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詩堅:研討學院合併 大藍圖應涵蓋高等教育

(檳城10日訊)在學術界擁有豐富經驗的韓江學院名譽院長拿督謝詩堅博士認為,政府應該將教育大藍圖的規劃延伸至大學,包括教育課程將區分清楚,或擬定完好的大專院校合併政策。

他說,由於政府擬定的教育大藍圖只針對小學以及中學的教育制度做規劃,並沒有把大學歸納在內,叫國內的學院該何去何從?

Advertisement

他直言,我國的教育系統屬於開放式,但在小學階段並不開放,全部都受到政府管制,稱之為國民型小學。

全國擁有高達六七千所國民小學,華小佔了1294所,其中包括國際學校。“國際學校的統計很籠統,原本有70多所,政府批文至今已達到100所,裡面有小學、中學和大學預科班。”

大專院校主要分成4類,即學院、大學學院、私立大學和公立大學,已註冊的學院有400多所,大學學院20至30所,私立大學則有25所,而公立大學也有二十幾所,總共有多達600餘所大專院校,並不缺學府。

他說,敦馬哈迪醫生80年代開始將大專院校實行全面開放,主要目的是提倡雙聯課程、使無法進入國立大學或不夠經費出國留學的學生,能夠在國內學府就讀。

ADVERTISEMENT

應檢討大專學府是否過多

“由於當時的需求量很大,促使許多人開辦學院。然而,除了國立大學之外,從未聽過學院人數爆滿,就連獨中也一樣。這意味教育學府是否過多,乃有待檢討。”

他補充,為了尋求更大的合併機會,將規模小的學院合併成大的,不僅可控制大學的數量,而且較容易陞格為大學,提升名聲以及設備等之餘,對學生有也有好處。

他聲稱,合併是一個新方向,但是國內共有幾所學院已經成功卻是個未知數。在合併尚未看到績效之前,另一邊廂卻出現廈門大學等國際分校陸續進駐我國。

“近幾年來,已有逾10所大學在國內開辦。國際大學靠著他們的名氣分一杯羹,可說是輕而易舉。對於沒有名氣的學院,就得面對生存的掙扎。”

此外,學生在選擇大學時,都想進入有優勢的學府,包括三大訴求:學校素質、獎學金和文憑價值。可是,在無法順應個人需求時,只好退而求其次,試問我國教育要怎麼尋求突破?

素質獎學金文憑價值

學府須滿足學生3需求

區域教育中心是我國政府的理想,不過,政府引進的中國學生卻不到一萬人。謝詩堅說,以往中國籍學生前來大馬唸書,僅把這裡當作踏腳石,念完雙聯課程後可至其他國家深造。不過,自3+0課程推出後,學生已不需要到國外唸書。

他以檳城宏願大學為例,以往它並不是一般傳統學府,而是開放式大學,學生可以選擇是否到教室上課,使學生人數不穩定。該學府之後設立傳統學校,讓學生入院讀書時,卻面對招生困難。

“一所學校能否吸引學生就讀,必須滿足學生的三大需求,即學府的素質、獎學金的額度以及文憑價值。”

他分析,每年約有40萬名中學生畢業,而順利就讀大學的僅有15萬人,再扣除5萬人前往海外,就只剩下10萬人左右。

“大馬教育市場不大,中國籍學生到國外深造的選擇變多了,印尼的中文教育也越來越進步,而泰國的教育也開始發達,我國因此減少了許多海外學生。”

他說,雖然檳城是個學習的好場所,但是學生和家長偏向選擇名氣高的大學,或將孩子送到吉隆坡。

“吉隆坡的學府較多,在選擇性多元的情況下,能夠讓在地學生留下和吸引更多外來學生,才至關緊要。”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