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5至15歲 病發率12% 精神病患者年輕化

(吉隆坡訊)多數人普遍認為,兒童是很快樂的,他們沒有精神健康的問題,然而這是不確實的,現代兒童其實面對許多精神壓力和問題。根據調查顯示,我國年齡5至15歲兒童與青少年病發率達到12.1%,並且已有年輕化趨勢。

Advertisement

精神科顧問黃章元(Ng Chong Guan)擔憂的指出,在政府大學醫院和私人醫院服務時發現,前來看診的病人越來越年輕,年齡小至5歲的都有,他們的父母因為發現孩子有異常的表現而前往掛診。

他解釋,兒童所患上的精神健康疾病與成人有所不同,他們不會有思覺失調症(schizophrenia)、躁鬱症(bipolar disorder)等,而是出現許多行為及專注力不足的問題。

ADVERTISEMENT

他透露,全國360名註冊精神科醫生中,持有治療兒童專業資格的精神科醫生大約20名,其中約10人分佈在雪隆區。一般的精神科醫生如接到兒童病患的案例會推薦給兒童精神科醫生。

“如父母發現孩子出現精神上的異常問題,應盡快尋求專業人士或精神科醫生的協助,而精神科醫生只能對6歲以上患者處方藥物。”

缺乏愛有精神壓力

他說,以前兒童出現異常的狀況時,成人會以為他們笨、頑皮等,很少人會聯想到這與精神健康有關。如今,我們已可意識到兒童也會有精神健康的問題,他們會過動、叛逆、發洩情緒等行為。

“有很多因素造成兒童患上精神健康疾病,包括環境和家庭,我們觀察到家庭對患者帶來很大的影響。”

他表示,現在的孩童每天早、午由傭人或託育者照顧,到了晚上才有時間和父母接觸或相處,其實,兒童不能這樣被對待,他們需要父母長時間的愛和依附。

他表示,傭人或託育者只是把照顧孩子當作一種工作,缺乏指引和輔導的功能,以致兒童的心靈成長存在許多缺陷。

“我們也發現,許多父母因為工作壓力,放工回到家後發現孩子出現各種行為上的問題時,不再以愛關懷孩子,而是打罵或把情緒發洩在孩子身上,長久下去導致孩子面對各種精神上的壓力。”

循序漸進治療 宗教團體提供協助

黃章元說,由於國內嚴重缺乏精神科醫生,因此不能只依賴精神科醫生的幫助,而是要轉移焦點到社區服務,遺憾的是,設立社區精神健康中心的指南過於苛刻,導致我國至今未有一家社區中心符合資格和落實。

他透露,即使有的服務中心公報為社區精神健康中心,但只提供諮詢和治療的服務,沒有提供照護或寄宿的服務,上門的病人被視為門診病人。

“政府已設下長遠的精神健康服務提供者架構,希望我國的民眾未來一旦面對精神健康問題時,能夠循序漸進,尋求公眾、傳統方式、專職醫療專業人員、醫護人員及最後才向精神科醫生尋求協助。”

提高精神健康醒覺

“目前,我國的情況剛好相反,民眾如有精神健康的問題,通常都會直接尋求精神科醫生的協助。”

他也提到,有的人會建議病患去“問神”或尋求神明的協助,這些心靈上的安撫有時對一些面對精神健康問題者是有效的,特別是一些無法得到解答的情況,例如有女病人求診時說男友拋棄了她,使她面對很大的精神壓力。而他建議女病人可以回家祈禱,並照顧好自己。

他指出,宗教團體也可以和精神科醫生保持良好的聯繫,在必要時建議面對精神健康的信徒尋求醫生的協助,至少前者扮演了“篩查”的角色。

他說,媒體擅於報導教育民眾如何減少糖、鹽、油以控製糖尿病、高血壓與膽固醇,但卻缺乏提高民眾精神健康醒覺的報導。

“我們應該鼓勵民眾降低拼命賺錢、購買奢侈品等的慾望,以減少冀圖賺取豐厚收入所帶來的沉重壓力,並推動個人心靈修持、家庭和諧共融、享受生活等的教育與醒覺運動,減少民眾的精神健康問題。”

“很多時候,媒體只報導精神疾病的一般資訊,鮮少指引民眾如何取得正確資訊、如何善用正確資訊來對照、印證自己的精神健康狀況、如何或哪裡尋求協助等給予詳盡的報導。”

 

馬來西亞精神健康協會

Malaysian Mental Health Association

8, Jalan 4/33, Off Jalan Othman,

Petaling Jaya, 46000, Selangor.

電話:03-7782 5499

網站:www.mmha.org.my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