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森甲國內地方

1雌蛇需2至12雄蛇才受孕 13年努力終培育“黃水蚺”

(馬六甲16日訊)經過13年多的努力,馬六甲蝴蝶及爬蟲保護所(Taman Rama-Rama dan Reptilia Melaka)終於成功培育出蛇種“黃水蚺”(學名:Eunectes notaeus)。

黃水蚺又稱黃森蚺,是蛇亞目蚺科蚺亞科水蚺屬下的一種無毒蚺蛇,主要分布於南美洲,目前未有任何亞種被確認。

Advertisement

該保護所經理羅哈米諾丁接受《馬新社》訪問時指出,保護所是在6月5日成功孵化14只該物種的幼蛇。

她說,這個蛇種即使在其原始棲息地也很難繁殖,因為一條雌蛇需要2至12條雄蛇才能讓它懷孕。

“一只雌性水蚺和幾只雄性水蚺會產生一個‘繁殖球’,最後,只有最強壯的雄性黃水蚺才能成功與雌性交配。”

她說,馬六甲蝴蝶與爬蟲動物保護所只有一條雄黃水蚺和一條雌黃水蚺,所以面對巨大的挑戰,他們必須將它們懷孕時的最佳溫度控制在33至42攝氏度之間。

ADVERTISEMENT

經過13年的努力,馬六甲蝴蝶與爬行動物保護所終於培植出“黃水蚺”蛇種。

她指出,通常黃水蚺的交配時間是在每年9月至12月之間,但是保護所卻在2022年3月25日首次看到這兩條黃水蚺交配,並在今年的4月至5月誕下幼蛇。

1月初有異樣

她說,在這段期間,兩條黃水蚺曾多次嘗試交配,但都不成功,直到今年1月初,他們發現這只雌黃水蚺有異樣,開始拒絕捕捉和食用所提供的食物,並出現懷孕的跡象。

保育員經常看到雌黃水蚺在燈光下曬日光浴,於是便調高室內的溫度。

“監督的保育人員說,該雌黃水蚺的體型明顯變大了,我們決定關閉圍欄,不讓訪客看到,以確保它不會感到受威脅,並將雄黃水蚺分開,以免雌黃水蚺受到打擾。”

他們之後在圍欄里發現成功孵化的幼蛇,以及一個未孵化的蛇蛋,現場還有一些血跡。

馬六甲蝴蝶和爬行動物保護所蛇類和鱷魚部主管阿蒂拉展示成功孵化的14 條黃水蚺的幼蛇。

她透露,這只黃水蚺幼崽體重170克,出生時身長0.6米,生性好鬥,遇到威脅時毫不猶豫地咬人,而且還能在水里遊動。

他指出,目前蛇幼崽在保育員的照顧下穩定成長,保護所會在時機成熟時公開讓大眾參觀。

“雖然這條黃水蚺不是本地蛇種,但證明大馬動物保育員在進行爬行動物繁育和保育工作方面,也堪比外國動物保育員的世界級水準。”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