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8成猝死 由心臟問題引起 三高煙民屬高危族

(香港訊)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大都是心臟原因導致,即心源性猝死。

心臟科醫生、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前會長麥耀光表示,大約8成猝死個案由心臟問題引起,其餘則由外在因素所致,如中暑、低溫症、濫藥、過量酒精等。與運動有關的猝死個案,通常以年紀來分析。

Advertisement

35歲以上猝死,大多是不良生活習慣引致血管硬化、血管閉塞、冠心病等。

35歲以下猝死,通常是因為先天性結構性心臟病。究竟猝死有沒有先兆?有家族病史、三高、吸煙等人士,是否屬高危族呢?

35歲以下 多為結構性心臟病

猝死是否防不勝防?去年35歲台灣藝人高以翔在中國錄製競技節目時暈倒,一度心跳驟停,經搶救後不治。不少人嘩然,熱愛運動又是籃球健將的高以翔,為何會猝死?

ADVERTISEMENT

麥耀光直言,高強度、競賽性運動有一定危險,尤其對平時沒有恆常運動訓練的人來說,是一個挑戰。“因為競賽元素不單挑戰體能,還會受壓受驚;加上休息不足過勞,都會增加壓力荷爾蒙,令心臟負擔更加大,增加猝死風險。”

心肌肥厚症 影響心臟泵血功能

至於結構性心臟病引起的猝死,年輕人比例較高,當中以心肌肥厚症(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較常見,多與遺傳及基因有關。

患者心臟肌肉變得肥厚,阻礙血流由心房流入心室,心臟泵血的能力受到影響,有時會出現呼吸困難、氣喘、心律不規則等情況,但部分患者未必有徵狀。

除了心血管病、結構性心臟病引致,猝死亦有可能與心臟電流紊亂有關。

心臟科醫生、香港心臟專科學院前院長李樹堅表示,心臟細胞電離子管道異常,可能是遺傳或基因變異,導致電流紊亂,引發心律不正。心律不正泛指任何不規則心跳,大部分是良性,但有些嚴重情況可致命。

李樹堅補充,至於冠心病則主要是因脂肪在血管積聚,令血管愈來愈狹窄,致心肌缺氧,有可能出現心肌梗塞,或引起心跳異常而猝死。

每分鐘心跳過百 30秒可奪命

位於右心房的竇房結(SA node),產生電流指揮心臟跳動,讓心臟肌肉跟隨節奏泵血;當電流信息傳到心室,心室收縮而產生心跳。

一旦心室電流信息出現異常,

導致心室性心律不正,

心臟每分鐘異常跳動100次以上,

稱為心室性心搏過速

(ventricular tachycardia,VT),

影響心臟泵血效率;如持續30秒以上,

有可能變成心室顫動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VF),

嚴重足以致命。

李樹堅解釋,心臟肌肉細胞若在不同時間收縮、放鬆,活動不合拍的話,心臟便無法正常搏動。

“好像划龍船,大家要一齊落槳才可前行,否則動不了”。

他說,治療嚴重心律不正,患者需安裝植入式心臟除顫器(ICD),導線連接到心臟,當檢測到心律不正,會發送電流信號,使心臟恢復正常的心律。

心臟科:麥耀光醫生

植入式除顫器
(ICD)檢測到心律不正時,會發送電流信號,使心臟恢復正常的心律。

猝死警號

運動時頭暈胸口痛

或是猝死先兆

運動時出現下列徵狀是大警號:胸口痛、嚴重氣促、不正常心跳、突然頭暈等,都可能是猝死先兆,需要找醫生作詳細檢查。

猝死很大程度與劇烈運動有關,麥耀光提醒,高危人士或有家族病史的人(如有家人在年輕時心臟病發或猝死),做劇烈運動前應先作身體檢查。另外,接受高強度訓練的運動員亦要定期體檢。

“有系統的賽前體檢,有效預防或減少由運動引起的猝死。”如發現有嚴重問題,就不建議做劇烈運動,甚或不可以比賽。

超聲波檢查心臟結構

中低強度運動猝死風險較低,一般未必需要事前做詳細檢查,除非本身有明顯家族病史,或35歲以上兼有三高、吸煙習慣等高風險因素。

檢查方面,麥耀光表示,首先會詢問個人病歷、家族病史,以及做基本身體檢查,如血壓是否正常、心臟有否雜音;進一步可檢查靜態心電圖,或以超聲波檢查心臟結構。

每周3天運動可強心

另外,適量運動可以強壯心臟,減低猝死風險。

麥耀光認為,恆常運動很重要,可訓練心肺功能,每星期做3日中強度運動,每次約1小時,譬如急步行、緩步跑。

“但如果患有感冒、發燒、肚瀉,便不宜做運動,因為病菌可能運行至心臟,引致心肌炎。”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