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地球不是空喊口號(三)‧環保元素融入建設發展‧林坤新城市規劃救地球

林坤新,大馬著名建築師,曾在去年於全馬進行了17場巡迴演講,聆聽過他精彩演說的相關領域專業人士數以千計,他的演講主題就是深入談論﹁綠色社區規劃﹂,迫切的希望把環保元素融入建設發展中。

林坤新認為要解決目前越來越嚴重的地球暖化問題,最實際的做法就是從整體的城市規劃著手;他強調,整體的城市規劃遠比單單一幢環保建築物所帶來的影響,要更深更遠更大。

Advertisement

或許大家會認為,建設“綠色社區”乃至“綠色城市”這麼大的計劃離我們的生活太遠了,環保,只需要從日常的衣食住行著手就行了,何必扯到那麼遠!然而,當我們深入觀察四週的居住環境,就可以發現綠色城市其實就在我們的腳下,如果綠色社區規劃做得好,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將起著非凡的影響。

在大馬,真正落實的綠色社區計劃並不多,經常到國外吸收新知的林坤新,迫不及待地分享了他在國外一些城市的感受和感動。

“紐約、台北,新加坡都是綠色規劃做得非常好的城市。紐約人口雖然人口稠密,但不會讓人覺得擁擠不舒服。紐約是一個24小時不打烊的城市,在同一個社區內有各種基本設備,居住在裡頭的人,辦公室可能就在隔壁,早上可步行去上班,小朋友的學校也在附近,走路或騎腳車去都很安全,因為有專屬人行道。放工後,吃喝玩樂也在附近……試想像一下這麼一來,我們節省了多少能源?而且我們的身體也更健康,因為天天都在走路。”

天天走路更健康

ADVERTISEMENT

林坤新繼續分享他的所見所聞,他到過台北數次,台北亦是十分“綠色”的城市。“我住在大哥於敦化北路的家,家外就是公園、商店、體育館,學校也在附近。如果想到遠一點的地方,搭巴士或捷運就行了,交通四通八達,要去哪都很方便。”

林坤新的嫂嫂曾經來過吉隆坡小住,結果沒住上幾天就大喊受不了,因為到哪兒都得開車,非常不方便。

林坤新任職電子科學家的侄兒住在德國的慕尼黑,坐擁高薪的他從來沒有購買過汽車,上班都是騎腳車,既可當運動也非常安全,更節省能源,可謂集多種好處於一體。

反觀吉隆坡,林坤新有點無奈地表示,“我家在吉隆坡金地花園,工作地點是在約20公里外的蕉賴,我上班一定要開車,如果搭乘公共交通要轉幾趟車,至少要2個小時才能到達。”

最令他氣結的是,回到家之後即使想到離家只有500米的購物商場買點東西,他也不敢步行去,“我的工人就曾經步行去買東西,結果在馬路上被搶劫了。”

他苦笑著說,在還未做好綠色主區規劃之前,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把治安搞好。

“綠色城市”需符合條件

要打造一座“綠色城市”不是種多幾棵樹就行,“綠色城市”需要符合多個條件。

首先,對氣候要有高度的敏感,所有建築都須以座北朝南的方向來建,這可以避免陽光直射入室內,有助於降低室溫,如此一來,既可不安裝冷氣,風扇也不必開得那麼大,節省不少能源。

再者,使用的建材必須符合環保標準,好比水喉不宜使用鐵製的,若是選用PVC水喉,不但耐用而且還可以循環再用,一舉多得。

至於鋪在地面上的材料,連鎖磚會比瓷磚好。連鎖磚可以讓水滲透進土地內,讓土地不會過度干燥,但瓷磚是防水質地,會導致土地升溫。

建築材料皆是就地取材,不必特地花高昂的運輸費運送過來,“我們不要為了一片磚而特地飛到意大利看貨,然後又把磚從意大利運過來,這非但浪費金錢,而且也不環保,浪費太多資源。”

天降甘露,我們要把它收集起來,供作多方面用途。綠色城市也應提倡綠水回收,就是把用過的水收集起來,經處理後循環再用。

“儘量節省能源,例如屋頂使用白色的金屬瓦收集天然能源,如採用太陽能板,收集的熱能可供多元用途。建築屋本身可多建陽台,有效降底室溫。”

勿為建築剷山填窪

“綠色城市”還強調一點,就是所有建築物都要依地勢而建,例如不能把山剷平,不能把低窪地填高,因為這種種做法都是在破壞原有的地形特色。有山,建築物依山而建就行了,有湖,就把湖化成美麗的休閒公園。

為了節省更多的資源,目前最環保的方式包括在每一幢建築內設立供冷站,此舉不但省下空間,還能減少30巴仙的熱能排放。

綠色城市亦須備有完善的交通系統,人們無需自備交通工具,就可以很方便的到達目的地,既能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亦能降低熱能的排出。

“綠色城市包括在住宅區附近須設有辦公室、酒店、購物廣場、學校等等,這座城是24小時都活躍的,你可以在任何時候做任何事,完全不受束縛。”

此外,綠色城市必須要有人情味,例如到處有樹木和公園,走累了隨時有地方可休息,而且每一棟建築都是互相連繫的,它們之間有對話的空間,不會一樓作大,讓人看了有壓迫感。

布城綠色城市標準僅50%

綠色城市對地球和全人類都有著極大的益處,但教林坤新深感無奈的是,在馬來西亞綠色城市還未能成氣候;他在1993年規劃的布特拉再也綠色城市,雖然概念很理想化,但在推行時卻因種種問題而未能真正落實,在他心目中,布城的綠色城市成果只達到他標準的50巴仙而己。

那是否對布城感到失望?林坤新沒有給予正面答覆,只是笑著說已將概念給了相關單位,至於能否全面落實,早就由不得他作主。反之,他表示,近年來他受邀參與其他國家如印度、印尼的綠色城市發展計劃,均取得不錯的成果。

對於大馬未能在綠色城市中取得積極和有效的成果,林坤新認為這是由數項因素造成。

“政府沒有極力推行是一大因素,再者,大馬也嚴重缺乏有經驗和優秀的城市規劃專家。”

他不否認,政府在某些方面已積極推動綠色城市計劃,奈何在公共交通系統方面,無法取得配合,因此整體未臻理想。

創建綠色社區意義

綠色社區是指社區內有健全的環境監督管理機構;有完備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有健康優良的生態環境,綠地面積達40%;有良好的環境文化氛圍。

創建綠色社區的最主要目的是使公民能夠認識和行使自己的環保權利和責任,通過政府與民間組織、公眾的合作,把環境管理納入社區管理,建立社區層面的公眾參與機制,讓環保走進每個人的生活,加強居民的環境意識和文明素質,推動大眾對環保的參與。在建設綠色社區的過程中,通過各種活動,增強社區的凝聚力,創造出一種與環境友好、鄰裡親密和睦相處的社區氛圍。

綠色城市逐個看:

中國沈陽“回回城”綠色計劃

每一幢建築物都是座北朝南,避免陽光直接照射,讓建體更為清涼。

擁有300年歷史的回教堂不但獲得保留,而且還進一步拓展成廣場,成為市內其中一個地標,有步行街連接到其他商業中心,提供了各種方便,因為保留了具有歷史價值的回教堂,反而讓這座城市更具人文氣息。

林坤新補充說,很多舊社區在重建過程中,因為有關方面沒有把綠色和人文概念融合進發展裡頭,因而導致很多具有歷史價值的建築物都慘遭摧毀,這對古老建築或古文物實在不敬,也間接把整個社區的歷史文化毀不成形。

印尼Lippo Cikarang綠色計劃

這是一個擁有非常多樹木的地區,離開印尼首都雅加達約30公里,但由於塞車的關係,從雅加達開車到這裡要花至少2個小時。然而,即使是嚴重堵車,此地居民者都願意天天往返雅加達工作,追根究底,原來這裡缺少了生活休閒空間。

在接下這個案子時,林坤新開出了條件。條件一,不可砍伐地區內的任何一棵樹,因為樹木是保護自然環境與維持大自然生態的主角。

條件二,社區內的古老甘榜房子都須保留,不可剷除,老房子還要提昇為美食天堂,提供各種不同類型的美食及休閒娛樂,讓地區變得更有人情味。

最後,就是在樹木叢生的地方建步行街,以樹木成為中心點,興建起一座座的廣場,如此一來,整個地區就會變得更集中和深具休閒價值。

森美蘭Bandar SpringHill UCSI大學城

這裡的地勢高低不平,林坤新看準了這個大好元素,不推山不剷泥的把建築物建在這地勢上,建築物下方非常通風,讓整棟樓都變得涼快起來。

在大學城的附屬醫院則儘量多開闢公園和人行道,當病患從醫院樓上往下望時,可以看見一片綠油油的公園和色彩繽紛的花草樹木,病人的心情變得愉快,病情也康復得更快速。

而醫院屋頂也都開闢為綠色花園,讓環境更青翠也更添人文氣息。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