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馬新型冠狀病毒國內地方

輔導師:別亂聽人家講 疫苗疑問應慎查證

(大山腳25日訊)心理輔導師李馨君說,人們在疫苗注射課題上,勿憑感覺下判斷,而應通過官方及正確的各種管道,從科學及醫學角度去探究;如今在面對注射疫苗後的未知情況,人們會感到恐懼和害怕,仍是正常的心理反應。

她向本報記者分析說,當冠狀病毒出現後,一開始病人是無藥可救的,大家都陷入一陣恐慌,每個人都希望有疫苗可以抵抗病毒侵襲,這是人本能的求生心理。

Advertisement

如今疫情發生已近一年,經過一段時間觀察,人們發現感染冠病後不會馬上死亡,還有不少痊癒的例子,因此開始抱著僥倖的心理,覺得不需打疫苗也無所謂,因為相比對注射疫苗後的未知數,人們心理更加恐懼,這也是正常的。

“人在遇上未知的事情時,會產生一種自我保護的意識,尤其是在對疫苗認知不全的時候,人會害怕失去依靠、也不知該聽誰的。”

她說,本來習于為常的生活,因改變而讓人有所畏懼,從沒有疫情到活在疫情當中,到習慣新常態,如今疫苗出現又有了新的改變。

針對一些民眾對注射疫苗產生反抗心理、引發的不安情緒,而選擇不登記或採取觀望態度,李馨君接受本報專訪時透露,人一旦在認知不全下會產生恐懼、想要抗拒和逃避,有僥倖心理的人不想改變或會胥視情況而定,認為自己不一定會受感染,所以打疫苗的逼迫感就越來越少。

ADVERTISEMENT

李馨君:人們面對疫苗注射未知的害怕,實屬正常。

勿信感覺應查數據

當疫苗出現後,網上及各個頻道及地區,開始有醫生及民間質疑疫苗生產商的動機,從恐懼、擔心到疑惑,甚至還出現了陰謀論。

“在這種陰謀論越傳越廣後,大家開始懷疑疫苗的有效性,及導致很多壞處(副作用),而開始陷人另一輪的掙扎。”

她說,她和同事談起疫苗注射課題,認為人們不應只相信自己的感覺,而應認真的去探究美國、德國等國制造疫苗的過程與數據,從科學及醫學角度去作判斷。

她指出,在台灣有一些醫生人民提出質疑,因為注射疫苗後當地發生一些負面事件,人們便把它歸咎於疫苗,但台灣當局已作出駁斥,但人民卻更加恐懼。

“事實上,翻開人類史與醫學史,不管是哪一種疫苗面世,都不是100%有效的,畢竟科學里頭總有人未知的因素存在。”

別讓恐懼堵住邏輯 接種疫苗護己助人

人在面對未知的不安與害怕實屬正常反應,那是人類自我保護的意識,但害怕之餘還是要學習去面對。

李馨君認為,針對疫苗的課題,大家可以平靜的去思考及和人討論,把疫苗的好處與壞處列下,再通過正確與官方的管道,去比較或與自己相信的人進行討論,再作判斷,切勿相信非正式管道的社媒發出的疫苗資訊。

“我們打疫苗不只是考慮對個人的好處,其實也是為了別人,因為打疫苗的人越多,冠病的傳染率就越低。如果受感染的人數越多,既使沒有導致死亡,但我們的醫療體系也無法再支撐下去。”

她說,往正面想,人們應該抱著打疫苗除了為自己,也為顧及他人健康的使命,讓大家早日重回正規生活,共同為這目標而努力。

“當我們對一件事情有更多認知時,恐懼會減少;當不安舒緩了,邏輯思考才能運作。”

情緒若陷焦慮請求助

李馨君提及,疫情的新常態給人很多不安與焦慮,不能與人社交、不能外出、不能去學校等限制,這與人的基本需要是有所抵觸的。

“這種種的限制壓迫著人們的情緒,使到更多人感到焦慮不安,尤其是在疫情期間,這類情緒困擾者明顯增加,雖非與冠病有直接關係,但在婚姻、親子等關係上一樣受影響。”

因此,她呼吁出現情緒困擾或歇斯底里反應的民眾,可向一些心理輔導中心如檀香愛心福利中心、Befrienders、衛生部與婦女部輔導熱線等,尋求咨詢與傾談。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