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馬地方

退休教師從小收集 1.7萬紅包封是寶

(居林5日訊)退休中學教師李雪瑩從小對紅包封情有獨鍾,數十年來不斷收集紅包封,目前累積數量已超過1萬7000個,可稱為大馬“紅包封發燒友”佼佼者。

Advertisement

李雪瑩(64歲)受訪時說,她在小學時被設計漂亮的紅包封吸引,從此愛上收集紅包封,多年來樂此不疲,她相信繼續保持下去,收藏數量有望突破2萬個。

多是贈品花費不大

ADVERTISEMENT

她說,收集紅包封花費不大,一般上配合佳節,商家都會贈送,而精品店售賣的紅包封價格也不高,她的家人若拿到設計特別的紅包封,也都會轉送給她。

“我收集的紅包封款式種類繁多,包括生肖、藝人、花卉、百家姓、卡通人物、雙佳節、吉祥物(黃梨、柑、財神爺、壽星公、元寶)和吉祥字(單字、雙字、成語)等。”

她說,當中以“福”字為主題的紅包封款式最多,約有千多個,非常應景,而且不會過時。目前,在她的珍藏中,最珍貴的是50年代製作的紅包封,現今是有錢也不易買到。

李雪瑩收藏的紅包封主要是國內商家所派發,如銀行、超級市場、保險公司、酒店、唱片公司、油站、航空公司及電訊公司等。此外,她偶爾也會在親友協助下,獲得一些國外印製的紅包封。

不同年代設計各異

多年收集紅包封,李雪瑩也掌握了我國紅包封發展的趨勢。她說,大馬在50年代使用的紅包封尺寸較小,紙質薄,高8公分及寬5公分,主要用來裝硬幣,設計較土氣。

“到了60年代換成長方形,色彩暗淡,70年代換成燙金吉祥字圖案,同時推出塑膠封,不過很快就被淘汰;到了80年代,設計越來越精美,圖案千變萬化。來到90年代,尺碼變大,高16公分及寬8公分,鈔票放入無需折,而色調也開始突破,有黃、橙、棕、米及金色等,還推出卡通人物主題來迎合小孩。”

她說,進入千禧年後,紅包封設計變化更大,有立體圖紋、拼圖連接及剪紙等款式,質料方面也出現罕見的絨布或紙皮等,大放異彩。

保持熱忱只換不賣

李雪瑩笑言,數十年來收藏紅包封的熱忱沒變,一有新發現,她依然會非常雀躍。她舉例,今年1月18日《星洲日報》與霸級市場配合推出的巨型紅包封,就讓她如獲珍寶。

她所收藏的紅包封都是非賣品,只換不賣,目前她和國內的紅包封發燒友通過社交媒體臉書聯繫,彼此經常交換心得,而收集紅包封的花費並不高,可說老少咸宜。

她補充,在眾多收藏中,她最喜歡1997、1998及1999年國內商家配合雙佳節推出的紅包封,有關設計青紅相輝映,凸顯出大馬民族文化特色,非常難得。

 

 

標籤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