3. 糖尿病人:末梢感覺不敏感,對疼痛的感受低,按壓時可能過度用力而受傷。

4. 孕婦:足部小指有至陰穴,受到按壓刺激可能引起宮縮,另外足三里、三陰交等穴都不適合按壓,因此孕婦想要腳底按摩舒壓,務必諮詢醫師。

氣血不通順按壓會痛

腳底按摩疼痛時,按摩師傅可能會說是哪些臟腑有問題或是功能比較弱,真的嗎?黃敬軒醫師表示,這只能當作參考,不一定準確。會有這個誤解是因為“不通則痛”,按壓某個區域會痛表示氣血不通順,對應到相對的臟腑表示該臟腑可能有問題,但有時沒辦法這麼百分百確定,中醫師還會用問診、把脈的方式進一步確認。

文 \  陳蔚承《康健》

按大力才舒服 小心肌肉纖維化

有些人每個星期都去按摩,以為按大力才有效,這樣有沒有問題?

黃小姐是學校的行政人員,每天久坐久站,導致習慣性肩頸痠痛,幾乎每個月都要上Spa養生館報到幾次。過去,她曾因手麻、腳麻到神經內科掛號,被醫生診斷出長期姿勢不良導致椎間盤突出,引發坐骨神經痛,醫生要她定期復健並且改善坐姿,才能根治。“很難做到”黃小姐苦笑着說,目前只能靠偶爾按摩,稍微舒緩痠痛。

80%成人有下背痛經驗

根據統計,8成以上的成年人曾有下背痛的經驗,像黃小姐這樣需要久坐久站的上班族常見肩頸、下背痛等問題,復健科醫師陳易進也發現,臨床上慢性肌筋膜疼痛症候群的患者越來越多,一半以上是30至50歲青壯年上班族,且就醫之前,幾乎都有定期按摩緩解痠痛的習慣。

按摩造成的輕微疼痛可以激發身體的止痛物質,達到暫時的舒緩效果,不過長期依賴和錯誤的按摩方式可能讓肌肉出現不可逆的纖維化反應,陳易進指出,肌肉是很有彈性的組織,按摩手法包括揉、捏、按、拍,都是機械性的刺激,如果用力過猛、刺激過久可能導致肌肉纖維化。

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人的肌肉彈性很好,有些人摸起來卻跟木板一樣硬,因為肌肉纖維化會形成結締組織,不但使肌肉僵硬,也會讓身體對疼痛的反應變得更敏感,所以身體動不動就痠痛。

這時候,如果持續按摩,就需要更用力地按壓,才能穿透結締組織,達到下方肌肉層,以獲得舒緩效果,所以才會出現“越按越大力”、“越吃越重鹹”的按摩方式。

陳易進提醒,如果發現自己需要越按越大力才會舒服時,可能已經出現肌肉纖維化了,要馬上停止,也要提醒按摩師減輕按摩力道。

除了越按越大力,身體動不動就痠痛的結果,也讓按摩頻率越來越高,如果沒有針對原因根本處理,可能會加劇肌肉纖維化的惡性循環。

特殊病史按摩要注意

“按摩是保健方法之一,但不能當做主要療法。”物理治療師簡文仁一語道破,痠痛常常來自長時間姿勢不良、或是運動不足,這些都是靠按摩無法達到的。如果短時間因工作壓力或姿勢不良造成的單純痠痛,可以靠按摩緩解,可是如果按摩以後沒有改善,可能需要考慮身體有沒有其他問題。

例如內臟問題也可能引發疼痛,曾經有患者長了腫瘤不知道,以為是背部痠痛,延遲就醫讓腫瘤長大了。肩膀痠痛可能是心血管阻塞或肺臟問題,下背痛也可能是腎臟或婦科出問題。簡文仁提醒,平時應該定期做健康檢查,也要注意其他生理功能,例如:神經、消化、循環、泌尿系統的變化。

安全按摩也要避開特殊部位,例如按壓脖子時要避開前方頸動脈,特別有血栓或頸椎問題病史的患者,可能有中風與頸椎錯位的風險;按摩腰部時,則要避免傷害腎臟組織。

身體特別虛弱,或有特殊病史的人也要小心,比如凝血功能不全的人,要小心按摩造成瘀青出血,骨質疏鬆的人,則要小心按摩導致骨折。

不過,按摩後出現短暫痠痛的現象是正常的,因為按摩會推開身體堆積的乳酸,通常經過一夜的休息,疼痛就應該緩解,最多不應該超過兩天,如果出現紅腫、發熱的現象,應該立即就醫。

文  \  郭佳容《康健》

中式按摩重經絡穴位 芳療按摩助舒緩神經

一般坊間常見的視障按摩、身體足底按摩,多以中醫筋絡理論按摩穴道,經常按摩的人一定聽過按摩師說,“你身上有很多氣結,應該要推開。”

物理治療師簡文仁指出,氣結是中醫的說法,也就是因緊繃而沾黏的肌肉束,表示肌肉出現輕微的纖維化,透過按摩確實可以疏通血管,幫助身體的代謝物排出。

各有特殊的筋絡理論

芳療按摩則輔助精油,特別適合紓壓放鬆。臨床芳療師卓芷聿指出,已經習慣大力按摩的人,可以輔助純精油治療,能夠放鬆神經、舒緩肌肉,可以恢復人體的五感能力,特別適合緊張、焦慮,有情緒困擾的現代人。

其他像是泰式、柬式按摩,則自有一套特殊的筋絡理論,芳療講師楊涵雲指出,泰式按摩適合有深層肌肉、關節緊繃問題的人,按摩師透過重點施壓、大範圍伸展、反折及借力使力的按摩手法,幫助關節、肌肉被動放鬆。

勿針對痛點過度按壓

不過,接受泰式按摩時,要隨時注意,如果按摩師的手法或力道超過身體負荷,產生不舒服的情況,一定要馬上反應。一般來說,比較不適合剛開始接觸按摩的人。

陳易進提醒,不管哪一種按摩,都不要過度針對痛點去按壓,最好用手掌揉壓,而盡量不要用手指去抓捏。簡文仁則分享,他常常自己DIY按摩,拍拍敲敲身體比較痠痛的部位,他說,自己按摩不受時空限制,且更能拿捏力道。

0NS滿足失智長者營養不良

問: 有失智症的長者,是否更易會營養不良呢?

答: 人的食慾會隨年齡增長而減少,疾病及某些藥物也會降低食慾,另外孤獨、憂鬱或被社會孤立也會使人對用餐缺乏興趣,而這一切都會形成營養不良,並加劇失智症的出現,同時有營養不良的失智症長者是很常見的。

患者不僅面對飲食或吞咽問題,同時也面對感官喪失,嚴重消除進食的動力,進而導致營養不良。

為此,照護者宜為患者準備易吞咽、易咀嚼的食物,採取少食多餐等方式來增加食欲,同時也可考慮方便及容易吸收的口服營養補充劑(ONS)。而液體狀的補充劑也更方便服用。

在失智症的照護中,維持病人的營養狀況,包括防止無意的體重下降,滿足患者的液體和微量營養素需求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標籤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