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走水路‧水走人路

擔任治水委員會主席,最常碰到的問題是:YB,我們這裡一下雨就水災,能不能幫忙解決?不然,就是接到辱罵的電話:我這裡淹水淹了幾十年,換上民聯政府,也一樣無法解決!

我不知道前檳州治水委員會主席,目前的檳州議會反對黨領袖阿茲哈,是不是一樣有人直接打電話給他,對他怒罵和投訴。

Advertisement

其實,攸關治水問題,一般民眾並不想知道到底是那個部門管理那些水道,他們只要碰到水災,大概就只想到水利灌溉局,想到治水行政議員,就由這個部門來解決。當然,這也是無可厚非。只是,對於日常維護與修建工程,民眾還是必須清楚知道各部門的權責範圍,以便能夠在投訴時,可以找到對的對象,如此,可以更有效率地做出改善。

一般而言,市區與住宅區的溝渠與排水道,都是屬於市政局的責任範圍;聯邦大路旁的水溝則屬於工程部管轄;一般鄉村的水溝問題,就由縣署來管理。除上以外,只要是河流、稻田灌溉系統、不知名水溝與河流,或是沒有單位認領的水溝,都一律交由水利灌溉局來處理。

分析當前檳州水患黑區,可以清楚看到,除了一些原本就是低窪地區,例如威省南美園、帝莎南眉、麥谷園等,就要屬一些已經經歷數十年的花園住宅區。原有的排水系統已經不足於承擔當前的雨量和水量。雖然這種問題可以歸咎於當初建設時,沒有計算足夠的排水量,但是,另一個重點則是,誰都無法去預料到周圍的發展,導致原有的雨水吸納表面愈來愈小。

其實,治水問題很多時候還是存在著邏輯的錯誤,很多人都是在發生水災後,拼命地要求政府研究、花錢來解決水患。但是,很多時候卻沒有理性地分析水患的原因,舉例而言,如果不是發展拼命地把原有地皮、山坡改造成住宅、商業區,那麼雨水就有足夠的地方去儲存與流動;如果不是居民們惡劣的習性,水溝與河流根本就不會自己產生垃圾,也就不會阻塞水溝,也就不會那麼快就閃電水災。

ADVERTISEMENT

更重要的,城市的發展缺乏全面的規劃,只求發展,而忽略的自然生態。舉例而言,發展不斷地侵佔原本屬於森林,屬於河流的領域,不止導致集水區被破壞,還把河流原有成長(自然擴張)的空間給封死。原本屬於河水流通的地段,被舖上柏油路,被建上建築物,如果河流永遠不會長大,如果雨量不會增加,那麼,或許就沒有問題。

只是,一旦河床無法承載日益增加的水量,而原本屬於河流成長的空間又被人類佔領,則就肯定會發生“人佔河道,水走人路”的悲劇,輕則財物損失,重則人命傷亡。水災的發生,不就是源自於這個道理和邏輯嗎?

人與自然是共存的,人類侵略自然,自然必然也將反撲。歷歷在目的災害,早已宣告人不可能勝天,人類繼續佔領河水的流走領域,則河流也終將入侵人類的行走範圍。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