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即时国际

農民種地要先交錢? “上邊讓我斂錢我就斂錢”

4月22日,據“中國三農發布”報道,內蒙古自治區開魯縣多位種植戶反映,有鎮、村幹部阻止他們下田耕種,種地要交錢,而此前他們已簽訂了土地承包合同。

報道的視頻顯示,開魯縣建華鎮雙勝村村委會一名副主任阻攔種植戶春耕時稱:“110來又能咋地,上邊讓我斂錢我就斂錢。”此外,建華鎮還有鎮幹部阻止農民耕地,強力要求扣車。該鎮黨委副書記、政法委員紀雲浩在報道中稱:“別找我,我不懂法!”

Advertisement

荒地變耕地就要交“增補承包費”?

按鎮、村幹部的說法,這些種植戶目前有兩個選擇,要麼交“增補承包費”,要麼解除承包合同。那麼,衝突何以產生?啥是“增補承包費”?

原來,十幾年前,村民承包的這些土地,還是少有人問津的荒地,當時承包價格也比較低。村民告訴記者,土地承包費他們已經交齊了。從村民提供的土地承包合同上記者看到,土地的承包期從2004年3月20日開始,為期30年承包費分批次繳納,在2022年就已經全部結清了。

記者注意到,土地承包合同附件所顯示的叫牧場圖,這塊總面積6000畝的土地耕地只有110畝。村民告訴記者,當初他們承包這塊地是為了養牛種植飼草,當年這裡除了少部分是耕地林地之外,絕大部分是鹽鹼荒地。

ADVERTISEMENT

為了在這些地上種植牧草,種植戶投入很大。拉土、平地打井、接電、種植耐鹼固氮的紫花苜蓿、牧草喂牛、牛糞養地,經過十幾年的努力,昔日的不毛之地變成了水澆田。

當地政府有關人員表示,從荒地變成耕地,土地增值了,自然要交“增補承包費”。這個邏輯讓人看不懂,荒地變成耕地不假,但這不是因為國家政策的變化所致,也不是自然條件變化所致,而是承包人努力經營的結果,前提和過程豈能忽略?

當地發布最新通報

4月23日,開魯融媒發布關於“中國三農發布”報道“內蒙古開魯縣蹊蹺的增補承包費”相關信息的情況通報,通報內容如下:

2024年4月22日,“中國三農發布”報道了“內蒙古開魯縣蹊蹺的增補承包費”相關信息,開魯縣委、政府高度重視,針對報道反映問題,第一時間召開縣委常委(擴大)會議,組織開展調查核實,現就反映情況通報如下。

一、關於“蹊蹺的增補承包費”問題。報道所反映問題的背景是開魯縣作為上級確定的新增耕地高效利用試點單位,針對“國土三調”較“國土二調”新增加的耕地開展的高效利用試點工作。報道中提到的“增補承包費”,是開魯縣新增耕地高效利用試點工作採取的處置方式之一,即由村集體對新增耕地收取的有償使用費。

二、關於“阻攔不讓種地”問題。建華鎮雙勝村實施試點工作過程中,一部分新增耕地大戶不願交納費用,導致已交費用的農戶產生攀比心理,由此產生了阻礙翻地行為。目前,通過縣鎮村三級協調化解,該村群眾已同意採取訴訟方式主張權益,解決矛盾問題,確保不再有阻礙翻地整地、貽誤農時等行為發生。

三、關於個別基層幹部對待群眾態度蠻橫、言語粗魯的問題。針對報道中反映的個別基層幹部對待群眾態度蠻橫、言語粗魯、工作方式嚴重不當的問題,開魯縣委已給予該鎮黨委副書記免職處理,並由縣紀委監委給予其黨內警告處分;縣紀委監委對該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副主任分別給予黨內嚴重警告處分。對可能存在的其他違紀行為,也正在開展調查。

來源:北京青年報

標籤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