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幣跌 成本增 減生產 藥物漲價缺貨

(檳城28日訊)馬幣疲弱導致藥物價格上漲,不管是進口藥或本地製造的藥物今年平均上漲10%,即便是本地製造的藥物,因主要原料均取自國外,在成本加重下,一些廠家或供應商選擇暫停生產或供應藥物,導致市面上藥物頻頻出現缺貨現象。

本地西藥行執業藥劑師陳芠琛今日接受光明日報訪問時指出,近兩年我國經濟不穩加上馬幣走低,進口藥物常出現缺貨的現象,即使本地製作、價格較為便宜的藥物,也因為原料成本的加重,也面臨同樣的問題。

Advertisement

“本地廠家尤其是一些規模較小的藥廠,在面對年年高漲的原料成本也負荷不了,一些藥物甚至暫停生產,等待原料價格下降後,才恢復生產,而這情況是在這一兩年內才出現的。”

他舉例,店內一些進口藥物如抗高血壓藥(Apo-Atenol 50)或外用藥膏(Betnovate)等,現都處於缺貨狀態。

不囤貨免虧本

ADVERTISEMENT

陳芠琛表示,如今生意難做,許多西藥行如今也不囤貨,尤其是一些較冷門的藥物,以避免虧本。

“以前,我們賣不完或過期的藥物,都可以拿去給廠家或供應商退還金錢,或更新藥物,現在廠家都不提供這種服務。”

隨著進口藥價格因馬幣疲弱而飆漲後,許多民眾為節省開銷都開始改用價格較為便宜的本地藥。本地藥物批發商胡棟強說,近幾年本地藥物的需求量明顯增加,因為外國進口藥物昂貴,也因現今我國能夠製作許多普遍疾病使用的藥物,民眾有了更多的選擇。

“本地藥與進口藥的差別在於藥力的強弱,好比國產車與外國車,行駛時同能夠到目地地,只是效果快和慢而已。”

他說,外國進口的藥物都有10年的專利期,只要該年限一到,本地藥公司才能申請製作,為此對抗許多普遍化疾病的藥物,如今本地也有出產。

“例如發燒、傷風感冒、抗生素及止痛藥等藥物在市面上有60至70%來自本地,在馬幣走低的情況下,許多西藥行或民眾都傾向價格低一些的本地藥。”

他披露,今年是藥物價格調漲幅度,近幾年來最高的一次,最高漲至20%。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