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適時糾正情緒反應 高敏兒需教養介入

(吉隆坡訊)高敏感(簡稱高敏,Highly Sensitive Child, HSC)並非疾病,它是屬於人格特質的一類,因此無須醫學治療。

對高敏有更多瞭解的父母親,可通過教養介入幫助這類孩子及早學習正確的情緒管理,以避免演變成孩子長大後的精神困擾,比如焦慮症等。

Advertisement

兒科顧問 唐秀萍醫生 (Dr Vivian Thong Siew Peng)

父母扮演“引導者”

早在1991年時,美國臨床心理學家艾融博士(Elaine Aron)已針對高敏兒童發表研究報告。報告中提及高敏兒童與一般兒童的比例可達到每5人中就有1人。換言之,高敏童並非是“特殊的那個”,反而相當普遍。高敏是指這小孩的情緒反應,父母若能在日常生活中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很多時候家有高敏兒童是無須特地諮詢研究兒童心理發展的醫生或專家。

兒科顧問唐秀萍醫生(Dr Vivian Thong Siew Peng)指出,父母必須明白, 高敏孩子需要的是教養介入而不是治療,因此更多的溝通及引導才是至關緊要。

ADVERTISEMENT

“父母可以讓高敏孩子去適應和調整他們的情緒反應,並讓他們瞭解如何去做好情緒方面的管理功課,適時地糾正他們的情緒反應即可。”

完美主義“想很多”

由於高敏感的人格特質,因此他們的情緒波動會特別大,尤其是當他到了一個新環境時,基於高敏的緣故,他會感到很大壓力,此時必須重新調整思考,比如這裡是否安全呢?我這樣做是否可行呢?

她說,打個比方,父母準備要帶高敏孩子見兒科醫生,可以考慮先在家進行“模擬”,如以書本先解釋或直接打開視頻給孩子先瞭解,接下來會有哪些情況會出現,如醫生是如何檢查或者是打針等,同時也必須清楚告知父母會陪伴在旁,從而幫助他們可以接納新事物,而通過綵排亦能讓他們可以逐漸放心不必要的擔心,從這一點來看,父母的鼓勵是非常重要的。

她表示,完美主義是高敏兒童常見的特質,他們之所以會“想很多”目的就是要盡所能把可能會發生的意外減到最低,這樣才不至於出錯,而父母有必要給予糾正及設定界限,那就是事情很多時候並不一定是照着他所想的那樣進行。

別當虎爸虎媽 溝通勿只用Yes or No

高敏兒童第一是必須學習說‘不’,可以接受別人的評價,但不照單全收。

第二就是要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因為也沒有十全十美的人。

高敏兒童很有同理心,可以把他視為很關心別人的小朋友,他們很在意別人的想法,甚至因過於照顧別人的感受而忽略自己的感受。

但與此同時他也常以別人的想法來定位自己,由於接受太多別人對自己的定位他們會缺乏自信,若是過多負面的定位想法,將使到他們容易崩潰。

溫和勸說好過嚴厲警告

唐秀萍表示,面對高敏兒童,父母的一句溫和地勸說遠比嚴厲的警告更適合。

“讓我們想像一個畫面,那就是一位母親面對着一位高敏孩子時,問說‘你要不要出去買衣服啊?’,是‘要和不要,要就走,不要就算了’,比較好呢?抑或是‘我們現在要出門去買衣服,到時我們會到一間兒童服裝店,會有其他人在試衣服,你可以選擇超人衣服,也可以選擇哆啦A夢的衣服,若是你不要去,我們就在家,你繼續做功課’,以上兩種對話方式哪種較為適合,很顯然是第二種給予清晰選擇的。這是因為高敏兒童會想很多,倘若此時用上嚴厲的詞句甚至是打罵,將使到他們的情緒更亂,更難做抉擇,最終就是鬧脾氣。”

“身為一名兒科醫生,我認為適宜的教養方式應該是與孩子溝通時不要用Yes or No,而是給予解釋,包括做了這個抉擇後的後果是怎樣之類,另一個抉擇的結果又會是怎樣的光景等。”

根據專家建議,與高敏兒童相處有12大重點:

1)同理他的感受

用心聆聽,並回應感受,讓孩子感到被愛。

2)多給一些時間

讓孩子有足夠的時間適應及做決定。

3)給予選擇權

提供2至3個選擇,讓孩子覺得自己可以有自主權。

4)規範清楚明確

能縮短適應時間,減少不必要的壓力。

5)用品多方嘗試

減少因氣味、衣料材質、聲音等而產生不舒服。

6)安排空白時間

避免將行程排太滿,讓大腦有休息時間。

7)避免處罰隔離

高敏孩子易過度解讀成不被愛。

8)避免大聲說話

包括音量、用字遣詞、肢體語言,會令他們有壓力。

9)避免不必要逗弄

高敏孩子容易誤解玩笑而內心受傷。

10)規律並善用預告

減少變化能讓高敏孩子有穩定的情緒。

11)有彈性也設底線

為了讓高敏孩子在將來可適應社會,不過度保護。

12)觀察超負警訊

避免因為過度刺激而產生的情緒行為問題。

身為父母必須理解為何高敏孩子會很難做抉擇,其中一個因素可能是當下他面對的情況在上一次曾有不好的經歷,因此當第二次遇上同樣的情況時,他會不斷回憶起之前的經歷,因為感到恐懼。

30%高敏兒童屬於外向

她提醒,在這樣的情況下,父母必須更有耐性地去給予幫助,包括瞭解他擔心什麼,以溫和地溝通方式有耐性以及嘗試引導他,並且給予足夠的時間讓他去思考,而不是以虎爸虎媽的教養方式。

“另外,對高敏兒童有一種常見的迷思,那就是‘他很難做決定、很害羞及內向’等,但根據數據,其實有多達30%的高敏兒童是屬於外向的,這也是家有高敏孩子的父母必須注意。”

她強調,高敏兒童的其他特質包括不喜歡衣領上有標籤、

不喜歡驚喜(分分鐘驚喜變驚嚇)、

很快就察覺到細微動作或改變,包括老師的新衣服或髮型等。

適合往 研究型領域發展

問1: 高敏兒童的特質會是偏向“難搞”的舉動嗎?

答1: 誠如我一直強調的,高敏是人格特質並非疾病,那這個人格特質難道就只有諸如“難做抉擇”、“完美主義”或“富有同理心”等看似“難搞’的行為嗎?

其實未必,一些高敏兒童有着比其他小孩更多的幽默感、直覺強或者是會去思考很多問題等,而這些特質在日後起到很大的幫助,比如他可以在研究型或探討性的領域發揮其分析能力。

不能發洩情緒或自殘

問2: 高敏兒是否會自我傷害呢?

答2: 在過去的研究中並沒有刻意去提及到傷害,但我們可以對此進行設想,首先是高敏孩子會在乎別人的感受多於自己,假設父母希望他考試滿分,於是為了父母的期望就很努力去學習,無奈的是最終無法完成父母的期許,而父母的失望將會造成其自我價值崩潰,並演變成人格扭曲,這是一種病態心理。

倘若沒有及時獲得糾正,如情緒的發洩或引導等,那就有可能會出現自殘或傷害他人的行為,這就是物極必反的道理,因此父母在他們成長過程中所扮演糾正及引導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足以影響他們一輩子。

文:何建興   整理:梁盈秀

 

 

標籤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