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格陵蘭出土恐龍化石 證屬新品種

Advertisement

以巴西為首的國際生物學團隊近日發現研究報告時說,1990年代初在北美洲丹麥屬地格陵蘭東部詹姆森盆地(Jameson Land)出土的兩個食草恐龍頭骨化石,證實屬於新發現的食草恐龍品種,是梁龍的祖先,生活在約2.14億年前的三疊紀晚期。

新品種命名為“Issi saaneq”,有“寒骨”之意,屬中等大小的長頸恐龍,是最早生活在北半球的蜥腳類恐龍之一。這種恐龍身長約4公尺,高1.5公尺,體重1噸。團隊透過3D微電腦斷層掃瞄技術掃瞄化石,發現兩個恐龍頭骨是同一物種,而非過往研究認為的板龍屬恐龍。

團隊估計,出土的兩個恐龍頭骨分別屬於表年和亞成年恐龍,本身未完成發育成熟,可能有4至5公尺長,最高體重可達500至600公斤。研究報告已刊在國際科學期刊《多樣性》(Diversity)。(互聯網照片)

ADVERTISEMENT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