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青睞年輕女性 症狀複雜易混淆 多發性硬化症可致殘

 

(吉隆坡訊)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MS)好發於20至40歲的年輕女性,症狀取決於受影響的中樞神經系統部位與嚴重程度。

Advertisement

由於手腳發麻、視力模糊或肌肉無力等症狀十分常見,容易與其他疾病混淆,不少人易忽略而耽誤求醫。

患者若未得到適當診斷和治療,或可能導致不可逆的永久缺陷。

神經元(又稱神經細胞)負責傳遞信號,軸突(又稱神經纖維)外層由髓鞘包裹,如同包裹電線的膠皮起到絕緣作用,還可加速信號的傳遞。 若髓鞘受損輕微,那麼神經信號傳遞速度會減慢;若髓鞘在不斷受損和修復留下疤痕,神經信號傳遞速度會受阻,大大影響相關功能。

 

ADVERTISEMENT

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種慢性、累及中樞神經系統的自體免疫疾病,意即自身免疫細胞(如T細胞和B細胞)錯誤攻擊並損害視覺、腦部或脊髓神經的髓鞘(myelin sheath)並造成損傷。

髓鞘是包復在軸突(axon)外圍的組織,具有絕緣作用,並且能提高神經信號的傳導速度。當免疫細胞攻擊髓鞘導致受損,神經信號就無法迅速有效地傳送,MS的各種症狀便隨之而來。

                吉隆坡中央醫院  腦神經內科顧問 姍蒂醫生

視力受損肢體無力

MS的症狀取決於累及的中樞神經系統部位與嚴重程度,可能造成視力、思維、活動、感覺及平衡力受損,引致傷殘。舉例而言,當免疫細胞所攻擊的是視神經,患者可能會有視力模糊或疼痛;若“攻擊”發生在脊髓,患者會有上肢或下肢發麻或無力等症狀。

若“攻擊”出現後腦,則可能引起眩暈、復視或平衡問題。此外,患者經常也會出現膀胱或腸胃功能問題。

吉隆坡中央醫院腦神經內科顧問姍蒂醫生(Dr Shanthi Viswanathan)表示,MS每一次發作,患者都會有症狀。由於身體有寡突膠質細胞(oligodendrocyte)修復髓鞘的機制,起初患者都能夠恢復得非常好。他們或許會有數日的視力模糊、下肢發麻或膀胱問題,但是在數日、數週或數月內就會完全恢復正常。

因此,最常見的MS類型為復發──緩解型(relapsing-remitting),這些症狀發生後自然地痊癒,過了一段時間又再發作。

“然而,也許是5年、也許是10年後,隨着MS時好時壞地發作,患者不會像起初那樣恢復良好,而是留下長期症狀,甚至是殘疾,譬如永久性視力受損、肢體無力、平衡失調或疼痛等。他們也可能出現思維不清、記憶力障礙或注意渙散症狀,或是有焦慮或憂鬱等精神問題。”

姍蒂指出,免疫系統的攻擊是隨機的,神經受損位置也不固定,也可能不止一處,因此“多發性”意味着中樞神經系統多處受影響。至於“硬化”則是根據其病理而命名。

早治療免永久缺陷

在顯微鏡下觀察,已逝的MS患者大腦和脊髓有着許多斑塊(plaque),這些都是髓鞘每次被攻擊後發炎、受傷和癒合後留下的結痂組織。因此,MS便是指中樞神經系統多個區域出現許多“疤痕”。

“當受攻擊和發炎的神經部位不再癒合,留下斑塊,患者的症狀就會從反覆發生變成永久性的存在,這是非常令人傷心的。因此,大眾需要對MS有一定的認識,以便能在出現症狀時及早求醫,而醫生能夠正確地識別和診斷MS也非常重要,好讓患者可儘早接受治療,有改善病情的機會。”

她說,目前還沒有一種單一測試即可鑒別MS,而臨床症狀是診斷重要依據之一。獲取臨床病史後,醫生會檢查眼睛、腦部或脊髓是否有受累的跡象。若指向MS的可能性高,或是患者僅發作過一次,則需要進行其他測試來輔助診斷。

她指出,MS診斷主要依據麥當勞準則(McDonald’s criteria),其中最重要的診斷輔助工具便是磁力共振造影(MRI),能夠幫助診斷早期MS。患者的腦部和脊髓MRI會顯示出不正常的白點(病灶),這些正是MS的特點。

驗血排除其他疾病

“患者也可能需要驗血以排除其他疾病,譬如全身性紅斑性狼瘡。有時,醫生也會採取腰椎穿刺獲取腦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以分析檢查是否有寡克隆區帶(oligoclonal bands)。”

“誘發電位測試(evoked potential test)也是一種可幫助診斷MS神經生理學測試。如先前所提,髓鞘受損會影響神經信號傳導,因此我們會將一些電極貼片(electrode)貼在患者的身上,譬如頭部、耳朵和手腳等,通過外來刺激誘發人體產生反應,觀察神經系統在傳導信號的過程中是否有延遲或中斷。”

然而,她也強調,MS有時不易鑒別,主要是因為每名MS患者的症狀都不一。

“有時患者具備MS的典型症狀,但深入檢查卻發現並非如此,或是對MS治療不起反應。因此,最佳的做法是轉介給具備MS臨床經驗的神經內科醫生。他們通常是較大型的政府醫院、大學醫藥中心或一些私人醫院服務。”

臨床表現分4型 MRI評估取決治療

根據臨床表現,多發性硬化症可分為4型,治療策略也有所不同。

若患者在就診時曾經歷一次疑似MS的發作,醫生需要對患者進行磁力共振造影(MRI)掃瞄以評估MS的可能性,繼而決定是否要接受治療。

臨床單一症候群(Clinically Isolated Syndrome,CIS)即MS的首次發作(或稱“攻擊”),是患者主訴的第一個症狀。

有些CIS患者的MRI結果尚未滿足麥當勞診斷標準(McDonald’s criteria);有些則已顯示出非常典型的MS特徵了,那麼就會開始進行治療。研究顯示,越早治療可減少永久神經損傷以及減緩復發的病程。

                                          私人製藥廠醫藥總監  阿密星醫生

症狀隨着時間惡化

私人製藥廠醫藥總監阿密星醫生(Dr Amit Singh)表示,復發-緩解型MS(Relapsing-Remitting,RRMS)是最常見的類型,占所有病例中約80%至90%。

RRMS的特點是發作與緩解的過程反覆發生,患者會有舊症狀復發或出現新症狀。起初症狀可能在數日、數週或數月後完全緩解,但隨着發作次數的增加,患者可能不再完全康復,而是留下一些後遺症。通常在診斷後的10年至20年,大約50%的RRMS患者會發展成繼發進展型MS(Secondary Progressive MS,SPMS)。

至於原發進展型MS(Primary Progressive MS,PPMS)則略有不同,特徵是發病後症狀逐漸惡化。從初始發病起,患者的症狀通常沒有得到緩解,而是逐漸變得嚴重,譬如一開始他能走100公尺,隔年只能走50公尺,到了第三年只走20公尺就需要休息了。這些MS症狀是進展性的,譬如步履不穩、膀胱或腸道功能問題、思維能力和視力等都會隨着時間惡化。

他指出,要區分MS類型很具挑戰性,每種類型的治療方法不同。儘管這是一種無法根治的慢性病,但我們可以減少復發次數、降低疾病的活性(disease activity),以及延緩神經損傷。

“大多數藥物的臨床試驗都是針對最為常見RRMS。自1980年代至今已有近20種可用於治療RRMS的藥物,包括注射型(皮下或肌肉)、口服和靜脈注射(IV),其中一些口服和靜脈注射藥物可用於SPMS。通常新型的MS藥物可用於CIS、RRMS或SPMS。”

治療分為短期長

PPMS治療不同於RRMS和SPMS,目前只有1種靜脈注射型藥物獲批,這類患者占少數,大約為10%至15%。至於CIS患者,若MRI結果無典型MS特徵,可能需要進行腰椎穿刺抽取腦嵴髓液進行分析。若無寡克隆區帶(oligoclonal bands)則會小心看待,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讓患者定期隨訪。

而在患者開始接受治療之前,我們需要釐清的幾點,包括患者所患是否為MS、何種類型的MS,以及疾病活性,因為有些患者會有較侵襲性(aggresive)、高度活躍型的MS。

患者意願也是考量之一。MS的治療有短期、長期之分,譬如一些口服或靜脈注射藥物只給藥2年,稱之為脈衝療法(pulse therapy);一些藥物屬於維持療法(maintenance therapy),譬如每天服用、每週注射3次、每月或每半年靜脈注射1次等。因此,醫生需要為患者量身定製治療方案,同時尊重他們的選擇,以及病患是否能負擔費用,以及對藥物的副作用及反應等。

他稱,MS的口服藥物至少在2010年就已出現,大馬則是在2012年引進。以往的口服藥物屬於維持型,意即只要對藥物反應良好、沒有嚴重副作用,並且沒有懷孕計劃,就需要每日服用。

“除了一些注射型或靜脈注射藥物,大部分的MS藥物都不能在懷孕期間使用。”

口服新藥療效達4年

他指出,至於新藥cladribine則是用作脈衝療法的口服藥物,根據體重計算需服劑量,在第一年的首月和次月分別服用5日。

到了第二年一樣是在首月和次月分別服用5日。此藥的重點在於“復發”,適用於高度活躍型RRMS患者,或是活躍型(仍反覆復發)的SPMS患者。

“另外,當MS患者經歷急性發作時,我們首先要加速緩解臨床症狀及恢復神經功能。注射高劑量的皮質類固醇是最常用的治療。類固醇是為了防止更多的免疫細胞侵入大腦或脊髓,製造更多攻擊。”

他提醒,若無法使用類固醇,則需進行血漿置換(plasma exchange)。需要注意的是,這些並非MS的長期治療方法。

“此外,MS也會伴隨許多症狀,譬如疼痛、膀胱和腸道功能問題,患者也可能感到焦慮或憂鬱,這些則要給予對症治療。”

對此,姍蒂表示,截至2019年3月,cladribine已在全球53個國家上市,並獲得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批准,成為首個用於治療復髮型MS的短程口服療法,包括RRMS和活躍型SPMS的成人患者。臨床數據表明,在2年內最多口服20天,可提供長達4年的療效。基於安全性,建議服用者至少經過一種藥物治療無效,或是無法耐受替代藥物治療。

在MS發病中,患者的免疫細胞會攻擊中樞神經系統的髓鞘,而cladribine則是靶向這些免疫細胞,暫時性減少T細胞和B細胞數量,以便減少對髓鞘攻擊。之後,T細胞和B細胞數量應會逐漸增加,然而接受治療後,“好”(正常運作)的T細胞和B細胞數量預計會比以往更多,這被認為可以減少引起MS症狀的炎症和損傷。

Cladribine的療效與安全性獲得超過14年MS臨床研究的支持,總共涉及2700名受試者,並且對部分患者進行長10年的觀察。這些臨床試驗包括CLARITY第III期試驗、CLARITY EXTENSION及ORACLE MS試驗、ONWARD第II期試驗和PREMIERE長期安全性註冊試驗,其中1976名患者接受了cladribine治療。

降低58%年度復發率

她表示,透過與疾病活性的關鍵指標,譬如年平均復發率、殘疾進展、MRI活動,cladribine被證實有以下臨床療效:

◆相較於安慰劑,cladribine可顯着降低58%年度復發率。

◆Cladribine短期口服治療2年後,81%的患者沒有復發,而安慰劑組無復發患者的比例為60.9%。

◆相較於安慰劑,接受cladribine治療的患者的6個月的殘疾進展風險降低了47%。

◆相較於安慰劑,服用cladribine的患者腦部病變情況機率更低 。

在為期2年、安慰劑對照的第III期CLARITY臨床實驗中,cladribine組患者最常見的不良反應為淋巴細胞減少症(lymphopenia),占26.7%,感染發生率則是48.3%;安慰劑組分別是1.8%與42.5%。

“Cladribine的推出為復髮型MS提供了創新的治療方案,優勢之一在於口服片劑給藥,無需通過皮下、肌肉或靜脈注射。此外,cladribine採用根據體重量身定製的給藥方案(兩年內累積劑量為每公斤體重3.5毫克),只需在第一年和第二年分別服用最多10日,療效可維持至第三和第四年。正因療程短、且無需在第三和第四年進一步治療,女性患者可以在第二年最後一次服藥的6個月後計劃懷孕。”

 

 

確切病因未詳 MS患病率上升

馬來西亞每10萬人口有3至4人罹患MS,雖然看似不多,但醫生非常肯定的是患病率正在上升。

MS確切病因仍然未知,但研究發現一些風險因素與MS有關。

首先是基因方面,姍蒂指出,MS並不被認為是一種直接遺傳的疾病,但與患有MS的人有親屬關係會提高患病機率。

“若父母其中一方為MS患者,孩子患病的風險為2%;若兄弟姐妹、特別是雙胞胎為MS患者,那麼患病風險會提高至大約20%。另外,目前也發現了許多與MS有關的基因,其中包括人類白細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DRB1*1501。”

少曬太陽增加發病率

其次,MS更常見於一些族群,譬如高加索人(caucasian)。不過,隨着生活方式的改變,我們也看見越來越多亞洲人患有MS。在性別上,女性患有MS的可能性高於男性。

“MS也更常見於北緯的溫帶氣候國家,如美國、歐洲和俄羅斯等。研究發現,當一個人從MS高發病率地區,移居至一個低發病率地區,MS的患病風險會下降。”

儘管尚未有確鑿證據,環境因素也被認為在MS發病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缺少陽光照射、維生素D缺乏、吸煙、肥胖或愛潑斯坦巴爾(Epstein-Barr)病毒等都會增加MS的發病風險。

總的來說,現階段被認為,MS是多因素交互影響所致,這些風險因素可能觸發自體免疫反應導致發病。

藥物穩定病情無法根治

問1:MS好發於哪個年齡層?

答1:MS最常見於20至40年齡段的群體,好發於女性。這些患者往往是年輕、有生產力的女性,正處於升學、結婚或懷孕的人生起步階段。

由於MS症狀如手腳發麻、視力模糊或肌肉無力等症狀常見,容易與其他疾病混淆,且症狀時有時無,不少人容易忽略而耽誤求醫,最終可能造成永久性的缺陷。

雖然MS無法根治,但現今的藥物能夠穩定控制病情、減少併發症和改善生活品質,因此若出現文中所提的疑似症狀,且持續數日便消失,日後再度出現,就要及早求醫。

MS患者可如常生活工作

問2:MS會影響患者的預期壽命嗎?

答2:臨床上有許多針對MS患者為期20年、30年的縱向研究,的確有證據顯示當MS患者更早地接受治療,他們的壽命和生活品質相會更好。

我國很幸運地有MS管理臨床實踐指南(CPG),協助初級醫療人員和專科醫生診斷患者,讓他們接受適合的檢測和治療。無可否認的是,有些患者的工作、人際關係和生活品質會受影響,或是出現焦慮或憂鬱等心裡問題,但是這不是世界末日,我們可以一起努力,透過積極治療改善症狀,提升生活品質,MS患者也能夠像普通人那樣生活、工作和結婚的。

 

 

 

4年再用藥胥視臨床決定

問1:在首兩年短期療程結束後,

能否在第四年以後重啟cladribine治療?

答1:接受超過2次cladribine療程並非禁忌,然而這需視醫生所作的臨床決定,因為我們尚未開始研究有關第4年以後的重新開始治療的問題。

皮疹脫髮常見副作用

問2:Cladribine可能出現的副作用?

答2:最常見的副作用為淋巴細胞減少症引起的感染。這是由於體內的白細胞數量減少,也是預期中cladribine起作用的機制。

對於大多數患者而言,這是輕微和短暫性的,通常白細胞數量會在9個月內恢復正常。其他可能的副作用則包括唇皰疹(cold sore)、皮疹、脫髮和中性粒細胞減少症。

懷孕哺乳禁用cladribine

問3:哪些人群禁止使用cladribine?

答3:Cladribine的禁忌症包括:

-感染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

-慢性感染(結核病或肝炎)

-免疫功能低下,包括接受免疫抑制或骨髓抑制療法的患者。

-惡性腫瘤

-中度或重度腎功能不全病人(肌酸酐廓清率每分鐘<60 毫升)

-懷孕或哺乳

-對cladribine 或賦形劑(excipient)成分過敏

報導 \ 楊倩妮     整理 \ 梁盈秀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