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ebcdn.guangming.com.my/wp-content/uploads/2024/09/image-1.jpg)
根據《南洋商報》報導,最早可追溯到51年前的吉打州國慶慶典,就有華族文化表演中的瑞獅呈祥。
在1973年9月1日的《南洋商報》報導中提到,當年在亞羅士打舉行的吉打州國慶盛會上,廣東暨汀州會館代表華族獻上了瑞獅祥舞表演。報導指出,兩頭瑞獅的精湛演出為當天的遊行增色不少。
此外,《星洲日報》1982年的報導中也提到,在吉蘭丹州國慶慶典上首次出現了舞獅表演。當時,由青運打裡坡支會帶來的兩頭醒獅成為哥打峇魯國慶盛會上的焦點。震撼的鼓鈸聲吸引了在場的巫裔群體,對舞獅文化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而在1975年的馬六甲州際國慶慶典上,醒獅表演同樣登場助興。
至於全國性的國慶慶典方面,2007年國慶日的慶典中,醒獅隊更是登上默迪卡體育場的國慶晚會。回顧當年的第50屆國慶慶典,《南洋商報》收藏的照片顯示,一身正氣的瑞獅與各族舞者共同演出,為數萬觀眾呈現了一場國慶文化大匯演,將晚會氣氛推向高潮。
總的來說,具有濃厚華人文化色彩的瑞獅表演,已在全國性的吉打、吉蘭丹及馬六甲國慶慶典上登場。
1966年的國慶慶典中,霹靂州的活動首次亮相了傳統中華舞蹈的風采。
根據《南洋商報》保存的資料畫面和文章,當年蘇丹后女校的學生在怡保市大草場的國慶大集會上,表演了一曲動人的「鳳陽花鼓舞」,為現場增添了濃厚的文化氣息。
在1967年,為慶祝獨立10周年的慶典,吉隆坡上演了引人注目的“八美扶江山”表演。根據當年《南洋商報》的報導,60年代的舞蹈員和戲曲演員身著精緻的古典服裝,在盛大的慶典中婆娑起舞,呈現出一幅美輪美奐的畫面。
報導中描述,花車遊行由雪隆福建會館安排的花車,金碧輝煌、古色古香,華蓋之下八位古典美人隨著音樂翩然起舞,完美詮釋了“八美扶江山”的盛景。
這些珍貴的歷史圖片和老舊的黑白照片,重現了當年國慶慶典上的精彩瞬間,令人不禁為之驚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