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

馬大教授:公開數據安民心 日核廢水排海須透明化

(八打靈再也23日訊)馬大醫學院生物醫學影像系教授黃群雄指出,如果日本在排放核廢水入大海一事能夠提高透明度,就如公布空氣污染指數、降雨量、風浪的方式,上網就可以看到指數高低,人民會比較安心。

他接受媒體訪問時說,日本也應該舉行國際會談,與鄰近國家的代表、科學家、非政府組織一起開會。

Advertisement

他表示,通過國際對話,各造也可以討論是否有其他替代方案,比排入太平洋更好。

“如果透明度不足,人民會懷疑,他們是不是有所隱瞞。”

在2011年福島核事故之後第三年,黃群雄身為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研究團隊的一員,每年到日本考察,直至2019年發生冠病疫情後才沒有再去。

依IAEA程序處理沒問題

ADVERTISEMENT

黃群雄說,如果日本按照IAEA訂立的程序以及國際標準處理核廢水,實際上是沒有問題的。

“其實日本在這方面一向來做得不錯,在受影嚮地區的學校、巴士站等都有輻射儀器,顯示輻射量。”

他指出,他曾經向日本的科學家建議,加以改善公布數據的方式,更加透明化,讓人上網就可以查到各種輻射含量的數據。

“此舉有助於恢復人民的信心,日本也有測量海水、海產、水果等的輻射含量,但是沒有即時數據,上網也不容易查到。”

馬應測進口產品海水輻射量

黃群雄建議,我國政府應該測量從日本進口的海鮮、水果,如果輻射含量超標,才禁止入口。

“此外,日本政府必須保證,該國出口的水果、海產須符合國際水平。”

詢及給予我國政府在此事上的建議,他說,政府應該測量海水的輻射物含量。

他表示,中國和香港等國家和地區進口很多海鮮、水果,如果禁止進口,將會引起很大的問題。

“這是一個需要從各個角度探討的課題,其中一項因素是經濟,如果日本無法出口他們的產品,將會導致日本餐館倒閉、農民艱苦。”

他說,示威無助於解決問題,當人民感到恐懼,認為已經別無選擇,就會訴諸暴力,但是無法解決問題。

正確認識輻射無需害怕

黃群雄指出,了解人民的印象很重要,當人民聽到“核和放射性”字眼,會感到可怕。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能接觸到輻射,在太陽底下照射的紫外線也是輻射。”

他認為,這是一場危機溝通,如果按照IAEA的程序,核廢水可以排入大海。

“就如開車,問題在於駕駛者有沒有遵守安全條規。外界對日本的公共信任存疑,因為透明度不足。”

他指出自然界的陽光、泥土、石頭都有輻射,甚至牛奶也有輻射,通過食物鏈自然產生的輻射。

他說,看待事情應該客觀及有科學根據,許多社交媒體的新聞不正確。

“大家無需太過擔心,也不必害怕,對輻射的認識不足才會害怕。”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