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蒸

閒來讀金庸《雪山飛狐》,裡面解釋江南8月天氣蒸騰濕熱,時值桂花盛放,有“桂花蒸”之稱。我當下想,啊呀,看了那麼多年的〈桂花蒸阿小悲秋〉,竟都沒想到指的是這個。

張愛玲這篇小說一開頭就引炎櫻的話:“秋是一個歌,但是‘桂花蒸’的夜,像在廚裡吹簫調,白天像小孩子唱的歌,又熱又熟又清又濕。”形容秋天的熱,有飄逸之感,卻無一字提及桂花之香。以聲音狀擬觸覺,更是厲害的感官互通。

Advertisement

我讀書不求甚解,初次看到“桂花蒸”,也沒想要弄懂,只覺著篇名像現代詩。曾看到有人解釋“桂花蒸”是一種江南糕點,順理成章,我卻覺得不對勁。要真是有這種糕點,也是在這天氣形容之後了。

張愛玲形容女人悲哀心情,喜歡用“氣態”,如一團朦朧的空氣,一種氛圍:“無奈我所寫的悲哀往往是屬於‘如匪浣衣’的一種……堆在盆邊的髒衣服的氣味,恐怕不是男性讀者們所能領略的吧?那種雜亂不潔的,壅塞的憂傷,江南的人有一句話可以形容:‘心裡很“霧數”。’‘霧數’二字,華語裡似乎沒有相等的名詞。”

如今想來,其實這“桂花蒸”也是在形容一種女性的悲哀,與“如匪浣衣”一樣,都是一團朦朧“氣態”。

沒有掉淚,淚水蒸發出去成為一團濕空氣,包圍住自己,久久不散。

ADVERTISEMENT

都怪台灣3月就有桂花開,節氣跟上海大不相同,害我無法聯想。“8月桂花香”,那真是江南的事。我淡水住處附近就有許多桂花,在3月乍暖還寒的時候,快要到家的整條路都是桂花香,深呼一口氣,腦子醉陶陶的無法思考,彷彿裡面有隻偷香的蜜蜂正在盡情汲取花蜜。這並非誇張形容,我真的感覺腦中有內分泌之類的改變,身體也從冬藏中活過來了。

這桂花香能連綿超過一個月,又欲走還留,與櫻花大異其趣。櫻花太俐落了,像大哭一場,像晴天落白雨。

北新莊“天元宮”的吉野櫻盛放,3月中滿山嬌白粉紅,我去欣賞了兩次,特別喜歡那些環繞花朵的蜂兒,讓花景更是熱鬧起來。人潮洶湧,許多人帶了專業攝影器材,全副武裝上“櫻花前線”,甚至有人套了護膝要跪下取角度!隔了3天,我帶著爸媽來看,沒想到眼前一片綠,櫻花落得精光,令我大吃一驚,簡直像是滿山的甚麼魔法效力退去似的。

爸媽也沒皺眉,只當郊遊。媽媽說:“‘花雨’嘛,下得像雨那樣大。”若真的花落如大雨,那麼只要一天,滿山100多株櫻花就可以同時落盡,真是可驚。台灣人流行到日本“追櫻”,必知此事,是我孤陋,才不知要“追”。

櫻花落去,還好桂花蒸了上來。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