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讀副刊

【喜有此李】美國代表性樂曲

原來它是那場內戰時期美國南軍十大最具代表性軍樂之一,排名第二,曲名是《To Arms in Dixie》。原曲描寫的,本是“帶着軍火出征去打仗”,但粵語版本卻變成“拖住肥婆成日去拍拖”,兩者之間形成極為強烈的對照……

我少年時期在戲院看到重映的經典名片《亂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 ),劇情發展至南北戰爭爆發時,聽到一首很熟悉的輕快背景音樂……噢,這不是童年時曾聽鄧寄塵和鄭碧影唱過的諧趣粵語小曲《成日拍拖》的同一曲調嗎?以前沒想到它竟是源自西洋音樂!

Advertisement

記得鄧寄塵那首歌的歌詞很搞笑,甚至有些低俗趣味,拿肥婆來開玩笑,唱曰:“拖住肥婆成日去拍拖,錫你又呵一呵再呵,肥又夠腰肢,確唔錯,腳又靚,過水磨……成日拍拖喺馬路過,日拖……夜拖……”

多年來我一直以為它的原曲是拍攝《亂世佳人》時創作的,後來請教唱片界老行尊楊劍,才知其歷史更久,屬於十九世紀反映美國南北戰爭的樂曲。上網一查,原來它是那場內戰時期美國南軍十大最具代表性軍樂之一,排名第二,曲名是《To Arms in Dixie》。原曲描寫的,本是“帶着軍火出征去打仗”,但粵語版本卻變成“拖住肥婆成日去拍拖”,兩者之間形成極為強烈的對照,真係“人唔笑,狗都吠”!(順帶一提,排名第六的南軍軍樂,竟是我們耳熟能詳的《Oh!Susanna》,即許冠傑的《有酒今朝醉》。)

這算是美國代表性樂曲之一,其實還有好幾首歌曲,都可反映出美國各地的色彩。例如一首《America》,是六十年代經典電影《夢斷城西》(West Side Story)的插曲,一群波多黎各移民青年男女,載歌載舞唱出在America美國這個新天地的境遇和內心感受,包括受到的種族歧視。

而以美國各個地方為題的歌曲,也為數不少。例如在久遠的年代, 就有一部從百老匯音樂劇改編為電影的《奧克拉荷馬!》,主題曲自然就是《Oklahoma !》。“瘦皮猴” Frank Sinatra也唱過描寫大城市紐約和芝加哥的歌曲《New York, New York》和《Chicago》。

ADVERTISEMENT

最膾炙人口的美國城市歌曲,似乎是Scott McKenzie描寫舊金山三藩市的《San Francisco》,很多人對其歌詞都琅琅上口:“If you’re going to San Francisco, Be sure to wear some flowers in your hair. If you’re going to San Francisco, You’re gonna meet some gentle people there… …”歌中刻畫出六十年代這個城市的概況,被視為 “嬉皮士”的反越戰歌曲,在頭髮上配上鮮花是愛好和平的象徵,他們的口號標榜“不要戰爭,只要做愛”!(不知是否因為前者摧毀生命,後者則相反的製造生命?)

《Massachusetts》有粵語版

另一首曾經頗為流行的經典金曲,是以馬薩諸塞(不要譯為“媽殺豬崽”)為主角的《Massachusetts》。美國這個州又名“麻省”,很多人知道這地方,是因為此處有一家舉世聞名的高等學府“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當年Bee Gees將這首歌唱到街知巷聞:“Feel I’m goin’ back to Massachusetts, Something’s telling me I must go home. And the lights all went out in Massachusetts, The day I left her standing on her own… …”

這首經典名曲甚至有粵語版本,是陳百強唱的《童年樂趣多》,鄭國江的歌詞改得極順口,又帶有幾分童趣:“童年樂趣多,又百厭又傻。球場學踢波,亂踢更亂磨。學踢波,笨夾摩,省波餅多多;要我落場,為執波梗搵我……”還好他只是“又百厭又傻”,不像阿嬌那樣“又傻又天真”。既然踢波踢得咁“屎”,落場只有“食波餅”的份兒,只好充當“執波屎”了!

這些刻畫美國的歌曲中,我個人覺得最好聽的是《To Arms in Dixie》和《Massachusetts》。你呢?

(光明日報/副刊專欄‧作者:李系德)

 

 

 

標籤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