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馬國內地方

5000年前“檳城女人” 你看過嗎?

(檳城9日訊)5000年前“檳城女人”,原來是長成這樣!

檳城隱藏寶石(Penang Hidden Gems)於本月7日在臉書捎來這項消息說,2017年在威北瓜哥巴貝丘遺址出土的5000年前女性骨骼遺骸──“檳城女人”(GKph 2017),終於有了一張“臉”。

Advertisement

3D打印技術重建面部特徵

該貼文指出,馬來西亞理科大學研究團隊與來自巴西的3D圖形專家,是根據該骸骨形狀,使用法醫面部近似識別技術(FFA),用3D打印技術重建了“檳城女人”的面部特徵。

馬來西亞理科大學研究團隊與來自巴西的3D圖形專家,重建了5000年前“檳城女人”的真面目。

上述“還原”技術,是獲得旅遊、藝術及文化部撥款進行。

ADVERTISEMENT

隨著“檳城女人”面部還原,考古愛好者終於有機會一睹遠古女性的“真面目”。

不過,瓜哥巴貝丘遺址考古展館目前已暫時關閉,讓路給考古工作進行,開放日期另行通知。

瓜哥巴貝丘遺址據點。

瓜哥巴(Guar Kepah)貝丘遺址考古展覽館昨日也在臉書分享這消息說,“檳城女人”是一件無價遺產,對瓜哥巴的考古遺址來說意義重大。

“它是馬來西亞考古人員於2017年4月19日,在瓜哥巴發掘出來的第42副骨骼遺骸。”

根據公佈的研究結果,“檳城女人”死亡年齡介於30至35歲、身高150至152公分。

根據該骸骨形狀,使用法醫面部近似識別技術(FFA),用3D打印技術重建了“檳城女人”的面部特徵。

據年代鑒定法顯示,該骼骨被埋葬於大約5700年前,主要飲食是海洋蛋白(Protein laut)、種族是Australomelanesoid(典型原住民)+蒙古人種。

目前原版的“檳城女人”是放置在理科大學內,因為它需處於溫度和濕度控制的環境中,而在瓜哥巴貝丘遺址考古展館展出的骼骨是複製品。

該具遺骸被發現時,上半身完整,雙手放胸前,牙齒也清晰可見。

★“檳城女人”(GKph 2017)資料:

骨架年齡:5710+- 30 BP

性別:女性。

死亡年齡:介於30至35歲。

身高:150至152公分。

主要飲食:海洋蛋白(Protein laut)。

種族:Australomelanesoid(典型原住民)+蒙古人種。

考古隊是在貝丘遺址附近,挖掘到一具約5000年前新石器時代的女性骸骨。

★新聞背景

2010年,理大考古隊在瓜哥巴貝丘遺址據點,挖掘到大量的貝類、陶瓷器具、遠古人類和動物的殘骸,包括人類牙齒等,經過鑒定分析證實約有5000多年歷史。

2017年4月17日,考古隊在動工進行第一期文物展覽館時,在貝丘遺址附近,意外挖掘到一具約5000年前新石器時代的女性骸骨。

該具遺骸被發現時,上半身完整,雙手放胸前,牙齒也清晰可見;四周也置放石器及陶器等陪葬品,是5000年前逝者的安葬方式。

隨著古人類骸骨出土,已證明瓜哥巴是檳城境內最早有人類定居的地方,比1500年歷史的吉打布秧谷擁有更久遠的歷史。

瓜哥巴貝丘遺址曾於1860年由英國領航員厄爾(G.W.Earl)發現及挖掘出37具人類骸骨,之後置放在荷蘭萊登博物館。

 

 

標籤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