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清水沖洗20分鐘急救 燒燙傷 勿塗雅高醋

(吉隆坡訊)提起燒傷,大家的第一反應往往是火、熱水等很燙的東西,因為這些都是接觸皮膚後導致的一系列創傷。

其實,燒傷是一種主要由高溫引起,或由激光、放射、電流、摩擦或化學物質而導致的皮膚的損傷,可分為高溫燙傷、化學灼傷、電灼傷和放射線燙傷等。

Advertisement

熱力致使的創傷(thermal injury)最為普遍,其中也包含燙傷(沸水或熱油)、火焰燒傷(火災、煤氣爆炸)、接觸性燙傷(熨斗或摩多排氣管)、蒸汽燙傷等。

依據三度四分法分級

整形和重建外科顧問廖寶玉醫生(Dr Margaret Leow Poh Gaik)說,生活中常見的燒燙傷病例發生在兒童身上。燒傷可說是“窮人疾病”,傷者大多並非富人,因為他們一般不需親自下廚,小孩也有傭人看顧,發生意外風險較低。

ADVERTISEMENT

“通過對燒傷因素進行分類,能幫助醫生診治,方便與其他醫護人員溝通。此外,皮膚燒傷的深度和面積也是評估嚴重程度的指標,可作為臨床治療的重要依據,有助於預估病情發展,判斷治療傷口和瘢痕方法、癒合時間、是否需要送入加護病房(ICU)等。”

她解釋,傳統上燒傷深度分級,以“三度四分法”最為通用,美國外科協會制定的指南“高級外傷救命術(Advanced Trauma Life Support,ATLS)”也沿用此分級,然而外科醫生不使用此法,而是以描述性的術語取代。這是為了避免人們混淆,譬如一度和三度燒傷,哪個更嚴重?描述性術語則不會有此問題。

皮膚依其構造與功能可分為表皮層(epidermis)、真皮(dermis)、皮下組織(hypodermis)3大部分。

淺層燒傷僅傷及表皮層,會造成皮膚紅腫、疼痛,一般不會起水泡,約3至5天自行癒合,無瘢痕,譬如曬傷。

“部分皮層燒傷(二度)可分為部分皮層淺層燒傷(淺二度)與部分皮層深層燒傷(深二度),或介於兩者之間,例子為開水或熱油燙傷。前者深度達真皮淺層,皮膚紅腫、潮濕,壓下會反白,水泡形成,有劇烈痛感,如無感染約7至14天癒合,只留少量瘢痕或是有色素改變;後者傷及真皮深層,皮膚呈淺紅、較乾燥,壓下不會反白,可能會起水泡,僅按壓時才疼痛,需21天以上才會癒合,可留瘢痕疙瘩(keloid)和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通常須植皮修復。”

全層燒傷(三度)是全層皮膚和皮下組織受到破壞,皮膚呈白色、焦黑或乾硬無彈性,通常無水泡,因皮下神經損壞,疼痛感消失,傷口無法自行癒合,須植皮修復,遺留明顯瘢痕,例子為火災。

至於四度燒傷,仍用於描述最嚴重的燒傷,即傷及肌肉、骨骼和關節,需要多次清創、植皮、皮瓣修復甚至是截肢等治療。傷得較重時,一般混合不同深度的燒傷。

她透露,除了燒傷深度,面積對治療也至關重要。研究顯示,燒傷總體表面積(Total Body Surface Area, TBSA)與傷者存活率有一定的相關性。因此醫生也會考慮傷者的年齡,和是否存在吸入性灼傷等因素,來推測其生存的機率。

用傷者身體皮膚移植

計算TBSA的方法有幾種,最快的是以傷者的手掌(包括手指)大小為標準,來代表總面積的1%。手掌法方便,適用於燒傷面積較小,或是特大面積燒傷,測量健康皮膚面積後取減法,但準確度不那麼高。

常用計算方法的還有“則計算法”(rule of nines),將全身被分為11個部位,一個部位為9%,包括頭、上胸部、上背部、腰部、腹部、右手臂、左手臂、右大腿、左大腿、右小腿、左小腿,加上會陰部占1%,共計100%。因兒童頭部占身體比例較大,此法僅適用於成人。

“目前外科醫生最常使用評估TBSA方式為蘭一布勞德圖表(Lund-Browder chart)。此法可針對不同年齡層計算,考慮到兒童生長發育對TBSA的影響,比例有所不同,因此準確度最高。”

燒傷的嚴重程度,需結合深度和面積的計算,不能只取其一。當一個人全身50%燒傷,從面積上看是很大,惟深度僅部分皮層淺層燒傷(淺二度),不會有太大問題;若達部分皮層深層燒傷(深二度)就非常嚴重了。

而在燒傷時,廖寶玉也透露患者最常見的手術,除清創外便是自體皮膚移植手術(植皮手術)。

“前者的目的是切除壞死組織,如焦痂、壞死表皮等,避免感染和併發症;後者除了能夠減少組織暴露,降低感染風險,還能縮短傷口癒合時間,減輕疤痕攣縮所造成的肢體功能問題。一般來說,淺層和部分皮層燒傷會自然癒合,當燒傷深度達部分皮層深層燒傷則需要進行植皮手術。”

而由於表皮層組織有排他性,因此只能使用傷者身體的其他部位,一般會從背部、大腿或腹部取皮。若受傷面積太廣,健康皮層有限,則需要進行多次植皮手術。

“在取下皮層後,會放入擴皮機中,輾出許多細小的切口。此舉能夠將皮層擴張至合適大小,一般可擴大至1.5倍,若病情需要可擴至更大的3倍、6倍等,惟這也會令切口越拉越大而出現‘大洞’,在移植後會留下瘢痕。”

將燒燙傷部位浸水中

發生燒燙傷意外時,正確的急救步驟是非常重要的,應立即以清水沖洗,而非塗抹醋、食油或牙膏等物質。

廖寶玉說,假設你在家中被燙傷,請第一時間打開自來水沖洗至少20分鐘以上,或將燒燙傷部位浸在水中。不要將降溫的黃金時間浪費在趕往醫院的路上。即便你即刻就能抵達醫院,醫生也會先請你用水沖洗傷口降溫。

對於被化學灼傷者,醫生會用石蕊試紙貼在傷口上,若變色就證明了還有酸或礆性物質殘留,更要繼續沖洗。

她表示,居住在大馬是十分幸運,因為自來水恰好處於最佳溫度,不會太高或太低,用來沖洗燒傷部位是最佳的。切記不可用熱水,也不能用冰塊或溫度太低的冰水,以免傷口惡化。

根據觀察,沖洗越長時間,效果越好。若傷口不大,不知是否要就醫,在沖洗20分鐘後可用濕布蓋着,讓傷口持續降溫,再不時更換濕布。不過,嬰兒或小孩則要密切注意,避免引起失溫症(hypothermia)。

傷口疼痛 長期復健 嚴重患者心病難癒

對重度燒傷者而言,最嚴重的後果是死亡無疑,而常見的致死主因便是嚴重感染(severe infection)。

膚作為人體防禦的第一道防線,當它遭遇大面積損傷,失去了防禦功能,免疫力下降,傷者便容易遭受所有類型的感染。然而,病菌不僅可以從燒傷創面入侵,還有許多途徑防不勝防,如呼吸道粘膜受損,可能導致肺部受感染,引起呼吸衰竭。

重度燒傷防病菌入侵

廖寶玉強調,若燒傷面積越大,傷者體內負荷越大,新陳代謝加速會消耗過多養分,因此也需要增加養分攝取和補充能量消耗,這也令傷者排泄次數增加。針對種種情況,醫護人員便得為傷者插管,而無論是輸液導管或導尿管等,都可能成為感染的途徑。

“不僅如此,細菌也有可能來自體內,腸源性感染在重度燒傷者中十分常見。腸道是人體內貯藏不少細菌與毒素的部位,而腸粘膜有着防禦功能。當腸粘膜功能受損或衰竭時,裡面的病菌和內毒素可經腸道移位,導致全身性的感染。”

除了對抗併發症之外,傷者在度過危險期後,還會面臨許多問題。若燒傷深度達部分皮層深層燒傷或全層燒傷以上,皮膚會產生瘢痕組織,在癒合的過程中或出現疤痕攣縮(scar contracture),令關節活動受阻,甚至導致肢體畸形。譬如發生在手指的話,就會像鴨腳的蹼一樣,五指連在一起,無法張開。

為了避免疤痕攣縮及關節硬化,持續不斷的復健是很重要的,在此過程中,傷口結疤後“拉扯撕裂”的痛楚,也是對身心靈極大的衝擊。

“其實從受傷的那一刻開始,到治療時經歷的清創、植皮;敷料的更換、傷口的清洗,都免不了疼痛,加上疤痕的痛癢難受,這些無可避免地影響傷者情緒,導致低落、沮喪、憂鬱或憤怒等。”

輕度燒傷不用抗生素

重度燒傷者可能出院後仍會做噩夢,對住院、復健時期“心有餘悸”;經歷煤氣爆炸的人或從此對做飯有陰影;遭遇火災的人可能也失去了家人和一切,這些都為他們的生活帶來巨大的改變。除了外觀上的改變,行動上的不便,傷者康復後也可能遭受外界異樣的眼光,面對求職上的困擾等。這些都需要家人親友的鼓勵陪伴,給與心理上的支持,協助重新回歸社會。

燒傷帶來的傷害和後果,可以是棘手並且長久的,但它是可以預防的,只要做好防範措施,就能儘量避免意外的發生。

在嚴重燒傷的情況下,傷者全身免疫功能失衡,感染病菌的風險增加,因此適當地應用抗生素藥物是治療的關鍵。

她也勸告說,並未所有燒傷者都需要使用抗生素,輕度燒傷者其實可全程不使用,只要小心照顧好傷口,細心護理避免感染,便能自行痊癒,完全不需要抗生素。

“可惜的是,大多數普通科醫生(General Practitioner,GP)在一開始便會處方抗生素給傷者,其實許多輕微病例是不需要抗生素的。”

燒傷若達部分皮層深層燒傷或全層燒傷,癒合後一般會出現肥厚型瘢痕(hypertrophic scar)或瘢痕疙瘩(keloid),外觀紅色、凸起、較硬的組織,有時甚至會影響肢體關節的正常活動。

穿壓力衣褲改善傷疤

目前的方法只能改善疤痕,讓它變軟、接近正常膚色,傷者同時可透過復健減輕疤痕的攣縮和硬度。

許多人首先會想到激光祛疤手術,除了有些疼痛,還得負擔一筆費用。其實,通過彈性壓力裝(pressure garment)和堅持每日護理,可以有效地改善傷疤,變成好疤(nice scar)省下額外開銷。

對此,廖寶玉表示,壓力衣、褲等能夠對疤痕部位持續施壓,讓疤痕保持平坦、避免增厚,達到預防和治療瘢痕增生。傷者須堅持穿着2年以上,除了洗澡或按摩,睡覺時也不能脫下,穿戴至少23小時,方能達到效果。

“燙傷也會傷害汗腺與皮脂腺,令水分容易流失導致乾裂,因此要為傷疤塗抹防曬霜,防止包括室內日光燈的曬傷。此外,許多研究表明矽凝膠對疤痕有效,能夠讓軟化瘢痕,在干後形成薄膜,達到防水保濕的效果。”

防細菌感染 勿戮破水泡

Q1:若被意外燙傷,用醋、醬油、牙膏、冰塊或蘆薈膠等塗抹傷口是否有效?

A1:無論是醋、醬油、牙膏,還是雞蛋、麵粉、食油等偏方,都沒有科學依據證明有治療效用。許多傷者來求診時,用了各種各樣的東西塗抹傷口,然而最有效的急救方法,是用自來水沖洗至少20分鐘。

蘆薈膠並非不可,但它終究會幹掉,失去降溫效果,需要重新塗抹,不如自來水方便取得,成本又低。此外,切記不可用冰塊直接冷敷傷口,若是放冰塊降低水溫則沒問題。

Q2:傷口碰水是否會導致水泡形成?是否需要弄破?

A2:水泡的形成是因為燒傷,與是否碰水無關。若起的水泡較小,一般能自行痊癒,最重要是不要戳破它,防止傷口受細菌感染。若水泡破了,可自行包紮,不要開放性地曝露在空氣中,可用非黏性、不帶棉花的敷料遮蓋,以免和傷口黏在一起。其實水泡是身體自我保護所做的“包紮”,能夠將傷口保護在濕潤(moisture)的環境中,以便更好更快地痊癒。

大多數輕度燒傷患者無需住院治療,也會自然康復,但重度燒傷常會引起嚴重併發症,甚至導致死亡。隨着燒傷深度越深、面積越廣,引起的問題越嚴重。燒傷者在經歷與死神拔河,度過危險期後,還有漫漫長路等待—對抗併發症與全身性感染、傷口結痂攣縮及隨後的復健等,而疼痛不適感也時刻伴隨。因此在重度燒傷者救治上,不僅是針對局部燒傷創面而已,還需兼顧身心靈的治療與復健。

疤痕照護(每日重複,維持2年)

1)潤膚:任何保濕乳液(lotion),譬如嬰兒乳液、嬰兒油、橄欖油及蘆薈膠。

2)按摩:每日兩次,一次20至30分鐘。

3)防曬霜:大於或等於防曬係數30(SPF30)

4)矽凝膠:每日兩次,薄薄一層涂勻後待其自然晾乾。

 

 

標籤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