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獅城首創 組屋垂直農場自產稻米

(新加坡13日訊)糧食高度依賴外國進口的新加坡也能在社區產米,淡濱尼組屋區的垂直農場昨早(12日)收成了首批淡馬錫稻米,這也是新國研發的稻米首次成功在鄰里垂直農場環境中生長。

《聯合早報》報道,這座樓高六層的高科技垂直農場坐落在淡濱尼12街第145座組屋,由鐵架依組屋外牆搭建而成。記者現場觀察,試驗中的稻米就長在頂層大約兩平方公尺大小的土壤裡。

Advertisement

這種適應熱帶高溫環境的淡馬錫稻米較常見品種矮小,適合在較為擁擠的環境中生長,除了產量高(一年三產)、生長週期短至四個月,以及抗蟲害外,還具有良好的耐旱性,可在兩週沒有水分灌溉的情況下繼續生長。

坐落在淡濱尼12街第145座組屋的垂直農場,收成了首批淡馬錫稻米,這也是新國研發的稻米首次成功在鄰里垂直農場環境中生長。(淡馬錫基金會提供)

采精密滴灌法種植水稻

負責經營農場的環境工程企業Netatech職員潘子翔(33歲)向記者介紹,與稻田中種植水稻的傳統方法不同,垂直高科技農場中用的是精密滴灌法種植水稻,即定時將水分和營養直接輸送到植物根部。“這樣也能避免它形成積水,降低伊蚊滋生的可能。”

ADVERTISEMENT

安裝了感應器的種植區通過物聯網和人工智能技術管理,系統能在監測到高溫乾燥時自動調整灌溉,工作人員只需每週一次到場確保農場硬件操作正常。

Netatech首席科技官黃越良分享,在實驗室測試環境下,使用精密滴灌法種植的每一公斤大米,只須用到大約750升水,遠低於傳統稻田漫灌下使用的2500公升水。

收穫首批大米帶回實驗室

稻米種植試點項目得到淡濱尼市鎮理事會、淡馬錫基金會以及淡馬錫生命科學研究院(TLL)的支持。TLL研發的淡馬錫稻米早已在印尼的稻田量產,產出的大米在本地超市有售。

這次的稻米是首次在垂直環境下種植,先在林厝港的溫室中培育成形,再在去年10月移植到淡濱尼的農場中生長。

淡馬錫生態繁榮基金會總裁林福全受訪時說:“我們收穫的第一批大米只是一個雛形,它們將被帶回實驗室進行測試,確保它們在高纖維度、低GI值,還有味道方面,與在稻田中大規模生產的大米質量相同。”

淡濱尼集選區五名議員——社會及家庭發展部長兼衛生部第二部長馬善高、衛生部兼人力部高級政務部長許寶琨醫生、東北區市長朱倍慶、交通部高級政務次長馬炎慶和淡濱尼市鎮會主席鍾麗慧出席了大米收成儀式。

 

 

標籤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