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

利商特工隊:漲價根源 津貼油改裝沒補貼瓶子

(八打靈再也15日訊)利商特工隊(PEMUDAH)糧食成本技術工作小組(TWGFC)聲稱,食用油漲價的問題根源,可能是來自將食用油裝入1公斤塑料袋包裝。

大馬生產力機構(MPC)發表文告說,利商特工隊的糧食成本技術工作小組聚集了行業專家、監管機構、政府機構和研究人員,以分析食用油的供應鍊和確認導致價格上漲的可能因素。

Advertisement

文告提及,包裝的配額是分配給特定包裝商。我們需要更好地了解如何選擇包裝商,及獲補貼的包裝食用油是如何分配給目標群體。

出現漏洞致跨境出售

文告表示,制度中的漏洞可能導致補貼食用油被跨境出售。也有人擔心,塑料袋包裝的補貼食用油被重新包裝到沒獲補貼的瓶子。因此,在選擇包裝商方面,需採取更全面方式,同時推出正確分配機制,以確保目標群體享受到政府的援助。

文告強調,食用油的價格突然上漲,是所有馬來西亞人都關注的課題,並非只有B40和M40群體關注。因為儘管食用油只佔家庭總支出的0.42%,但食用油的價格上漲也會影響其他食品的價格,尤其是在外售賣的食物。

ADVERTISEMENT

文告說,馬來西亞是全球第二大棕油生產國,從邏輯上來說,不應出現在有大量庫存的情況下漲價,且食用油是有補貼的。

大馬生產力機構指出,在每年生產的約1800萬公噸原棕油(CPO)中,只有約100萬公噸用於食用油;這也意味著,只有一小部分(5至7%)的原棕油被加工成食用油。這當中,72萬公噸是用於補貼食用油,相當於每月6萬公噸。其餘的30萬公噸則是無補貼食用油,以1至5公斤瓶裝和17公斤罐裝方式出售。

文告提及,採購原棕油的成本構成了食用油成本結構的70至80%,其餘20%成本則包括加工、包裝、倉儲和零售。因此,食用油的價格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原棕油價格。

文告聲稱,既然(原棕油)用於食用油的數量只有5%左右,政府通過行業補貼進行干預,以確保價格在可負擔範圍內的做法是有道理的。

“目前每月僅有6萬公噸的食用油有補貼,這些食用油都是以1公斤塑料包裝。”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人均食用油消費量為每月1至1.5公斤(高於國家飲食指南的每月620克)。假設每個人在每月都消費這個數量食用油,那B40和M40群體每月所需的總量僅為2萬6000公噸。”

 

 

標籤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