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說歷史(上篇)‧見證華人南來奮鬥史‧錫鑞品牌店錫屑飛揚125年

19世紀末,吉隆坡盛產錫礦,吸引了大量為生活所逼的中國人前來這塊泥濘地當礦工。

1885年,一名叫楊堃的14歲錫鑞工匠,也加入了下南洋的行列,乘船從中國廣東省汕頭來到馬來半島。他的南來,最終成就了享譽全球的錫鑞名家──皇家雪蘭莪(Royal Selangor)。

Advertisement

翻開皇家雪蘭莪的歷史,漫漫125載的歲月,不僅鑿刻了上世紀南來華人的掙扎與奮鬥史,亦見證了一個新興國家脫離殖民統治,走向獨立的發展史。

經歷了一又四分之一世紀的起落衝擊,它從一家默默無聞的小店,發展至今天26個國家都有分銷點的大公司。而它的故事,仍在發展著……

“有時候,我會想像我的外曾祖父踏進現代化的皇家雪蘭莪錫鑞專賣店……他萬料不到,物轉星移,百多年前創辦的一間小錫店,已不可同日而語了。”皇家雪蘭莪創辦人楊堃的外曾孫女曾美儀的著作《皇家雪蘭莪的故事:走過錫屑飛揚的歲月》序言中如此寫道。

楊堃大概也從未料到,當年自己離鄉背井來到這個陌生地,會成為楊氏家族錫鑞事業的開端,經過一又四分之一世紀以後,他所開創的事業,已輾轉成為世界最大規模的錫鑞公司。

ADVERTISEMENT

經歷2次世界大戰洗禮

1898年的馬來半島已是世界最大的錫產國,楊堃和兄弟在隆市哥洛士街(Cross Street,後改馬來名為Jalan Silang)開了一間名為“玉和”的錫鑞店,他白天在錫鑞店打工,晚上則睡在店鋪樓上。他們負責製造簡單的日常用品,主要是祭祀器皿如香爐、燭台等物件,每個成品底下都烙有“玉和足錫”的印鑑。

楊堃返鄉娶親,並在婚後不久獨自回到吉隆坡,7年後才正式將妻子羅八,兒子楊炳包接到馬來亞定居,接著,三個兒子也陸續在吉隆坡出生,到了1920年代,哥洛士街已有5家楊氏錫鑞的店鋪,生意發展穩定。

開枝散葉後,楊堃成了大家長式領導人,其家族生意經歷兩次世界大戰洗禮、家族紛爭,以及家庭式手工業的轉型,非但未被淘汰,反而蛻變成一家現代化公司。

皇家雪蘭莪從一開始專司打造祭祀器皿,到週四生產琳瑯滿目的錫鑞精品,全球26個國家都有行銷點,都是“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的成果。

羅八將生意帶上軌道

曾美儀從小學開始,幾乎每天放學都被父母帶去錫品製造廠,也常聆聽長輩們訴說有關外曾祖父母楊堃和羅八的故事。

而她,也在整理家族歷史的過程中,得悉了楊堃的生意能日益壯大,很大程度上得歸功於具有獨到商業眼光及勤儉持家的外曾祖母羅八,這個寡言務實的客家女子,她商業睿智遠遠超過嗜酒好賭的丈夫。

羅八在丈夫創業之初,看準橡膠業將崛起,利用鋅大量製造承接膠汁的鋅製小凹槽“膠舌”,成功讓公司大賺一筆,將生意帶上了軌道。

曾美儀說,她的外曾祖母是一個很堅強的女人,當年她每攢到一點錢就去買金戒指,並用繩子將一枚枚的金戒指串起來綁在腰間,藏在長袍下。1930年,她靠著變賣金戒指的錢,成功買下了位於半山芭(Pudu Road,後稱富都路)的店屋,也是真正屬於他們的第一家店。

1930年代,全球經濟蕭條,馬來亞錫價爆跌,楊堃這種錫鑞小戶的生意亦深受打擊,沒有員工,沒有生意。為尋出路,堅毅的羅八走遍全馬各地拜會楊氏宗親、客家同鄉和大埔鄉親尋找合適的員工。

為了提高銷售額,羅八在北馬採礦城鎮怡保的礦業商會舉辦了第一次錫鑞展,並說服礦業富商扶持錫鑞行業,從而增加錫需求量,使暴跌的錫價回揚,成功穩住了垂死的錫鑞生意。

然而,這名能幹的女人,卻在一次前往吉打洽談生意途中,腿部被蚊子叮咬後化膿潰爛,一病不起,撒手人寰,享年56歲。

楊堃三子楊炳楷創雪錫

羅八逝世後,祭祀用品市場式微,楊家第二代開始意識到錫鑞工藝的危機。這時候,他們接受了外資公司的貸款,開始鑄造歐陸風格的產品,銷售對象以英國和西方人士為主。生意危機總算變成新契機,並奠定了未來出口市場的基礎。

但是,楊堃的4個兒子經常為店鋪的經營方式爭論不休,家庭最終分裂。4兄弟過後各自創立錫鑞店,包括虎威錫鑞、雄獅錫鑞,以及皇家雪蘭莪的前身雪蘭莪錫鑞(雪錫,Selangor Pewter)。

1941年,二戰爆發。馬來亞淪陷後,錫鑞生意一敗塗地,過去光顧的歐洲人競相逃命,或成為階下囚。同時,日軍宣佈錫為管製品,楊氏兄弟只能製造清酒酒器,並兼差開德士,以維持基本生活。

團結一致發揚家業

二戰後經濟衰退,楊堃長子楊炳包在戰爭期間遭黑幫份子殺害,老二楊炳桑退出錫鑞生意,另謀出路,老麼楊炳祥接管楊炳包的馬來亞錫鑞,隨後也因為蕭條而結束營業,只剩下老三楊炳楷和妻子倪素英共同經營的雪蘭莪錫鑞在苦苦支撐,靠賣啤酒杯、煙灰缸及黑市香煙維持生活。

馬來亞獨立後,楊炳楷開始致力改革錫鑞的製作過程,以生產線製作程序取代過去工匠一手包辦的作風,同時運用先進機械提昇錫鑞生產的效率和水準,並聘請刻苦好學的年輕員工,雪錫開始飛速成長。

1962年,楊炳楷決定將半山芭的雪錫工廠遷到文良港,工作環境改善,4個孩子也長大了,紛紛投入楊炳楷的事業盡一份力。1968年,雪錫開設了第一家擁有完整店面的店舖。生意日趨穩定,各地分行也慢慢設立。

曾美儀說,外公楊炳楷從小就教誨孫子們一定要團結和相親相愛才會成功。“外祖父每次談到兄弟之間的分裂就特別傷感,他常說,如果當年大家能以家族團結為優先,和睦共處,說不定皇家雪蘭莪會發展得更好。”

有此成就

女性居功至偉

在書寫歷史時,女性的角色往往是被忽略的。然而曾美儀卻認為,她家族裡的女性對皇家雪蘭莪的發展有著極大貢獻,包括將生意帶上軌道的羅八,以及堅守店面負責售賣貨品的外祖母倪素英。

為了表達對後者的感念和尊重,她特地將這本《皇家雪蘭莪的故事》獻給她已故的外祖母,也為了紀念皇家雪蘭莪作為大馬首家聘請大量女性員工的先例。

幸運百年金瓜茶壺

皇家雪蘭莪博物館內有個“鎮館之寶”──金瓜茶壺。

它由楊堃在創業期親自製造,製作過程極其細膩考究,渾圓的壺身節紋清晰有致,由12片錫鑞敲打成形後焊接,巧奪天工。

這個古色古香的百年老茶壺,經歷過二戰炮火的洗禮而曾失蹤一段日子,輾轉之間,又完好無損地回到楊家,這背後還有個富有傳奇性的故事。

二戰期間,節節敗退的英軍被迫撤退,沿路炸毀所有對日軍有利的物資,加影區村民因為饑荒,不管鎗林彈雨,衝進一個倉庫掠奪白米回家。

有個名叫亞含的年輕人,在亂成一團的倉庫中瞥見了一個錫鑞茶壺,形如金瓜。當他彎腰正要拾起茶壺之際,炸彈碎片從他的頭上擦過。驚恐的他緊抱著茶壺逃命,深信是金瓜茶壺的神秘力量讓他死裡逃生。往後的數十年,這個茶壺一直跟在他身邊。

到了70年代,亞含把茶壺帶去錫鑞廠磨光,被人認出底部的玉和印記,這個金瓜茶壺才正式物歸原主。

雪州蘇丹賜“皇家”之名

1992年,雪蘭莪錫鑞正式易名“皇家雪蘭莪”(Royal Selangor),以皇家命名的背後,是雪州蘇丹與雪錫的一段緣。

上世紀70年代,當時的雪蘭莪蘇丹沙拉胡丁.阿都阿茲沙經常到雪錫選購錫鑞茶具,以餽贈給到訪的國家元首,或攜帶出國作為禮品。某日,蘇丹到澳洲逛百貨公司時,銷售人員禮貌地詢問蘇丹來自哪裡。

蘇丹回答說:“雪蘭莪。”

銷售人員恍然大悟:“喔,雪蘭莪錫鑞。”

蘇丹覺得非常有趣,因為澳洲人知道雪蘭莪錫鑞,卻不知道雪蘭莪。回國後,蘇丹便決定賜予雪錫“皇家”之名,並堅持他所購買的每一項錫鑞製品,都必須刻有以下字樣:“獲雪蘭莪蘇丹殿下御許”(By Royal Appointment to His Royal Highness The Sultan of Selangor)”。

你知道嗎?

錫鑞

Pewter,合金的一種,其中主要成份是錫。錫是繼白金、黃金和銀之後,第4珍貴的的金屬。

遠古時代的人們已懂得使用錫鑞,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1500年,古埃及的出土文物。中國是第一個使用錫鑞的國家,已有超過2000年歷史。14世紀,歐洲開始廣泛運用錫鑞製品。

錫佔了錫鑞成份中約佔97%,另外增加的少量銅、銻等金屬,使之更加堅固耐用。

由於錫鑞不含鉛成份或任何毒素,被視為製造各種日常器皿、工藝美術品或實用物件的理想原料。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