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馬國內地方

近半世紀迄立大山腳 南盛行布莊走入歷史

(大山腳31日訊)大山腳歷史最悠久、在市區巴剎街迄立近半世紀的《南盛行》老布莊,後繼無人,加上生意也大不如前,老東主原定在今日結束營業,消息傳開後,街坊與老顧客紛紛上門了解情況及表達內心的不捨,老東主也因此展延至農曆新年前才結業,屆時承載一代人記憶的老店從此走入歷史。

Advertisement

延至春節前結業

七、八十年代,是大山腳巴剎街最旺盛時期,當地有逾10間布莊林立,因此巴剎街當時被稱為“布莊街”。時過境遷,如今大山腳市區包括《南盛行》僅剩3間布莊。

ADVERTISEMENT

年屆八旬的南盛行布莊有限公司老東主王炳春,對於經營已久的布莊即將結業,感慨萬千,也萬般不捨。雖不舍,但他不覺得可惜,因為自己是時候休息了。

“我不會想太多,也沒有什麼好可惜的,人終究要改變,我也是時候休息了。更何況子女們也一直要我退休,多點時間在家。”

經營餅鋪10年轉賣布

王炳春是威南淡汶人。1962年,他與友人來到大山腳創業,開了一間餅鋪。經營餅鋪10年後,即1972年他決定與兄弟一起搞賣布生意,聯手開辦《南盛行》布莊,就此開啟了他的“布莊人生”。

王家兄弟一起打拚多年,直到2004年,兄弟有的退休、有的轉行,只剩下他獨撐布莊生意至今。

王炳春接受本報專訪時說,布莊已是夕陽行業。他回憶說,七八十年代時期是布莊的“黃金時期”,而當時他也擴張業務,開了2間店面,生意做得很大。

“七八十年代可說是最旺時期,我們無論進了什麼貨都能銷出去,店裡每天都站滿了顧客,人來人往的,非常熱鬧。為了應付顧客的需求,我們後來多開了一間店。”

後來因為一些因素,他們把其中一間店關了,留下這間最老的店面。至於其餘的布莊,倒閉的倒閉,改行的改行,目前餘下最後3間,一旦《南盛行》關閉後,只剩下2間。時代的改變帶來經濟上的衝擊,加上孩子們個個事業有成,王炳春才決定結束布莊生意。他從年輕到老在布莊度過的美好回憶,往後只能留在記憶裡了。

見證大山腳演變

王炳春:顧客變朋友

《南盛行》布莊的招牌高掛在大山腳巴剎街46年,招牌上的字體經過數十年的風霜雨露,但還清晰可見。這間老布莊與老東主王炳春,同樣見證了大山腳的人景物的發展演變。

王炳春說,40年前的大山腳市區如今變化很大,以前這里有巴士總站,人來人往,許多來自雙溪大年、居林、太平、華玲、北海等地的顧客,都會來大山腳市區購買布料。

隨著巴士總站遷移后,人潮就逐漸少了。如今,市區停車位不足,很多顧客都不願到來消費,也間接影響了商店的生意。

“大山腳市區如今還面對外勞氾濫的問題,余水清路、火車頭街等老街有很多外勞開店做生意,假期一到整條街可見成群的外勞走動,很多顧客都因此不願來這裡購物。”

外勞氾濫影響客源

《南盛行》原定今日關門大吉,但後來考慮到農曆新年來臨,所以選擇在新年前才結業。店裡的布料以廉宜售出,很多顧客得知後,紛紛前來向王炳春了解情況及表達內心的不捨。

大山腳市區對在此生活了數十載的王炳春來說,是一個充滿感情的地方。除了在此經營生意,他還結識了很多朋友,日後既使結束了布莊生意,他還是會像往常一樣,回市區找老朋友喝茶。

經營了數十年的生意,很多顧客已變成了他的老朋友,以前在店裡奔跑的兒孫都已成年,這些都是王炳春念念不忘的印記。

缺接班人 成衣便宜

布莊成夕陽行業

布莊業會成為夕陽行業,王炳春受訪時道出了種種原因,其中一個就是沒有接班人。

他說,每個老行業都會面對接班人問題,布莊也一樣。布莊與裁縫是相連關係,裁縫師少了,布莊的生意也跟著少了。

“我以前有很多顧客都是老裁縫,這些裁縫都面對沒人接班的問題,他們老了就不做了,所以布莊生意也間接受到了影響。”

另一個因素就是中國的開放,便宜成衣湧入市場,布莊首當其衝受到影響。

“無論成衣的品質好不好,現在的消費者都是以廉價為先,比起裁縫的工資,購買成衣較便宜,所以很多人都寧願選購成衣。”

他說,以前布莊顧客多為華裔,但如今華裔顧客只佔少許,僅靠巫裔顧客撐場,尤其是住在鄉區的馬來人,還是會自己買布做衣服。

在生意旺盛時期,《南盛行》的員工多達20人,每天從早上8時開始營業至晚上10時,在生意衰退後,如今就只剩下王炳春夫婦及其女兒在看守。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