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5%需6個月復原 冠病患者 抑鬱味覺失調

(香港訊)截至10月2日,香港已有4843名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康復出院。在香港大學內科學系傳染病科主任孔繁毅接觸的病例中,大部分康復者在第一個月容易疲累、肌肉痛、乾咳,2至4星期後徵狀慢慢消退。

本身運動量大的康復者,3至6個月後仍未能恢復原先的運動量,有心悸、氣喘的徵狀。有5%康復者需要較長時間,或超過6個月才能恢復。部分人有味覺和嗅覺失調、輕微肺纖維化;而1%至2%患者肺部出現長期纖維化。

Advertisement

孔繁毅醫生提醒康復者,不要心急,要多休息,可每日早午晚在平路步行半小時,不要急於做劇烈運動。

活動量大不如前

有研究指出,新冠康復者的心臟健康受影響。

孔繁毅表示,,第一、二波疫情康復者在覆診時,須照心電圖和超聲波檢查,約5%有心律不整,但未知是否在患病之前已出現。目前為患者處方干擾素,希望在短時間內抑壓病毒,減低炎症和心臟疾病風險。

ADVERTISEMENT

出院只是康復的開始。大多數康復者在第一個月仍感到疲累、肌肉痛、活動量大不如前;當中5%需要超過6個月才能復元,2%肺部出現長期纖維化,還可能出現味覺與嗅覺失調,以及抑鬱、創傷後壓力等精神問題。

康復出院——住院兩個多月的鄺先生(右)康復出院,感謝醫生孔繁毅(左)和醫護團隊的照料。

今年3月,鄺家一家三口先後感染新冠病毒,連家中愛貓亦對病毒測試呈陽性反應。最先發病的是25歲女兒,接着是59歲鄺太和病情最嚴重的鄺先生,全屬本地感染個案。

62歲的鄺先生一直有運動習慣,每星期至少游泳或跑步兩次。今年3月染疫,在深切治療部住了65天,期間瘦了35磅。

香港大學內科學系傳染病科主任孔繁毅表示,鄺先生病毒指數偏高,治療早期處方干擾素、利巴韋林、蛋白酶抑制劑,用藥一星期,停藥後病毒指數便上升,肺部炎症加重。醫生改用類固醇欲抑壓炎症,病情卻愈來愈嚴重,即使給予高流量氧氣都仍未有改善,需轉送深切治療,用呼吸機協助呼吸。

最後,輸入兩包恢復血漿,鄺先生的病情終有明顯改善。

“短時間內肺清了,一星期左右病毒轉陰,但因為肺有纖維化,仍需要氧氣治療。”

孔繁毅說,由於鄺先生肺部出現纖維化,故建議口服抗纖維化的藥物。他補充,各類肺部感染都有可能引致肺部纖維化,一般會隨時間改善,服食抗纖維化藥物可加快康復進度。經歷兩個多月,鄺先生終於康復出院。

煎魚聞不到味道

出院回家後,鄺家面對另一挑戰。有康復者出現味覺、嗅覺失調,鄺太是其中之一。她直言,初時連煎魚都聞不到味道,差不多2、3個月後才聞到貓兒的“臭臭”。而鄺先生出院後,體力和肌力仍未恢復。

“跑步時就覺得身體好重,走樓梯即刻氣喘,要停一停,歇一歇”。

不過,他堅持早午晚都在家中慢走、踏櫈子上上下下,循序漸進鍛煉,現在已可以慢跑200米,與太太走山。另外,他留意到大便習慣改變了。

孔繁毅認為,可能因服食抗生素令腸道微生菌群改變,導致腹瀉或便秘,建議吃乳酸菌、乳酪改善。

鄺氏一家康復過來,有街坊親友替他們高興;但亦有鄰居顯得避忌。

“染病前,大家會打開大門,出入都會打招呼;現在有的把大門緊閉,有次見到我搭升降機,還即刻避開。”雖然被街坊標籤,鄺太和丈夫都坦然面對,最感謝醫護團隊的努力,令他們一家三口康復過來。

懂多一點

拆解謬誤

康復者需打疫苗

不時聽到“復陽”個案!康復者可再次被感染?他日疫苗出現,曾經感染要不要注射?

香港大學內科學系傳染病科主任孔繁毅拆解當中謬誤。

Q1.康復者檢測呈陽性,是再度感染?

A1.早前參與全民檢測的康復者並不是“復陽”,無論是大學實驗室,抑或是全民檢測,都是利用PCR技術偵測病毒核酸,由於PCR敏感度高,連死病毒(即病毒死亡後的“屍體”)都可以檢測出來,導致檢測呈陽性。因此,不建議剛出院1個月內的康復者再做社區的新冠病毒測試。

Q2.曾感染新冠病毒,毋須打疫苗?

A2.香港早前出現一名染疫男子一度康復後,相隔4個月再次確診;所以,康復者有再度感染的風險。體內抗體會隨時間下跌,部分人抗體水平約3個月後便所剩無幾,但亦有部分人在康復後半年仍處於高水平。

當抗體水平降低,去高危地方不戴口罩,便有可能再感染。因此即使是新冠康復者,都需要打疫苗。期望疫苗在年底面世,可讓長期病患者、長者、醫護人員優先注射。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