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亞才:中一至中五新歷史課本 “馬來人主導歷史思維濃烈”
![](https://webcdn.guangming.com.my/wp-content/uploads/2021/10/chenya.jpg)
(吉隆坡30日訊)全國教育改革行動委員會(IPPN)檢討國中历史課本專案委員會主席陳亞才聲稱,他們針對中一至中五新版历史課本展開研究後發現,此套課本仍沒走出“历史要由馬來人主導”的思維。
他在研究報告的記者會上說,雖然新版,即中學標準課程(KSSM)历史課本較舊版,即中學綜合課程(KBSM)历史課本的內容有所改善,講述伊斯蘭的分量也少了,但“历史要由馬來人主導”的思維仍是濃烈。
他表示,該會為此研究報告提出“願景與共識:历史是我們所共有”的主題,傳達無論是過去、現在抑或未來,大馬历史應由大馬各族人民共同書寫的訊息。
他提及,該會在研究中一至中五历史課本後,總結出4個重點與改進的方向,計有:
一、這套历史課本的書寫缺乏包容性與不平衡。在書寫多元社會各族群的貢獻及各族群參與國家建設的历史方面不夠平衡。
二、整套历史課本的世界史份量太少。建議增加世界史比重,尤其在當今國際化和地球邨時代,若新一代不了解其他國家的狀況,將導致缺乏競爭力。
三、历史課本存在內容錯誤部分,最明顯的錯處是中一課本第一章第9頁出現中國古代王朝秩序錯誤,將唐朝排在宋朝之後。課本也提及周口店發現北京人,書中寫是在約公元前1萬8000年,但實際上北京人的历史有50萬至70萬年。這也是錯誤的。
四、整套历史課本的敘述缺乏連貫性。課本內的資料很多,非常豐富,但很零碎,資料與資料間的連貫性不足,對中學生來說恐缺乏吸引力。
課本只提葉亞來一次
全國教育改革行動委員會(IPPN)主席拿督陳友信則聲稱,整套中學標準課程(KSSM)历史課本只提及葉亞來一次,而且只有名字而已,沒有照片。
他說,書中在一小部分列出4名對吉隆坡建設有貢獻的功臣,葉亞來被列在最後一個。
這是出現於中三历史課本第3章“馬來聯邦(Negeri-negeri Melayu Bersekutu)行政”,講述雪蘭莪開發的部分。
他將與教育部預約時間會面和提交報告,尤其是教育部的課程發展司。同時,也會在近期內將此報告上載至官網,讓民眾翻閱。出席記者會的尚有檢討國中历史課本專案委員會成員陳穆紅和拿督三迪蘭。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