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5步驟持續22天 慢慢跑護膝改善心肺功能

(臺北訊)“慢慢跑”是一種強度低、速度慢、步幅小的慢跑,藉由比跑步更小的步幅及能量消耗,讓跑者能跑更長時間,較不容易感到疲累、痠痛,來達到燃燒脂肪、改善心肺功能。

Advertisement

跑步,看似門檻很低,只要換上運動鞋、舒服的衣服,就可以起跑了,但如果沒有做好暖身,注意跑步姿勢、速度等,就容易造成運動傷害。

物理治療師林世奇

物理治療師林世奇,分享一種跟走路差不多的跑步方式,俗稱“慢慢跑”,慢到可以用鼻子呼吸、心跳不會感到加速,也不容易累,能有效鍛鍊心肺功能與肌耐力,適合慢跑初接觸者。

林世奇表示,慢慢跑很適合年長者或家庭主婦練習,一來培養運動習慣,進而擁有健康身體;二來身體好了,病痛相對就少了,起到了預防勝於治療的效果。

ADVERTISEMENT

他觀察到,常做慢慢跑的族群,比起一般在健身房運動的年齡層要高,他們隨着年紀增長,體力下滑,以前輕鬆跑5公里,現在卻僅能跑500公尺,備感挫折,於是跑得更賣力,超出肌力負擔,反而造成運動傷害。

“慢慢跑”適合這群有傷在身,想恢復跑步的人;由於慢慢跑跟走路一樣不容易累,也不容易傷膝,但運動量更大,也很適合熟齡族嘗試。

“慢慢跑”5步驟 自我約定22天

1.膝微彎,保持彈性:讓肌肉去支撐保護我們的關節。

2.頭頂天,身形正直:不駝背、不後仰,想像拉高時,全身核心自然用力。

3.鼻吸吐,兩吸兩吐:初嘗試跑步喘不過氣,往往因為呼吸與腳步沒有搭配。透過鼻子吸吐,引導腳步速度。

4.腳平落,輕盈無聲:將腳穩穩抬起、輕輕踩下,像貓咪一樣安靜向前,此時腿部肌肉保持控制力道,讓下肢衝擊變得最小。

5.心不爭,不貪自在:原地練習甚至坐着,向前慢慢跑時,甚至能控制得比走路還慢。不在意跟身旁行人比速度,專心在自己身心,跟自己約定22天持續進行。

林世奇在“慢慢跑5步驟”中特別強調,“跟自己約定22天持續進行。”

為何以22天為持續時間?林世奇說,這是培養規律訓練,尤其很多人想從慢跑進階到馬拉松,可以養成每週2次跑步習慣,每隔兩週增加1到5次,時間從20分鐘拉長到70分鐘,若想有效燃燒脂肪,建議超過60分鐘。

跑前動態伸展 跑後靜態伸展

他特別提醒跑者,注意跑前動態伸展和跑後靜態伸展,很多人跑完身體累了,或太在意跑步強度,忽略跑後伸展放鬆,長期導致肌肉失去彈性,影響關節行動,需要花更多時間修復,甚至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另外,安排間歇式的訓練菜單,例如每趟200至800公尺距離,中間安插1至3分鐘的休息時間,由教練量身打造課程,讓身體適應不同的強度。

如果想參加馬拉松等路跑賽事,林世奇建議,首次參加者最好選15公里以下的路程,全程馬拉松不是一蹴可幾,持續訓練、循序漸進才能讓跑步變得有趣又安全。

爬樓梯記4口訣 住高樓也不怕傷膝

大家都會上樓梯,也常上樓梯,但有人說,上錯樓梯踩錯步法會傷膝蓋。

更有人說膝蓋不好,不可以上下樓梯,使得有人不敢住樓上,尤其現在是高齡社會,如果膝蓋或腿力不好,整天都擔心上下樓梯甚至因而害怕出門。

每個人狀況不同、考量點也不同,所以有不同的上樓梯策略及步法。但萬變不離其宗,都以防滑防跌安全第一為考量,所以有一句口訣給大家參考:安全防跌擺第一、全掌保穩又保膝、半掌湧泉可刺激、也可拉筋阿基里斯腱。

口訣1

安全防跌擺第一

任何健康問題都要求安全第一,不要傷害了身體,若為了保健養生,反而造成傷害,那真是得不償失。

口訣2

全掌保穩又保膝

樓時,整個腳掌都踩穩在階梯面上,可以更省力更安全上樓。

這是針對膝蓋腿力不好的人較安全穩定的步法。步步為營,不要貪快,上樓時整個腳掌都踩穩在階梯面上。可以更省力更安全上樓,膝蓋也不會超過腳尖,可減少負擔,是年紀較大、體能較差、平衡較不好的人,小心採取的步法。

口訣3

半掌湧泉可刺激

想快點上樓,可以一半腳掌踩在階面邊緣上樓,順便刺激足底腳心的湧泉穴。

體能平衡較好的人,又想較快上樓,可以一半腳掌踩在階面邊緣上樓,順便刺激足底腳心的湧泉穴,達到保健的效果,也是訓練腳力及平衡延緩老化的好方法。

口訣4

也可拉阿基里斯腱

有扶手可扶,也可以踩在階梯邊緣時,順便伸直膝蓋讓腳跟下陷,以伸展拉筋。

如果不急着上樓,又有扶手可扶,平衡穩定沒問題的狀況下,也可以踩在階梯邊緣時,順便伸直膝蓋讓腳跟下陷,以伸展拉筋,從腳底筋膜、阿基里斯腱到小腿肌肉群、甚至達到膝蓋後側的軟組織群,就像踩拉筋板一般,也有很好的拉筋效果。

有人說爬山傷膝蓋、跑步傷膝蓋、運動時膝蓋不能超過腳尖,這也會傷膝蓋。

其實這不是傷不傷的問題,而是看每個人的負荷能力問題,這些都對膝蓋造成較大的負荷沒錯,如果膝蓋較不好的確可能傷到,但如果及早將膝蓋訓練好強化它的負荷能力,就不會那麼容易傷到了。

想要延緩老化 每天走7500步

穿戴裝置也能預防衰弱老化!

只要每天走超過7500步、固定睡眠時間、長度,就有辦法避免提早衰弱,且配戴穿戴裝置,有鼓勵自己達成目標的動力,可達到加乘作用。

台北榮總員山分院老年醫學科主任李威儒於“人工智慧與失智照護的未來”研討會中,提到他與團隊蒐集500名社區老人使用穿戴裝置後,檢視衰弱老化指數的結果。

李威儒表示,穿戴裝置滲透你我的生活比例非常的高,傳統的健康研究方式,資料多是使用手抄,監測效果比較不及時,隨着穿戴裝置問世,可以隨時隨地監測你我的健康資訊;為了了解中高齡民眾衰弱的原因,希望能透過穿戴裝置達到輔助研究的效果。

團隊找來500名50歲到85歲的社區長輩,免費發送穿戴裝置,請他們配戴一年,單純監測他們的走路量、睡眠狀態等,最後完成前後測試有319人,平均年齡為66歲,研究分為兩組,一組是使用手環兩天以上,另一組則是沒有達到使用手環兩天以上。

上班族平日步數不達標

李威儒表示,無論是哪一組,只要完成前後測的長輩,都出現了一些改變,體重增加半公斤、收縮壓降低5毫米汞柱(mmHg)等於少吃半顆血壓藥,走路速度增加0.1m/s、整體衰弱程度下降、憂鬱症狀下降、營養狀況改善。

進一步分析這些長輩在這一年間的生活習慣是什麼,怎麼可以達到這樣的效果?以走路步數來看,發現出3種族群,“健走族”平日假日都走,每日最高超過1萬步,每天不低於3000步、“通常族”平日假日在3000到1萬步間、“上班族”平日假日的步數都非常低。

發現健走族的族群,他們的體脂肪在這一年間降低19%,衰弱程度降低25%,握力下降風險28%;李威儒說,從研究發現每天只要多走1000步,衰弱程度就會降低6.5%、握力下降風險19%、步速降低下降3.5%。

至於每天到底要走多少步?李威儒說,根據研究顯示,每天步數未達7500步的民眾,衰弱表現會增加3.58倍;步數低於8750步,握力下降的風險會增加2.87倍。若是要建議民眾的每日自我目標,應該以每天至少要達到7500步為主。

睡眠與身心健康有關連

另外他也針對睡眠做了解,發現睡眠與身心健康有一定的關連,睡眠狀態好且固定者,如每天睡8小時,固定晚上10時就寢,或是每天睡5小時,固定晚上12時者,都屬於睡眠狀態好且固定,握力變差的風險降低24%、憂鬱症狀降低32%、體脂肪也能降低38%。

李威儒表示,研究中也發現,使用穿戴裝置有提升運動或是維持健康的動力。“如果透過團體一起使用更能增加使用率,希望利用現代的蒐集資訊能力,蒐集更多實質數據,改善民眾的生活習慣。”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