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5年存活率90% 乳腺癌治愈不是夢

(香港訊)香港女性常見癌症中,乳癌排名首位,死亡率則排第3位。根據香港政府最新的數字顯示,2014年記錄女性乳癌新症共有3868宗,佔了女性癌症新症總數26.6%。

Advertisement

確診乳癌,已經三魂不見七魄;聽聞要全乳切除,腦海一片空白。想保住性命,又想保住乳房,可以嗎?

外科醫生英偉亮指出:“乳癌比較特別,擴散與否,跟乳房腫瘤的大小未必有直接關係。有些腫瘤可以很小,甚至摸不到,但癌細胞已有擴散跡象。有些腫瘤生到很大,但也沒有擴散。”因此,手術大小(全乳或是局部切除)未必影響治病效果;反而多會是技術上的考慮。

ADVERTISEMENT

英偉亮說,乳房大腫瘤小可選局部切除。所謂局部切除,就是醫生會把乳房內的腫瘤及週邊組織清除,保留乳房。病人需要經過評估,符合一定條件,方可接受此項手術。其中一個考慮是腫瘤和乳房的比例。

“基本要求是在清除腫瘤及週邊組織後,乳房仍可保持原狀,才考慮保留。如果腫瘤較大,連同周邊組織切除,乳房已經割去一半,保留沒有意思。”因此,乳房愈大腫瘤愈小,最為適合。

無法保留選擇全切

此外,腫瘤的位置也是重要因素。“單一腫瘤,最為適合,兩個位置也可考慮。如果腫瘤分散在乳房內多個位置,局部切除效果並不理想。還有,腫瘤離開乳頭愈遠愈好。如果腫瘤貼近乳頭,在清除過程中,醫生未必可以保留乳頭。”他說,一旦無法保留乳頭,不少病人選擇全乳切除。

現今女性對於乳癌的警覺提高,及早發現的個案多了;大約40%病人適合局部切除手術。英偉亮強調,病人接受局部切除手術之後,必要配合輔助放射治療。“我會跟病人說,如果選擇局部切除,需要接受綑綁式的5個星期電療療程。病人的意願、時間、安排,甚至身體適合電療與否,也要考慮。”

顧名思義,全乳切除手術是把病人的乳房整個切除(包括乳頭及皮膚等)。接受全乳切除的病人,多數不用輔助電療,但亦視乎個別情況。“如果經過評估,不適合做局部切除,需要全乳切除;病人可以考慮切除手術後即時或後期進行重建手術。”英偉亮指出,有些病人十分注重外觀體態。

建議切除後即重建

進行乳房重建,可用病人的皮瓣(背肌皮瓣或腹直肌皮瓣)或植入物。他解釋,醫生多會建議切除手術之後立即進行重建手術:“如果情況許可,保留乳頭、乳暈和皮膚。傷口盡量做到最小,填入皮瓣,效果更加理想。”

揀選什麼手術,病人的意願亦是一個重要考慮。英偉亮舉例:“一個年輕病人,建議可以保留乳房,但她拒絕。她不想接受5個星期的電療,只想盡快重投工作和生活。對她而言,外觀不是一個考慮。”

當然,也有相反例子:“一個30多歲的病人,不幸地在婚前確診乳癌。她了解自己的狀況,但她願意承受風險,希望可以保留乳房。”了解病人需要和期望,醫生盡量在治療和外觀上達到理想效果。

“不少人可能仍然停留舊式觀念,面對癌症,應該選擇手術、化療或是電療。現今醫學進步,處理癌症往往多管齊下,務求完全根治或者盡量控制病情。”

家庭醫生鄭志文指出,乳癌採用結合治療方法,當中包括外科手術、放射治療(電療)、化學治療(化療)、荷爾蒙治療、標靶治療等。視乎乳癌的期數、腫瘤大小、癌細胞的特性,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醫生團隊需要合作,當中可能包括家庭醫生、外科、臨床腫瘤科、內科腫瘤科等。病人與醫生、醫生與醫生的溝通,十分重要。”

最後鄭志文補充:“每個人的價值觀都不同。病人應該先跟醫生溝通,深入了解各項治療的過程和風險。醫生也會建議病人跟家人商討、跟病友傾談。如有需要,可以轉介輔導或者支援服務。”

清除腋下淋巴致手腫

確診乳癌,無論選擇全乳或局部切除,由於癌細胞可能會通過淋巴系統擴散,鄭志文問:“進行全乳或局部切除手術,是否需要切除淋巴?”

“不論全乳或局部切除手術,淋巴處理是一樣。”英偉亮解釋,切除全乳,可以在同一個傷口處理淋巴腺。至於局部切除,則要視乎刀口位置;許多時候也會多開一個傷口處理淋巴。

由於手術前無法有效評估癌細胞有否擴散,為安全之計,從前的做法是清除腋下所有淋巴腺。

急凍切片化驗或可保淋巴

淋巴受損,隨之而來的後遺症是手腫(淋巴水腫)。“現今做法是,手術期間(不論全乳或是局部)找出前哨淋巴,切除後即時送到化驗室進行急凍切片,化驗。如前哨淋巴發現有擴散,仍然需要標準做法,清除腋下所有淋巴腺。如果沒有擴散,可以考慮保留腋下淋巴腺,避免手腫。”他說。

英偉亮補充,現時沒有方法可以避免淋巴清除手術後的手腫問題,但是有不同方法可以紓緩。“若癌細胞擴散至腋下淋巴腺,同樣會手腫;隨著癌細胞的生長,手腫的程度比起全淋巴清除手術過後更加嚴重。”

穿內衣會致癌?真相是這樣!

內衣幾乎是所有女性日常生活的必須品,關係着乳房健康與身型體態。然而網路傳言卻指出:“穿內衣會引發乳癌”,引發不少熱討論,究竟“穿胸罩”和“乳癌”關連性為何?

根據防癌研究基金會《Stop Cancer Fund》的報導指出,這個網路謠言的起源自1995年一本名為《Dressed to Kill》的出版品,書中宣稱每天穿戴12小時胸罩的女性,由於血液循環較不良,易導致毒素累積在乳房,然而這個說法隨即被美國癌症協會駁斥,胸罩壓迫淋巴結與乳癌的發生並無任何直接相關。

醫學博士Susan Love 指出,乳癌的發生和運動、飲食、生活習慣、甚至生育狀況等相關,原因複雜,並經常隨着年齡增加而提高,所謂「穿胸罩引發乳癌」的說法,很可能是因為乳房較豐滿的女性通常體重也較重,體內的脂肪量較高,而脂肪正是升高乳癌的因素,但這並不代表穿胸罩(尤其是鋼圈內衣)就是乳癌的主因。

2014年的研究證實了Love博士的判斷,在評估超過1000名乳癌女性和500名健康女性的交叉比對中,沒有任何證據證明“穿胸罩”與“乳癌”的機率成正相關。不過,乳癌的風險因子非常複雜,且幾乎是最常見的癌症之一,女性們仍然要注意自己是否具備這些風險因素。

罹癌率風險因子

性別:

女性佔所有乳癌罹癌者99%,且有12.1%的女性在一生中會被診斷出罹癌。

年齡:

65%的乳癌患者年齡超過55歲。

種族:

45歲後,白人女性較黑人女性更易罹患乳癌,但黑人年輕女性的發病率較高。

家族史:

遺傳基因病變(BRCA1和BRCA2)佔總體病例的5至10%,特別是祖母、母親、姐妹、女兒有發病史有相關風險。

初潮過早:

12歲前就有月經的女性,體內的生殖激素水平易升高罹癌風險。

乳房纖維囊腫的密度過高:密集的乳腺組織也是提高乳癌風險的因子。

更年期:

55歲後,乳癌的風險逐漸升高。

降低罹癌5大心法

親餵母乳:較晚生育孩子的女性乳癌風險較高,而親餵母乳有降低乳癌發生的作用。

減肥,超重或肥胖會增加乳癌風險。

運動。

戒酒,每天喝兩杯酒精會升高21%罹癌風險。

減少避孕藥:口服避孕藥也會升高乳房癌細胞突變的可能。

除此之外,若在30前接受胸部的輻射治療,或在懷孕期間服用DES藥物(雌激素藥品),都可能增加乳腺癌風險,建議民眾要多注意自己的身體,才能避免癌細胞在無聲無息之間侵害身體。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