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12醫生元氣養生秘訣大公開

身為受人敬仰的醫生,內在修為醫術不只要高明,外在形像也很重要。

Advertisement

開年元氣專訪,《良醫》帶您去看醫生另一有趣的生活層面,看看他們用什麼私密養生法,來顧好內外在的健康, 以應對每天身患各種奇難雜症的病人?

 

ADVERTISEMENT

楊氏太極拳 護身30年

拿督劉明德醫生/皮膚及性病科

我在40多歲時,患上慢性疲勞綜合症,身體變得容易疲累,也影響了參與社團的義務工作。為了顧好健康,我開始頻密運動及學習楊氏太極拳。

從那時開始,我就堅持每日打楊氏太極拳至今已超過30年。每天起床後,我會先喝2杯溫開水,之後在家打2圈的太極拳約15分鐘。打太極拳不僅可鍛煉身體,內氣運行,還可減少精神壓力。飲食上,早餐會選擇喝一杯蔬果汁,搭配麵包及1粒半熟水煮蛋,以攝取均衡的營養。此外,我也會服用一些保健品,以增強體內免疫力,維持健康體魄。

 

跑馬拉松 多吃蔬果

劉勝輝醫生/癌症科

我平常都會進行戶外運動如騎腳車、游泳等。我比較喜歡跑步,即使工作多繁忙都一定抽時間運動。有時候是早晨、放工後或週假時跑步,每星期兩至3次。

若有參加馬拉松賽,就會更加頻密鍛煉。運動不一定代表養生之道,關鍵是在於要“動”。走路也是動,所以我也會走樓梯,減少使用升降機或手扶梯。飲食方面會選擇依照飲食健康金字塔來進食,每一餐盡可能吃到各種顏色的蔬果,多以清蒸取代煎炸食物,攝取均衡的營養。

 

吃有機食物 練瑜伽

余秀芳醫生/普通科

我非常注重飲食衛生及營養,平時只吃有機食品且很少外食,大部分時候都在家烹煮。我不是純素食者,只有在星期一和星期四才會吃全素,平時也會吃些肉類補充均衡的營養。

我每天只吃兩餐,即早餐和午餐,過了下午6時後,便不再吃任何東西。除了控制飲食,我也習練瑜伽。瑜伽不僅能讓身體變得更柔軟和塑造線條,也能令身心獲得放鬆,撇棄每日不愉快的情緒。

 

堅持跑步 室內健身

拿督林世源醫生/耳鼻喉頭頸科

我從小學開始就有運動的習慣,出來社會後,更愛上跑馬拉松,參加過無數項的馬拉松賽,直至2008年,在跑完一項長達42.175公里後,發現膝蓋酸痛,從此就再也沒參加馬拉松賽。

雖然如此,仍無法讓自己停止運動,現在每逢星期二四六,都會在早上7時開始跑步6至7公里,7時45分結束跑步,另外,每星期一三五,則會在室內完成腳踏健身車運動後才上班,星期天則會在G腳車俱樂部的群組內,號召同好進行長距離騎腳車。

 

慢跑跳繩 釋放壓力

王元耀醫生/內科和肝膽腸胃科

我在1986年赴台唸書時,便培養慢跑習慣。慢跑利於身體健康,同時釋放壓力、放鬆心情和鍛煉耐力,讓我擁有更好的精力和心理狀態迎接工作和生活挑戰,做事容易得心應手。除了慢跑,跳繩也是一項易做簡單運動,只要家裡有空間,原地跳就行了。

我建議年過40歲的朋友,做運動需視自己體力負荷程度,勿太激烈和吃力,以免造成運動傷害。尤其要膝蓋關節,運動過量或持續動作不當,缺乏休息和保養,以致膝關節磨損和退化,影響日常作息;運動前一定要暖身,穿上合適的運動鞋也很重要。

 

練呼吸法 心境變年輕

何淑芬醫生/眼睛整形及外科

我向來很注重自己的生活習慣,之前選擇游泳和跑步作為養生之道,偶爾喜歡跳尊巴(Zumba)舞蹈;因有氧運動對健康起很大幫助,每次運動後,我覺得精神狀況比較好。

3年前,我學習了正確呼吸法及簡單伸展動作,並經常在家裡復習,發現自己可以完全放鬆歇息,並帶來了一些轉變。

我的轉變不只在外貌或身體上,而是心靈感覺踏實;睡眠素質和脾氣也改善,做事不執著。我變得更開心及年輕!

作為專業醫生,除了健康的外型,內在的健康也很重要;不少疾病是因心理問題而影響到病情。因此,醫生在替病人治療病症時,同時也要治療自己的心。

 

飲食清淡 晨跑30分鐘

李勁佑醫生/家庭科

在醫生的行業多年,每天替各種不同情況的病患看診,多少也會擔心自己有朝一日生病,因此我特別關注自己的健康。

為了健康着想,我強迫自己每天早上至少進行30分鐘的晨跑,週末日休假時會跑更久。在飲食上,則以吃有機蔬果、魚肉為主。早晚餐都會在家準備,蔬菜和肉類都是選擇以清蒸或水煮,避免油炸或煎炒,減少攝取不必要的脂肪。

然而,通過飲食所攝取的營養是有限的,因此,也吃維他命丸額外補充營養。除了適量運動及健康飲食外,保持正面、積極和樂觀的思想,也有助於保持健康。

 

控制食慾 巡房走樓梯

陳立品醫生/腎臟疾病及內科

談到養生,應從克制食慾及體重開始。最重要是要懂得控制食慾和忌口,尤其少吃澱粉類食物,避免囤積為脂肪。 ”

對我而言,平日只要不需坐下,都會選擇站着;巡視病房時,也會儘可能用徒步上下醫院各樓層。

每一天至少站立10至15分鐘,也有利於個人健康。另外,游泳也是一項老少咸宜的運動,若可以負擔的話,前往健身房鍛煉,加強各人的肌力、血液循環及細胞再生,促進新陳代謝。我認為,只有通過調整生活習慣,積極運動及注重入口的食物,才能達到養生效果。

 

注重飲食 常騎腳車

謝偉禎醫生/急診醫學科及內科

我從中學時期,就開始注重個人健康,飲食上也會盡量控制;運動上,7年前開始對騎腳車感興趣,一直持續到今天。

現在,每個星期最少騎一次腳車,大概會騎20至30公里。平常妻子也和我一起騎,我們因為騎腳車,認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在閒暇時候,會和“腳車友”們,騎較長途約70至100公里。此外,我和腳車友也打算去愛爾蘭騎腳車,這樣的行程可深入地了解當地人的生活,近距離和他們接觸,也能看到更真實的面貌。

 

多吃蔬果 充足睡眠

王慶華醫生/腹腔鏡與減重手術外科

由於父母及哥哥們都是高血壓病患,因此我格外注重個人健康。在飲食上,我在家會吃優格和麥片,外食時就飯只拿一半,蔬菜多吃,會自備無糖黑咖啡,或者買文冬薑磨成粉,放入咖啡內喝。午餐和晚餐一定吃多種水果。

充足睡眠更是重要養生法。身為醫生,為病人進行手術時,我需要全神貫注,因此,若睡眠不足就會很難熬,也會覺得很累,沒力氣。

此外,我認為早餐一定要吃得好,午餐少飯、少油多菜、晚餐可有可無,或吃蔬菜及水果代餐。在用餐時,也盡量吃到感覺不餓,大概七分飽即可。

 

定時用餐 少吃油炸

鄔勇錦醫生/急症科

生活水平提高,疾病也隨之而來,常遇到高血壓、高膽固醇、高血糖及心臟病的病例。我認為疾病與生活習慣有關,現代人生活忙碌,且長期待在辦公室內,鮮少參與戶外活動。

因此,要保養身體,離不開運動,這是最重要的元素。合理的運動方式,必須是一週3至4天,一次至少要30分鐘至1小時,而且要均衡的鍛煉全身,進行多元化運動,以免傷到肌肉。除了跑步,我建議人們也可選擇游泳、騎腳車,或一天至少步行10萬步,約5公里的距離。

此外,飲食均衡也很重要。我盡量少吃油炸食物及宵夜,定時用餐讓腸胃良好消化,達到養生效果。

 

唱歌閱讀 顧好情緒

潘強華醫生/兒科

我在15歲時愛上了跑步,從大學至今超過40年,仍保持跑步習慣,甚至曾數次參加10公里的馬拉松賽。

跑步對身體非常有益,有助於肌肉的發達、增加肺活量,也可以改善心臟的功能。除了跑步,我也喜歡打羽球、漫步與攀爬山。養生也須顧及飲食,避免吃宵夜、不要暴食暴飲、多吃清淡食物,以免肝臟操勞過度。

另外,情緒管理對養生也扮演重要角色,每個人都應要培養良好的愛好,我選擇寄情於參加合唱團及閱讀書籍,以紓解工作及生活上的諸多壓力。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