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跌打醫師 醫武兼備 學新技術 中西醫互補

呂烈醫館有超過51年歷史。呂玉英(左)傳承了爸爸呂烈的醫術和武術,武館工作則交由弟弟呂德榮(右)負責。

(香港訊)記者在醫院、西醫診所林立的九龍城找到兩間歷史悠久的醫館,館中的資深中醫醫武雙全,可能是碩果僅存的港版黃飛鴻。

Advertisement

“師傅,如果我有本事走上8層樓梯,我就不用來找你醫腳啦!”今年60多歲的呂烈醫館第二代負責人中醫師呂玉英,憶述1970年代一個有腳傷的病人向爸爸投訴醫館位置不理想。

“醫館於1969年開幕,起初位於現址大廈的8樓。由於大廈沒升降機,爸爸有時會借用當時地舖一間小店的空間來治理行動不便的病人。”後來小店結業,呂烈於1983年買下舖位開館,顧客便不用再受爬樓梯之苦。

教功夫通常都會跌打

呂烈是著名鴻勝蔡李佛拳派的教武師傅,在空餘時間授武。呂玉英說,數十年前,教功夫的人通常會跌打,原因是他們常切磋而受傷。

ADVERTISEMENT

不過,她說,爸爸的跌打技藝不是從其蔡李佛師父崔章所學,而是學自崔章的一名蔡李佛徒弟。呂玉英是呂烈的大女兒,除練得一身好武功,小學時已開始在醫館學師,在爸爸身邊做小助手、傳承醫術。

當年她的實習機會不少,師兄弟練拳受傷都由她來治理。不過,醫館主要客人其實是區內一班“大力士”。

“醫館位於九龍城,以前附近有機場,有很多從事物流業的人幫襯。他們從事體力勞動,時有損傷扭傷。”

不少跌打醫館都會擺放人體骨骼模型,方便向病人解釋傷勢。“當年我學師時沒這些模型,又未有互聯網,對人體骨骼的認識都是靠爸爸口耳相傳。病人斷了鎖骨他便指給我看,邊做邊學。”

她說,爸爸起初會先處理好八成的治療工作,把餘下兩成交給她善後。隨之她醫術進步,所負責的部分便愈來愈多。香港找吃艱難,呂玉英長大後也不能像電影中黃飛鴻般專心懸壺濟世、行俠仗義,大清早要往區內的製衣廠工作,下班後才回醫館幫手。

因疫情改為網上教學

1999年實施的《中醫藥條例》規定,完成全日制課程、通過執業試才可在港成為持牌骨傷科中醫。

呂玉英說,當時不少老中醫受影響。“條例容許有最少15年執業資歷的醫師豁免考試,我和爸爸雖獲豁免,但治療方法卻多了很多限制。”

她說,以往跌打師傅會自製跌打茶、跌打丸給病人口服。“我們當年沒有專修內科,之後沒有再開口服藥給顧客。”

她說,新規管對病人有更多保障,中醫看症時亦格外留神,註冊後也要按例不斷進修,最近因疫情改為網上教學。

“課堂中接觸很多爸爸當年沒教的東西,除了解剖學,還有紫外線燈等輔助儀器。”

香港以往武館林立,上世紀70年代常有比武的消息,呂玉英爸爸的武館也有派員參加,間接帶動了跌打醫館的知名度。呂玉英說70年代市民對西醫還未有很大信心,一般人仍依賴跌打。但隨之急症室服務普及,跌打醫館處理急症的角色漸被醫院取代。

“自此,市民有外傷會先往急症室,之後再來找跌打師傅調理。我們已很少處理骨折的新症了。”她憶述爸爸以往替傷者駁骨時,正位、敷藥後會用木板固定有關部位讓筋骨癒合。

“這方法要求傷者不可胡亂拆走木板,但用來治理小朋友會有點困難;還是鼓勵他們往醫院打石膏,保證拆不到!”

呂玉英(圖上)傳承了爸爸的醫術和武藝,小小年紀已參加國術表演。

1983年醫館地舖開幕時,在電影中飾演黃飛鴻的關德興(前排左三)也來剪綵。

陳年跌打酒:醫館收藏了父親當年製作的跌打酒。

父教授跌打要求嚴格

面對時代轉變,她說,當年爸爸想法開明。“他可憑觸覺檢查病人的關節是否成功復位,但有需要時也會叫傷者照X光,因他認為應善用科技去保障傷者利益。”

她說,爸爸當年在區內有個西醫朋友,會互相介紹客人。“爸爸會把骨折、出血的新症推介給這個朋友,而對方又會把扭傷、瘀腫的病人轉介給爸爸。”

呂烈在2005年辭世,呂玉英便接管醫館工作。“沒辦法,我是長女,一定要承繼爸爸衣缽。”

呂烈育有5女1子,呂玉英是大家姐,和排行最細的弟弟呂德榮分別接手發展醫術和武館的工作。

“做家姐責任好大,面對家族使命壓力不小。”

她說,父親沒收其他跌打徒弟,所以對她特別嚴格。

“他教功夫要求高,要求我們馬步要站穩;而他教授跌打時,對手法手勢、力度亦很執着,為我打好了基本功。”

骨傷科工作體力要求高,甚少有女性入行。呂玉英習武多年,優勢除了力量充沛,亦比男中醫較方便接觸女傷者的敏感部位。

跌打受規管禁打廣告

醫師會用跌打酒或跌打油在病人的瘀腫患處按摩,並貼上敷料消腫去瘀。以往不少跌打師傅會自製跌打酒和敷料,學武之人都有自己的獨門招式,而每個跌打師傅都有自家的敷藥處方,會按個別傷者的受傷程度、類別而用藥粉開水混合出敷料。貼敷料和學功夫一樣,欲速則不達。

“貼敷料要貼在患處起碼8個小時,才有足夠時間讓藥力滲透。”

學功夫要有恆心,傷者接受治療也要有毅力。呂玉英說,療程一般要敷3劑藥。

“有些人敷了一劑後,見痛楚紓緩以為痊癒便不再複診,結果未能根治;也有些人敷一劑後以為無用便不再來。其實敷藥是個過程,每次複診都要調整分量,病人和醫師間要彼此信任。”

她說,骨傷病人以熟客居多。“大家像交朋友,你做得好下次會再找你,甚至介紹朋友來。”

她表示,跌打受法例規管,不能賣廣告。

“我們的醫館並非位於旺區,多年來是靠武館舞獅出隊,或參加社區派米活動時送贈跌打油讓人認識。”

她說,全日制中醫學生畢業後,大多會選體力要求較低的針灸、內科範疇執業,很少人會專注發展較吃力的骨傷科。她自己的女兒對醫武都沒有興趣,慨嘆香港新一代喜歡武術的人不多,同時兼備骨傷醫術的人更買少見少了。

自家研發 註冊跌打油圓父遺願

40多歲的呂烈兒子呂德榮說,父親當年的心願是發行自家研發的跌打油。

“政府對製藥要求很高,要通過測試和註冊,令不少多年前曾自製跌打油的醫館卻步。爸爸離世後,我便努力研究相關要求,開設一所小型藥廠生產,終於成功向衛生署註冊。”

他說,數十年前盛行用草藥浸泡跌打酒,“跌打酒易揮發,只能保存一年半載;為方便在市場上行銷,便改用藥粉研製跌打油,可存放約3年”。

經歷分享

鄭傳勳

中醫:殺傷力大

生活勞損是最強對手

“很多人都這麼說,未學功夫先學跌打。”

今年70多歲的中醫師鄭傳勳於中學時代學習詠春時,在師兄弟口中聽了這句話後便開始對跌打感興趣。中學畢業後他隨父親打理生意,公餘時在當時香港的中醫外科醫學院學了4年跌打。練拳時有同門受傷,他的醫術便大派用場。

後來,因愈來愈多同門找他治理日常生活的意外扭傷或工作勞損,“有同門跟我說,不如你開間醫館啦!”

近年多了低頭族病人

鄭師傅的醫館在九龍城設立了幾十年,見證社區變化。

“以前館附近是啟德機場,不時有外國人來拜訪,但不是來求醫。他們是學習詠春拳的,見我門口招牌寫有詠春字眼,專誠來和我打招呼。”

他說,醫館客人以東九龍的居民為主,主要是熟客,近年卻多了印度和巴基斯坦人來求醫。

“他們多從事勞動工作,被我醫好後又介紹同鄉來。”隨之交通方便,有顧客甚至從東涌遠道而來。

詠春拳會攻擊敵人眼睛、頸、下陰等弱點。

鄭師傅的詠春學生Chris Collins在電影《葉問4》中飾演美國海軍陸戰隊空手道教練,在一幕飛踢葉問時,便曾被拳打中下陰,傷勢甚重。但相對起武林高手,鄭師傅說生活勞損才是“最強對手”,殺傷力不可看輕。

“求診的傷者主要是意外扭傷、勞損居多。例如廚師每天拿沉重的鐵鑊,手肘會容易勞損。”而近年便多了患者有頸梗膊痛,不少是因長時間低頭看手機所致。

鼓勵顧客病向淺中醫

在詠春木人樁法中,有不少腿擊對方膝關節的招式,而膝關節在生活中也是弱點。“長時間站立的餐館樓面,以及經常上落樓梯巡樓的保安員會容易傷膝。”

作為專治骨傷的中醫,鄭師傅也避免不了“受傷”。

“我每天看診10個患者,每個做20分鐘,

手指也會勞損。唯有自己幫自己搽藥啦!”

他鼓勵客人病向淺中醫。

“拖延只會愈來愈痛,療程也會加長使自己辛苦。有傷就趕快治好它!”

懂多一點

周代已有跌打療法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料庫顯示,擅長應付急性外傷的跌打療法可追溯至周代,2014年被納入香港首份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醫師會用手法替患者作骨折復位,以及用跌打酒、敷藥治理扭傷瘀腫。

以往,廣東人跌倒、被打傷後流行說“看跌打”,相信是“跌打”一詞的來源。

註冊中醫須通過執業資格試

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表示,《中醫藥條例》於1999年實施後,完成5年全日制課程、通過執業資格試才可申請成為註冊中醫。當年條例實施時為醫師提供過渡安排,凡於2000年1月3日已在香港執業的中醫,可在指定的申請期內向中醫組申請成為表列中醫;而2000年1月3日之前,連續執業達15年的表列中醫,可獲豁免參加執業資格試及註冊審核,直接申請為註冊中醫。

註冊中醫和表列中醫執業範疇相同,包括骨傷科、內科和針灸等,分別是表列中醫不可處方部分訂明的有毒藥物,以及所簽發的病假紙會視乎個別僱主承認與否。

 

 

標籤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