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馬新型冠狀病毒國內地方

高峰期一天焚化10具遺體 王德欽:敬佩送行者無私奉獻

報導:王萌翔

(檳城31日訊)國內疫情趨穩,新增病例或死亡人數已逐漸下降。回顧去年9月疫情高峰期,許多生命就這樣被病毒奪走,而對在火化場工作的“送行者”來說,去年高峰期一天10具遺體更是讓他們越燒越驚心也越痛心。

Advertisement

檳州約20%的華裔冠病疫歿者遺體是被送往峇都眼東火葬場焚化,而扮演著“送行者”角色的火葬場工人,必須冒著極大染疫風險,見證一幕幕來不及告別卻天人永隔的遺憾。

王德欽

檳城聯合福建公塚主席王德欽接受《光明日報》專訪時指出,過去兩年多,該焚化場30名員工冒著高染疫風險,陪伴冠病逝者走完人生最後一程。為保護自己及環境,他們須“全副武裝”上陣。

“目睹來不及與家人告別的生離死別,送行者不可能沒感覺,但為讓亡者有尊嚴的獲得安息,他們必須頂著上,這種工作不能用金錢衡量,但他們無私奉獻讓人敬佩。”

ADVERTISEMENT

讓亡者有尊嚴獲得安息須頂著上

他披露,該火葬場是在2020年10月6日焚化了第一具冠病死者遺體,至今共協助衛生部焚燒超過460具華裔疫歿者遺體,其中年齡最小的是只有20週的胎兒,年齡最大的則是100歲長者。

“送來的疫歿者遺體以70多歲者居多,也有少數20多歲青年。”

峇都眼東火葬場的送行者,陪伴亡者走完人生最後一程。

他說,為20週胎兒“送行”時大家都很難過,這個還來不及看到世界的胎兒因母親感染冠病而夭折,雙親失去孩子之痛更不言而喻。

“火葬場是疫情下最後端的工作,卻也是最重要的,除幫死者有尊嚴的走完最後一程,也讓家屬能放心與安心。”

“去年9月檳州冠病疫情來到高峰,因有大量死者,峇都眼東火葬場單在9月28日就焚化了10具疫歿者遺體,工人從早上9點就啟動了5架焚化爐先焚化首批5具遺體,之後於下午2時再焚化另一批5具遺體。”

送行者穿著防護衣,緩緩把冠病遺體推入焚化爐。

他說,從去年9月28日至10月5日,短短7天就焚化了43具疫歿者遺體,加上普通遺體,那星期的焚化負荷量,是1951年創立以來的最高紀錄。

“峇都眼東火葬場共有10架焚化爐,其中3架專門用來焚化疫歿者遺體,但去年9月杪疫情高峰期,我們需額外使用另兩架以加速焚化流程。”

冷藏櫃爆滿衛部要求焚化量增加

他說,當時檳城醫院的遺體冷藏櫃爆滿,甚至動用了集裝箱,因此衛生部要求把焚化量增加。

“每具冠病遺體的處理需2個小時,之後需消毒骨灰及焚化爐,焚化爐冷切後才能焚燒另一具遺體。”

他說,雖然該組織是民間團體,但在國家面對病毒威脅時,義不容辭協助政府加速焚化工作。

“我們的火葬場以處理華裔冠病死者遺體為主,印裔疫歿者則由峇都蘭樟印裔火葬場處理。”

“原本火化服務的收費為550令吉,但工作人員需穿上一次性防護裝及使用大量消毒藥水,因此每次處理冠病遺體會額外收取450令吉。”

專用焚化冠病遺體的焚化爐。

王德欽說,所幸隨著國民接種率提高,從今年1月起,檳州冠病死亡率大減,該火葬場平均幾天才處理一具冠病死者遺體。

歷屆見證最多冠病遺體焚化

“我是歷屆主席中見證最多冠病遺體焚化工作的,這任務深具挑戰性,但最辛苦的還是火葬場的送行者。”

“雖然專門負責處理冠病靈柩工作的只有4名前線員工,但其他人也須堅守崗位,以團隊精神來克服挑戰。”

“他們需花上半小時穿好防護衣,完成焚化工作後全身都已濕透。”

王德欽很敬佩送行者的服務精神,尤期冠病疫情嚴峻時刻,當時誰都不想出門,但送行者卻把生死看淡,只希望亡者都能安息。

王德欽說,在焚化冠病死者遺體時,家屬一律不能靠近,只能在大門處目送儀式進行。

“我們諒解家屬的傷痛及遺憾,因此送行者會代替家屬,陪伴亡者走完人生最後一程。”

他說,沒有告別式並不影響親人對亡者的追思,喪事禮儀中還會做頭七、百日及對年儀式等,這些是用以彌補缺憾。

兩年多疫情讓王德欽有所感悟,這場大流行是全人類的浩劫,不管位高權重、聲名顯赫、腰纏萬貫或一貧如洗者,在病毒面前沒有僥倖,也顯得人類的渺小。

他認為家屬不應過於痛苦,畢竟每個人最後都會被送到火葬場,以同樣姿勢被推進爐膛,出來後是被紅布包著的骨灰,所謂來時一絲不掛,去時一縷青煙。

去年9月28日至10月5日,峇都眼東火葬場火化的冠病死者遺體數目:

9月28日:10具

9月29日:7具

9月30日:5具

10月1日:4具

10月2日:4具

10月4日:6具

10月5日:7具

 

 

標籤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