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ebcdn.guangming.com.my/wp-content/uploads/2024/06/1538648745phpWfy7Lc.jpeg(JPEG-圖片,638x400-像素).jpg)
(吉隆坡19日訊)科學、工藝及革新部的動態需求分析研究,在2018年至2023年,我國電子與電氣(E&E)行業,平均每年有8500個職缺,以及2040個新就業機會。
科藝部秘書長拿督阿米努丁表示,考慮到就業機會將隨著對高技能員工的需求而增加,國內電子電氣行業預計每年需要至少7200至8000名熟練工程師。
“這一數字考慮了該行業職缺的增長率,及同期新增職位2至11%的增長率,平均每年有約13萬個活躍職位。”
他向《馬來西亞前鋒報》說,在我國每年平均有6600名學士及以上資格的工程系學生畢業的情況下,預計我國每年將面臨至少600至1300名電子電氣工程師的人才缺口。
“這一計算是基於零失業率,及電子電氣畢業生全數加入有關行業,且該領域畢業生人數沒有下跌的趨勢。”
阿米努丁說,考慮到《國家半導體戰略》(NSS)在未來10年還需要6萬名高技能工程師,有關缺口將會更大。
未來10年需6萬高技能工程師
他也說,電子電氣行業的人才短缺,還需考慮到高技能人才轉到石油與天然氣及通訊等行業的問題,包括畢業生外流到海外的現象。
“在這方面,需要為電子電氣行業提供一批至少具有工程系學士學位資格的人才,以便國家能邁向高科技製造業的新格局。
“由於投資流入國內,包括擴大國內投資,對高價值就業機會就有更多要求。”
阿米努丁指出,根據畢業生追蹤研究系統,我國在2018至2022年平均生產2萬4700名涉及不同教育程度的電子電氣畢業生,其中6600人擁學士以上學歷。
“但這個數字沒有考量到每年平均3000名電子電氣文憑畢業生,選擇繼續進修的情況。”
同時,他提到,科學、工藝及創新人才委員會(STI)也看到理科班學生報讀科學、工藝、工程與數學(STEM)領域課程數目,有所減少趨勢;目前純理科學生的比例為15.2%,
他認為,需要針對有關學生在高級數學等重要科目的表現惡化一事,立即採取干預措施。
“允許國家教育機構的外國畢業生在高科技領域工作,或被視為短期解決方案之一。但這與外來投資的意圖和目的自相矛盾,因外來投資應為國人創造就業機會,特別是擁有學士學位以上的本地畢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