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避疫少出門肌肉流失 長者家中動起來

(香港訊)在家中做運動不難,只要學懂竅門,刷牙、洗菜也可鍛煉身體。

“臥床3天,肌肉開始流失。”賽馬會流金匯中心經理、高級物理治療師許彩玉如是表示。

Advertisement

有研究指出,

臥床休息1星期會流失12%肌肉量,

3至5星期更流失50%。

她最近遇到一些感染冠病的長者,在醫院臥床7至10數日,回家後“腳軟”跌倒,“最常見是去廁所時,起身一下腳軟跌倒,因為大腿肌力不足。”看到這些個案很擔心,提醒長者要多活動,養成運動習慣。

ADVERTISEMENT

活動量少身體機能變差

許彩玉表示,長者本來已面對血液循環變差、肌肉和骨質流失等問題,疫情下活動量下降,身體機能就更差。社交活動減少亦影響認知能力和情緒。

賽馬會流金匯與賽馬會耆智園、仁濟醫院、基督教香港信義會、鄰舍輔導會合作,於2020年向腦退化症長者的照顧者做調查,70%受訪者表示在日間護理服務停止期間,長者在認知能力(如記憶力、專注力)及活動能力(如步行能力)均轉差,有55%表示長者情緒轉差。雖然調查針對腦退化症長者,但許彩玉認為有參考價值。

“動啊,無論怎樣都要動一下!”許彩玉表示,很多長者經常感到疲倦乏力,因為肌肉正在流失,令人不想動,“但愈不動就愈差,相反的,做完運動會精神一點。”

負重運動過量恐反效果

不過,做運動也有學問,很多長者以為擺動一下手腳、在公園散散步就足夠,“步行是一個很好的運動,可以活動雙腳;配合手的擺動,又運用心肺功能,但只是最基本的運動。”運動有不同類型,除了帶氧運動,她亦鼓勵長者做負重運動,保持肌力。

她說,不便出門做運動,在家也可以做不同類型運動,負重運動如舉啞鈴、橡筋帶運動等,能鍛煉肌力,防止肌肉流失;帶氧運動如原地踏步或跳“十八步”,可訓練大肌肉,提升心肺功能;平衡運動如單腳站立,提升肌肉協調力,預防跌倒;伸展運動可提升肌肉和關節的柔軟度,減少受傷。

她引述世界衛生組織的指引,建議65歲或以上長者,每星期做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以達到降低死亡率、患高血壓和糖尿病風險、改善心理和認知健康、預防跌倒等益處。但要留意“伸展和帶氧可以日日做,負重運動1個星期做2次。” 因為肌肉需要休息,過量會有反效果樂趣。

失肌易跌——長者本來已有肌肉和骨質流失問題,加上疫情令活動量下降,加速身體機能變差,有跌倒風險,不容忽視。
失肌易跌——長者本來已有肌肉和骨質流失問題,加上疫情令活動量下降,加速身體機能變差,有跌倒風險,不容忽視。

高級物理治療師許彩玉

 

 

 

標籤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