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

貿消部:假貨真賣不只網店 實體店為收入也售膺品

(汝來14日訊)國內貿易及消費事務部執法組主任拿督依斯幹達表示,近期有民眾遇網絡商家欺詐,即以膺品當作真品售賣予消費者,但也有一些消費者明知是低價的冒牌貨,為了滿足個人欲望而選擇購買冒牌貨。

“確實有一些不良商家,為了賺取牟利會做出這樣的行為,尤其疫情期間,網上交易增加後,我們也接獲不少貨不對辦的投報。”

Advertisement

 有人寧買膺品滿足虛榮心

他披露,這些低價的冒牌貨,大部分是從中國引入,不良商家會把這些引入的劣質產品,改頭換面貼上名牌商標,再以名牌的價格在市面上售賣。

“如果物品網上價格與實體店價格相差無幾,消費者不一定能辨出真偽,但也有人為了滿足個人虛榮心,明知是冒牌貨也照買。”

依斯幹達今日在“貿消局銷毀膺品”活動上說,不僅網賣會出現膺品,執法單位展開的行動發現,一些雜貨店或在住家單位,因疫情生意不好,為了增加多一份收入,也會借機向民眾售賣膺品。

ADVERTISEMENT

他說,這段期間,執法當局在雪隆一帶取締不少類似的案例,目前當局也會名牌商的配合,找出制作冒牌貨的批發商或貨倉,以杜絕膺品在市場上出現。

在今日的銷毀膺品活動上,從名牌包、球鞋及名酒,再到手機零件及玩具,應有盡有,現場猶如一個小型展銷會。在依斯幹達的帶領下,官員們也把這些起獲的膺品,一一丟入攪拌機銷毀,避免這些冒牌貨流入市面上,損害消費者的利益。

為滿足個人虛榮心,有些消費者明知是冒牌貨也照買。

依斯幹達把膺品丟入攪拌機銷毀,避免這些產品流入市場。

依斯幹達披露,當局今年在全國各地檢查73萬1102個單位,共取締9448宗各種案件,起獲7409萬令吉的物品。

抵觸相關條例的商家包括雜貨商、批發商及工廠,當局也根據6772宗案件開出1968萬令吉的罰單,另外涉及35宗案件的商家們,也因抵觸法令被控上法庭,總共被罰款742萬令吉。

他提及,在今日涉及2822個案件的膺品中,全都分別抵觸1987年版權法令、2011年商品事務法令及1999年消費人保護法令等,它們將會以不同的方式轉為政府的收入。

他說,透過各種方式的取締成效,當局截至今年11月,共為政府帶來1450萬令吉收入,作為政府的稅收。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