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共一世情(下):有兒不能養‧為理想斷親情

“基地裡可以生,不可以養!”張凱強說,馬共成員日夜處於備戰狀態,但基地裡男男女女近百人,難免有兒女私情,為了要杜絕後患,基地裡雖然不反對黨員談戀愛,卻規定必須嚴守這項條規,為了抗戰,馬共成員不得不與骨肉分離。

馬共成員近百人長年匿藏在基地裡,天天朝夕相處,無形中滋育了一株又一株的愛苗。但是,為了不讓小孩成為黨員的負累,也深怕嬰孩的哭聲引來了敵方的注意,他們不得不遵循一項嚴厲規定:可以生,不可以養!

Advertisement

馬共成員張凱強說,生下來的孩子就要偷偷送出去,交給別人撫養,譬如有些成員與泰國妻子生了小孩以後,送出去給岳父撫養長大,一些就交由親戚代養,有一些在逼不得已之下送了人,從此就分離了。

“但是也有不錯的結果,一些孩子受了教育,長大成人之後,還會進山裡來相認呢!”

說起這些事跡,對於當日抗戰的日子而言那是理所當然的事,張凱強今日說來有如講故事一般,聽在我們耳裡卻是有點不可思議。

服從革命源自毛澤東力量

ADVERTISEMENT

而這一切團隊的遵守,服從和革命,就是來自於當時中共領導人毛澤東的力量,一種堅定的信仰。

“無毛主席(澤東)思想,就無法堅苦奮鬥!”藉著毛澤東的力量,馬共成員堅強無懼地度過窩藏深山奮戰的日子。張凱強說,唱著歌就帶來了勇氣,也感到無比光榮,爹親娘親都不如毛澤東親!

這時,張凱強唱起歌來了,歌聲就在林中迴蕩。“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

深山裡漫長的作戰歲月,沒有共產黨領導人毛澤東的精神支撐,馬共成員根本就無法堅苦奮鬥。抱著必死的精神,張凱強說,一個人的幸福,不如十個人的自由,他們以犧牲為依歸,以人民的利益為利益,努力奮鬥。

“我們俯首甘為孺子牛,為群眾的牛!”他們的驍勇善戰就是這麼來的,挖掘地道在那個年代也是做不到的事。他們不只膽大,還心細。

一天一點連接通道

張凱強說,要挖地道就要先解決空氣的問題,開天井往下掏泥,挖出約50呎深的空氣孔讓空氣流通。再從5號及4號口開始挖,用雞公車把泥慢慢推出來,一點一點將通道連接起來。

根據建築力學,要讓地道能承受重力不坍塌,必須彎彎曲曲,並且以拱形挖掘。其中6號口最長,一些地道的出口為哨站,打仗時一個洞口駐守20人,敵方在下,大家就拿著鎗由高處往下打。

他說,如果正面交鋒一定打不到,一定要有人在左右攻擊,三個打一個,他們必死無疑。

“敵方從外面進來必須經過2天時間,當發現難免一戰,基地裡的老少和病患先行撤離,留下游擊隊在基地抗戰。”

步步為營怕中地雷

張凱強帶我們來到了洞穴上方,向更深的叢林走去,他指著樹頭底下說,馬共成員在撤離的一路上會裝置自製的地雷。聽到這裡,頓覺毛骨悚然,我開始縮起了腳來小心走路,深怕下一步就會踏中地雷似的。

這時,他趕忙說,現在地雷已被掃除干淨,沒有了,這些用電接駁的地雷埋在樹頭底下,估計有逾100粒。每走一步都要特別小心,如果四人排成一列,第一個用手語指示地雷的位置,一個傳一個,要嚴陣以待,不得有誤,即使隊員多也不怕出問題。

“敵方用狗來找地雷,我們就放臭鹽或香水擾亂狗的嗅覺。”

在深山裡,張凱強重溫了當年團隊們嚴苛的訓練,絲毫未忘,他說,為了不讓敵軍發現,我們還故意把鞋子留下,並且放置不同方向混淆視聽。他即場拿了一隻鞋子,在地上做了個示範。

“最重要的是前面開路,後面就要蓋路,舖好樹葉恢復原狀,不能留下痕跡,此事馬虎不得!”

子彈配額有限須珍惜

深山裡還有一處練習場,那裡樹立了幾根粗大的樹頭,讓團隊們可以持鎗訓練。張凱強又馬上為我們做了即場示範,他躲在樹頭後面,作持鎗狀,利落的做了幾個姿勢。

“這裡訓練站射、蹲射、跪射、仰射、伏射等等。”除了射擊,還要學如何避開直行的子彈,這時,張凱強快速地迴旋左右跑去,並作跳躍式閃跑,示範躲開子彈的動作。

“我們的一顆子彈就要打死一個人,過去一人只能配3顆子彈,不像後來一人可以配有150粒子彈,當時子彈得來不易,很是珍貴,打多了不行,看到敵人最多3鎗解決,第一鎗攻打,第二鎗自衛,第三鎗就要撤退!”

他說,毛澤東給同志們灌輸了一個作戰方式:打得就打,打不得就退!

這好比如三十六計中的最後一計:走為上計。

花5小時攀山越岭

我們朝更深的山頭走去,張凱強指著一個山頭說,“我們曾經從基地跋山涉水,用了5天時間越過了這個山頭,當看到大馬邊境有燈,又有個大大的牌寫著’MALAYSIA’時,我真的很開心。”

因為多年不能返鄉,心中對大馬有止不住的思念,大家為他的思鄉之情感動極了,那是他多年未踏足的故土啊!當年他們駐紮邊境是為了抗戰,雖然身處泰國境地,但能夠望見熟悉的故鄉,也已很滿足了。

這時,聽到山裡傳來了一陣響亮的鳴叫聲。強凱強笑著說,那是知了(蟬)在叫,這個很補,很香,吃起來還很脆呢!

張凱強一直追憶著多年前的事跡,我們雖然生得晚,不能身歷其境,卻在他身上深深地感受到這一場鬥爭為當事人帶來了不可磨滅印記,此生此世,難忘。

新挑戰為新生活戰爭

經過多次談判,1989年,馬來西亞共產黨、泰王國政府與馬來西亞政府簽署合艾協定,馬來西亞共產黨自願解除武裝,走出森林。泰國政府在泰南設置了友誼村及和平村,協助馬共成員建立家園,同時也撥給每人6英畝土地,讓他們可以務農維生。

他說,馬共與泰國政府多年都保持著中立政策,雖然間中也受到干擾,進行了談判之後,馬共成員希望能夠生存,要求得到身份和土地自給自足。

在森林中戰鬥了半輩子,當回到和平的社會,馬共成員必須面對新的挑戰──要為新生活而戰。張凱強就在1989年第一次回到了家鄉,這離他上一次回家已是14年後的事了。

他說,當年他一去不回,家人都以為他失蹤了,如今拿了泰國身份證,長年住在友誼村裡,只有過年過節才會回家團聚。張凱強說時輕描淡寫,我想更多的是因為:當年他已經預計作出所有的犧牲和奉獻,在所不惜。“上山”這條路,對前馬共的生命而言,註定必須付出很大的代價。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