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透氣導濕排汗看材質 熱天穿對衣 涼快舒適

(香港訊)想知道不同衣料的特性與用途,第一步要先了解衣料從哪裏來。

香港理工大學紡織及服裝學系葉曉雲副教授

Advertisement

香港理工大學紡織及服裝學系葉曉雲副教授解釋,就成分來說,衣料可以簡單分為3大類別:天然、再生及合成物料。

棉親膚麻透氣蠶絲軟

“任何取材於自然界,並經過加工,但沒有改變它的化學特性,都能稱為天然物料,當中又可以分為植物類和動物類。”

她指出,植物類就是最常見的棉、麻,主要以植物纖維素構成,棉質相對親膚,同時十分吸水(吸汗);麻質較粗糙,親膚度不及棉,但透氣度強。

ADVERTISEMENT

“至於動物類的天然物料,如蠶絲、羊毛等,質地相對柔軟且延展度高,不過由於它們的主要組成部分是蛋白質,在使用和處理上都要更注意,尤其要避免日曬和使用含酶清潔劑。”

第二類衣料是再生物料(regenerated fibre),它的原材料都是來自植物,如樹葉、樹皮等,經過一系列加工與化學處理,出來的布料會具有原本植物的特性。

以嫘縈(rayon)作例子,將植物的纖維素經化學處理再抽壓成絲,既有植物那種吸水度佳的特性,而因纖維經過處理,出來的絲線可以更幼細。

最後一類為合成纖維(synthetic fibre),所有原材料都是經合成而來,最常見的有聚合物製作而成的尼龍(nylon)、石油副產品的滌綸(polyester)等。

現在除了單一成分,很多衣料也會選擇混紗,即結合多種纖維製作布料,如棉混嫘縈、棉混聚酯纖維等,讓衣服能擁有多種特性。

衣物成分
查看纖維成分標籤(fibre content label),可以清楚知道衣物的材料成分,以及不同成分的百分比。

種菌測試
出汗後,衣服容易成細菌溫床,以種菌方式可測試衣服含菌量。

透氣看布料厚薄密度

她解釋,一些衣料特性的常見衡量標準。在夏季衣料中,最常聽到的莫過於透氣度、吸濕或排汗能力。

透氣度,即air permeability,指空氣從布料一邊到另一邊的效率。

當問到哪一種成分的布料相對透氣,紡織及鞋類高級技術趙思敏經理表示,布料成分跟透氣率沒有太大關係,反而是要看布料的結構,即厚薄和密度。

“以一塊棉布和合成纖維布作例子,假設兩者的厚度和密度都差不多,那它們的透氣度其實也相差無幾。”

至於“透氣”如何幫助我們達到涼爽?她表示,人體有多種散熱方式,其中包括“對流散熱”。空氣作為帶走熱的媒介,當環境溫度低於體溫,比身體低溫的空氣經過皮膚,就能帶走部分的熱。

“如果穿着不透氣或太過貼身的衣服,對流作用則難以有效運行。”

布料只吸不排難散熱

至於吸濕、排汗能力。葉曉雲表示,以衣料來說,“吸濕”和“吸濕排汗”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如果單講“吸濕”,那大部分時候是指物料本身能吸掉多少水分或濕氣。如毛巾、棉布等質地,一碰水就能馬上吸掉水分;尼龍布料則不易吸水,不能有效把水儲存到纖維之中。

她指出,但如果是“吸濕排汗”,這裏“吸濕”就是指把皮膚上的水分(即汗)“運輸”,離開皮膚表面,並馬上透過衣料把水分快速以蒸發的方式排至空氣之中,完成“排汗”。這裏的“吸濕”就沒有把水儲存在纖維之中之意。因此與其說是“吸濕排汗”,或許“導濕排汗”更為準確。

另一位紡織及鞋類技術呂晶經理表示,如果是單純“吸濕好”,如棉布毛巾等,布料纖維會牢牢“抓住”汗水,布料不易乾,只吸不排,身體無法透過水分蒸發的方式散熱,難以感到涼爽,甚至會覺得更侷。

“而麻或一些密度低的合成纖維,輕薄‘鎖水’,能有效把汗水導出,離開皮膚,保持乾爽;同時又能增加汗液與空氣的接觸面,快速蒸發從而散熱。”

天然物料不容易過敏

3名專家都表示,選取什麼成分的衣料,應視乎環境、用途和個人喜好。

比如說,追求親膚度,同時不算多汗的話,天然的棉布會比較適合,它們吸水度好,能讓皮膚保持乾爽;而天然物料,不易導致過敏。但如上面所述,汗被布料纖維“抓牢”,不易“散水”,因此做運動或本身大汗的話,布料有可能變全濕,“貼”在皮膚上,反而變得不舒服。

如果是運動或耗體力的戶外活動,可以考慮布料組織較疏,同時較薄的合成纖維或麻質,出汗後,汗液能通過孔洞散到空氣中,透過汗水蒸發散熱;組織較疏、較薄也同時代表透氣度好,能透過空氣對流進一步散熱。

很多人,尤其長輩都會說“百分百純棉’衣服最好,因為純天然又吸汗,如果衣料攙雜了尼龍或其他合成纖維,就會變得“好侷”。

葉曉雲則認為,影響一件衣服舒適度與穿着感受的原因有很多,不一定只是衣料成分,衣料的組織也會有影響。如果一件以合成纖維製作,同時組織很密的衣服,它不吸水、不透氣、不排汗,猶如套上一層塑膠,會“侷”也是無可厚非。

“相反的,如這件合成纖維料的衣服組織疏且薄,透氣度與‘導濕排汗’能力也會很好,能成為適合夏天穿着的涼爽衣物。”

加銅線銀線抗菌 衣料加礦物粉散熱

要達到涼感可以有多種做法,例如在衣料加入礦物粉,利用傳導方式帶走熱,情況就好像將金屬匙羹放於熱飲內,熱力隨金屬傳導散走。

理大紡織及服裝學系葉曉雲副教授表示,但當到戶外逗留比較長的時間,身體溫度與外面溫度相差變小,身體透過傳導方式散熱效果會沒那麼明顯,涼爽感覺就會不大,甚至消失。

各品牌各有處理技術

紡織及鞋類技術呂晶經理則表示,各個品牌有自己的衣料成分組合與後處理的技術,也分別為其“涼感”技術命名,但實則大同小異。

“不少品牌會委託獨立公證行,做多個指標的測試,但一般並不會把這些數據公開,難以透過公開資訊,例如標籤,獲悉或比較哪種衣服比較‘涼’,一般人只能透過品牌聲稱的功能,以及用家評價來做選擇。”

標榜自家有抗菌功能

額外一提,愈來愈多品牌會標榜自家衣服有抗菌功能。紡織及鞋類高級技術趙思敏經理解釋,汗液裏有水、鹽和皮脂,經過細菌分解後,會產生一種名為異戊酸的物質,並產生汗臭味。

“如果衣料能夠抗菌,就能避免異戊酸的生成,減少難聞的汗味。”

抗菌也有多種方式,如在紡織時加入銅線、銀線,或加上一些抗菌工序處理,例如在衣物上覆蓋抗菌塗層等。

無法排汗散熱 穿錯衣毛囊發炎中暑

天氣炎熱,穿衣第一重點為散熱排汗。

當衣料無法有效排汗,汗液在皮膚表面積累,一些油脂、水分、鈉覆蓋在身體上,容易導致汗斑、毛囊發炎、濕疹等問題。

身體如無法有效散熱,急症科鍾詠詩醫生表示,有可能導致體溫過高,甚至中暑等問題。

運動流汗帶衣服替換

她建議,選擇輕薄透氣、剪裁寬鬆、密度較低的衣服,以及因應不同運動需要,穿着合適的運動裝束;同時也應避免選擇大面積裝飾或不透氣印刷的衣服。

“戶外運動或流汗較多的話,可多帶一件衣服替換。如長期暴露在紫外線下,則可以多攜帶一件防UV薄外套,有需要時穿上,減少紫外線直射皮膚導致健康問題的風險。”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