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3C產品不離手 孩子社交有障礙

(吉隆坡訊)許多家長已經意識到,電子配備已經成為許多兒童或青少年依賴甚至沉迷的物品。

兒童發展專科顧問拉基妮醫生(Rajini Sarvananthan)指出,有些家長刻意安排活動來取代孩子對着手機、電腦或電視的時間,但是,過度的活動安排,反而增加孩子的壓力,並衍生其他問題。

Advertisement

她說,為了避免孩子沉迷電子配備,有些家長會安排一系列校外活動或補習班來填滿孩子的生活,家長有必要在兩者之間尋找一個平衡點。

“有時候,家長會自問,為什麼孩子會有這麼多的壓力?為孩子安排和決定活動的是父母、載送孩子去上補習班的是父母,該有壓力的應該是父母才對。”

“或許家長一直領着孩子往前走、往前衝,卻忘了回頭看一看,孩子其實和父母一樣承受着壓力。試想想,父母駕車塞在車龍中,坐在後座的孩子何嘗不是也承受着塞車壓力。”

“有時候,父母為了讓後座的孩子安靜,所以提供手機或平板電腦給孩子玩,如此一來,父母除了‘駕馭’孩子,也‘助長’孩子對電子配備的依賴,使原有的問題更加糟糕。”

ADVERTISEMENT

孩子壓力來自父母

她提到,父母首先要減低自己對孩子的各種期望,因為太多或過高的期望,必定會給孩子造成壓力,而衍生壓力、焦慮的問題。

“我從自己的孩子身上發現,當他們獨自在家的時候,就會選擇電子配備,因為他們的朋友同時在上網和使用。但是,一旦家庭成員都聚在一起時,大家互相聊天和遊戲,孩子就沒有索取電子產品了,因為已經有人跟他們社交互動了。所以,要降低孩子對電子配備的依賴,其中一個方式就是家人要常聚合互動。”

“如果我們從小就教育孩子享受社交、與他人互動的樂趣,例如與鄰居互動、在社區裡玩樂,孩子就不容易依賴和沉迷電子配備了。”

她透露,父母過度的安排未必只發生在學齡的孩子,有些孩子從嬰儿期開始就被安排上技能訓練班等,還有許多意想不到的課程,到底這些課程是不是真的有必要,父母是否認真思考過?

“也許父母擔心孩子缺少了電子配備和上網就會與時代脫軌,但其實,孩子的能力超乎想像。在印度,一名博士為了幫助貧民窟的孩子,而在牆鑿了大洞裝上電腦,讓小朋友通過‘牆中洞’接觸電腦和上網。令人感到驚訝的是,這些很貧窮、不曾上學或沒認識多少個字的孩子,很快就上手並學會上網。由此可見,孩子的學習能力是我們不能低估的。“

兒童發展專科顧問拉基妮醫生(Rajini Sarvananthan)

會看會讀非天才 或是自閉症早期癥狀

拉基妮表示,世界衛生組織(WHO)已發出兒童觀看電子屏幕時長的建議,這項指南的推出,主要因為越來越多的孩子有發展障礙的問題,多數與社交溝通困難或缺乏注意力相關。

“這項指南的出現並非只是純粹因為兒童發展障礙的問題,同時也關注兒童接觸社交媒體和內容。”

“WHO的建議是,兩歲以下的兒童不應接觸電子屏幕,如果不得己下一定要用的話,也鼓勵以真人進行視頻溝通的方式,而非虛擬人物或程序。”

她說,即使是教育性節目也應該如此,這是因為真人教學有情感的流露,這不關教學內容裡是否有各種繽紛色彩、號碼、字母還是形狀,因為兩歲以前的兒童最重的是社交情感、溝通技術的發展,即使他們沒有共同語言,但是也要學習如何與人互動、連接和同理。

“兩歲的孩子會看和讀

不代表他們就是高智商或天才。

有些來掛診的孩子雖然會看會讀,

但卻有語言遲緩表現,

經驗告訴我,

即將要面對一個很大可能被確診為

自閉症光譜系障礙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的孩子,

他們有非凡的閱讀能力,

而這種識字早慧(hyperlexia),

卻是自閉症光譜系障礙的早期症狀。”

應監督用電子配備

拉基妮提及,WHO的指南也對學齡前及學齡兒童接觸電子屏幕時長的建議,這是其中一種調控時間消耗在電子配備的方式,並希望降低兒童日後對電子配備產生上癮的問題發生,父母應了解和重視這項建議。

“至於學生使用電子配備做功課、完成課業任務等的是否有必要問題,我認為,父母有責任監督孩子使用這些電子配備,就像教導孩子越過車道一樣,我們不會在孩子還未學會越過車道以前就放任他們越過危險的道路,同樣的,父母提供電子配備給孩子以前,有責任教育和監督他們。”

她建議,家長可以從限制和設定界線作為孩子使用電子配備的開始,因為在我們的社區裡,也有很多界線和條例需遵守,孩子也要學習遵守父母所設定的界線。

“政府積極落實禁煙令,目的是要國人遠離抽煙和二手煙,以挽回健康。我也希望政府能夠落實‘禁止公共場合無限上網’的措施,讓孩子和家人聚餐時能夠放下電子配備進行互動。”

兒科兼青少年醫學專科顧問吉打中央醫院兒科主任迪雅卡醫生(Thiyagar Nadarajah)

別只注重學術表現 參加團體學生活技能

兒科兼青少年醫學專科顧問吉打中央醫院兒科主任迪雅卡醫生(Thiyagar Nadarajah)指出,父母經常埋怨孩子誤交損友而染上抽煙、撒謊等惡習,事實上,孩子很長時間都和父母或家人在一起,很多時候這些所謂的惡習其實是孩子從父母或家人身上學到的。

學習時間管理領導能力

“孩子也從父母身上學習各種人與人相處的技能,但是,礙於父母都只注重學術表現,忽略了生存方面的技能,一旦孩子完成學業到社會工作時,就會遇到融入社會困難的問題了。”

他說,父母要知道,孩子離開學校到社會工作時,才是真正獨立生活、成為“自己”的時候,如果沒有社交、團隊、時間管理、領導等的技能,又如何生存呢?

“團隊、時間管理、領導能力這3大主要的生活技能是孩子在參與學校團體組織時可以學到的技能,因此,父母應鼓勵孩子參與學校的團體組織,避免只是專注學術而己。”

“青少年都不擅常於說話或表達,如果父母不能成為傾訴的對象,他們可能會尋找其他長輩交談,礙於很多家庭都是小型家庭,可以選擇的對象少之又少,他們只好選擇家庭以外的人傾訴,而外人往往給予孩子錯誤的建議或不良影響。”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