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馬精選即時國內地方

陳德欽: 建立優質華教體系 中國應在馬設學校

(檳城27日訊)馬華副會長拿督陳德欽建議中國在馬來西亞設立中式學校,這不僅能促進馬來西亞發展,也能在中國、香港、臺灣之外,建立最優質的華文教育體系。

“這是一次極好的合作契機,也是馬中兩國在接下來的50年裡,能深化關係的具體措施之一。”

Advertisement

陳德欽說,目前已有17個國家在馬來西亞設立自己的學校,因此中國也可參考此做法。

他表示,現今在馬來西亞長期居住的中國人約有40萬名,單是檳城理科大學的中國學生就有5000多名。

陳德欽昨午在由中國駐檳城總領事館主辦、檳城研究院協辦的慶祝馬中建交50週年研討會發表專題演講。研討會主題為“與世界共享中國式現代化新機會”。

陳德欽指出,隨著中國中小企業進入馬來西亞,華社開始出現不同聲音和擔憂。最近,馬來西亞中華總商會進行了一項調查,顯示中國中小企業進駐馬來西亞,不僅帶來先進技術,與馬來西亞中小企業相比,更具強大競爭力。

ADVERTISEMENT

“調查也顯示,泰國一些中小企業因無法與中國企業競爭而面臨倒閉困境。因此,馬華公會成立了馬中一帶一路諮詢中心,針對此現象加以探討和深入研究。”

全體嘉賓、主講人與聽眾合照。

東鐵工程帶動運輸房產

他提到,在東海岸鐵路項目中,馬華也查悉,該項目並非如傳統印像中那樣由中國企業包辦全部工程,實際上,該工程惠及了本地的運輸業和房地產業,為馬來西亞的經濟提供了相當大的發展機會。

“最近也看到一些本地領袖開始呼籲中企多使用本地材料等,這些看法源自刻板印象,顯示他們對世界的變化及企業的認知尚需提升。”

陳德欽認為,馬來西亞和中國應該在未來的50年中打下合作基礎,即是展開互補政策。

“馬來西亞人口少,中國人口多,但馬來西亞擁有豐富的資源。在這樣的互補政策下,技術轉移將成為重要合作基礎。透過更多交流與互動,雙方企業將透過合作機制實現雙贏。”

他強調,從整個東盟來看,馬來西亞可成為東盟重要窗口,立足馬來西亞可放眼東盟。這也是因為大馬華人和中國人同源同種,雙方在合作管道上有良好的基礎。

當天主講嘉賓尚有經濟學者丹斯里沈聯濤、理科大學經濟系教授連惠慧博士與韓江傳媒大學學院訪問學者喬姍姍博士。與會嘉賓有檳州研究院營運總監王筱雯與中國駐檳代總領事丁巧。約有60聽眾與會。

沈聯濤:去美元化須金融改革

沈聯濤在分享中國金融市場發展的中國式機會與深化改革挑戰時認為,面對中美關係緊張、科技快速發展以及氣候變遷帶來的挑戰,中國需要一個強大的股市來支持其高風險的創新和開放策略。這不僅是一次機遇,更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他說,去美元化並非易事,需要金融體系的改革。例如一些企業面臨的挑戰,是如何從使用美元結算轉變為使用人民幣結算。如果中央銀行沒採取行動,企業和貿易夥伴也難以主動做出改變。

“隨著中國經濟增長和技術進步,中國不僅輸出資源,還輸出人才和技術。這意味著中國企業的產品、品牌和創新能力已達到新的高度,並開始在全球市場上競爭。”

沈聯濤說,中國的影響力延伸至全球,包括馬來西亞在內的國家必須適應這一變化,尋找與中國合作的最佳方式,以在新興的全球經濟格局中獲得優勢。

他指出,全球金融改革的複雜性來自於多重因素的交織。以中國為例說明,中國的金融改革使其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並擁有全球最大的銀行體系。然而,在美元主導的全球資本市場中,如何維持競爭力仍是中國面臨的一大挑戰。

沈聯濤回憶了在人民銀行管理中國金融支付系統時的經歷,並強調中國金融改革的重要性。沈聯濤在擔任香港證券會主席和馬來西亞國投獨立董事期間,見證了金融市場的重大變革。

他強調,經濟學不應只停留在宏觀層面,還需考慮“元概念”,即如何從根本上思考問題。他警告說,若對問題的理解出現偏差,整個改革過程都可能走錯。

在談到中國的金融改革時,他指出,中國需要依賴複雜經濟學的思維模式來推動改革,而非僅靠理論。中國的經濟模式應以人為本,服務於社會,而不是服務於銀行家或特定利益群體。

他認為,儘管中國銀行業的資產規模已大幅超越美國,但在保險業和退休金等領域,中美的差距仍然顯著。這些差距正是中國金融改革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連惠慧吁借鏡中扶貧經驗

另外,理大經濟系教授連惠慧博士指出,我國應抓住中國崛起的機遇,特別是在人工智慧、汽車產業、金融科技、清潔能源等領域尋求合作,跟上全球經濟結構的變革。

她建議馬來西亞借鏡中國的精準扶貧經驗,以推動本國的扶貧策略創新。

韓江傳媒大學學院訪問學者喬姍姍博士則分享中國從精準扶貧到共同富裕的實踐模式。

 

 

標籤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