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副刊

調整防疫思維 新心態適應新常態

在新冠病毒疫苗或解藥取得成功之前,所有人都必須維持社交距離和避免群聚,在避免肢體接觸下展開新常態生活。面對生活的驟然改變,人們要如何維持心理上的連結?

Advertisement

 

對此臨床心理治療師楊詩涵博士表示:“人們可以善用科技,例如社交媒體、電話、手機和通訊軟體等等,與家人和朋友保持聯繫。”

ADVERTISEMENT

 

雖然如此,她也發現還是有人傾向於與家人朋友面對面的聚首和交流,不太喜歡使用社交媒體或手機來交流。

 

“然而,這是從新冠疫情中爆出的新常態,即使不情願也必須調整思維去接受,暫時拋棄舊有的社交習慣。如果覺得通過科技交流無法完全的向家人和朋友傳達心意,那也可以嘗試通過快遞服務將心意傳送到家人或朋友的手中。”

 

她以自己為例,她在四月份生日,當時正值行動管制期間。當時她只與家人在家慶祝,沒有邀請朋友,沒想到會收到兩個朋友快遞了生日蛋糕到家,教她驚喜不已。這使她深刻感受到,即使無法相聚,但是送上小小的心意也能傳達彼此對對方的關心。

 

“有些人因長時間無法與遠方的親友相聚,心理上會感到焦慮和悲觀。因此,我鼓勵他們善用科技,或許會發現在新常態下,這也是一個維繫親情和友情的方式。”

 

她也舉例,有熱愛與朋友一起運動者,在這段無法隨心所欲的非常時期中,退而求其次地在線上召集熱愛運動的朋友後,約定了時間打開視訊各自在家一起做運動,大家一起加油打氣,這也是新常態下可以維繫友情的方式。

 

放下歧視 同理心解焦慮

 

新冠疫情的發展不容人們鬆懈。楊詩涵說,無論是因確診而需接受治療的患者,或是需要被隔離進行觀察者,甚或是住在被封鎖區的居民,以及一直在前線作戰的醫護人員,他們在與疫症對抗期間,難免會產生焦慮和不安的心理。

 

“因此,一群本地臨床心理治療師、輔導員和社工通過社交媒體創立了‘安全地帶’(Safe Space Covid19 Malaysia)平台,為前線人員、患者、需隔離觀察的人士以及家屬等等提供心理和情緒上的支持。”

 

她說,若有家人或朋友因為以上因素而需要被隔離,或是住在被封鎖加強管制的社區,人們應抱持同理心給予心理上的支持。

 

“那是因為在被確診、被隔離或被封鎖加強管制的情況下,涉及的人難免會產生焦慮和擔心的情緒,唯有接受他們有焦慮和擔心的情緒乃是正常反應時,才會以同理心來對待他們。反之,若一味告訴他們‘不用擔心,不用焦慮,不要難過’,反而會加劇他們的焦慮感和悲傷。

 

“我們可以鼓勵情緒焦慮的人在家學習放鬆,例如聽音樂,深呼吸,或是通過視訊和網絡與外界取得聯繫和獲得支持,以減低焦慮和悲傷感。”

 

同舟共濟 度過非常時期

 

行管令雖已放寬,但目前人們還不能隨意跨州或出入境,有些人因此被迫與家人分隔兩地,獨自在異地面對居家防疫的生活。在行動受限的情況下,獨居者要如何調適心態,又如何與分隔兩地的家人朋友維持心理連結?

 

楊詩涵說,有不少本地非政府組織在行管令實施後設立輔導熱線,若有獨居者需要心理支持,歡迎撥打熱線尋求援助。

 

“此外,若人們發現社區裡有獨居老人或人士需要援助,我鼓勵大家協助提供物資,還有幫忙聯繫其孩子和家人,陪伴獨居者或老人度過這非常時期。

 

“還有,若獨居者知道同住的建築物裡,也住著其他情況與之相似的人,理應鼓勵他們彼此互相關心和幫忙,共度難關。”

 

應對挑戰 需要彈性變通

 

人類是社會性動物,在情況允許下,能面對面交流是最好不過的事。然而,沒有人預料到新冠病毒會肆虐全球,為了保命,所有的事都須因應這百年一遇的疫情而改變。

 

“不少人已擬定了2020年要展開的計劃,但計劃趕不上變化,如今只能突破舊有的窠臼,才能應對局勢而作出調整。”楊詩涵說。

 

人類是具有無限的彈性和韌性的。目前人們需學習的是彈性變通,並以強大的韌性來應對新常態下的挑戰,如此才能維持身心靈的健康。

 

“與其一直為疫情而擔心,不如學習適應當下的新常態,待得有一天成功研發疫苗,我們可以恢復過往的生活後,或許還須再一次適應疫情結束後的生活,也或許到時人們已可以在網絡與現實的生活之間取得良好的平衡。”

 

自律防範 降低感染風險

 

目前,我國正在實施有條件行動管制令,放寬民眾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復工、堂食或到戶外做運動等等。然而,有人卻感到焦慮,擔心放寬管制令後疫情會回彈。

 

楊詩涵說,人們都在適應生活上的改變,但也有小部分的人抱持兩種反差較大的心態。有些人對此感到非常焦慮,另有一些警覺性比較低的人則覺得無須過分憂心。若身邊有人抱持這些心態,都應向他們傳達正確的訊息和事實。

 

“對容易焦慮的人,可提醒他們保持自律並維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包括戴口罩和勤洗手,與人維持社交距離有助於防範病毒等。還有,過度地關注疫情新聞或資訊會加劇他們的焦慮感,因此鼓勵他們適當地跟進即可。前提是須從正確或官方的管道獲取消息,避免不正確的訊息擾亂思緒。

 

“此外,可鼓勵容易感到焦慮的人,在家多做運動、深呼吸、聽音樂或靜坐,有助於他們放鬆心情。”

 

她說,若有家人朋友對於疫情的警覺性比較低,無視新冠病毒的嚴重性,抱持著“我不會被感染!”或“我怎麼可能會被感染!”的心態,那麼人們有義務向他們傳達正確的訊息,讓他們知道在疫情籠罩下,若沒有自律地做好防範措施,可能有被感染的風險。

 

釋出善意 借助肢體語言

 

為免覆巢之下無完卵,在新常態生活之下,政府敦促民眾自律,社交上要避免肢體上的接觸,那麼人們要如何與人維持友善的社交禮儀?

 

“在與人維持社交距離又難以一睹真面目的情況下,大可通過零肢體接觸且非語言的方式,例如點頭、招手、擁抱手勢、豎起大拇指比‘讚’,或是比‘ OK’手勢來與人交流或表達友善的關懷。”根據楊詩涵的觀察,每當人微笑時,眼眉會往上揚。因此,戴著口罩的人若想向人表達善意,她建議可以稍微誇大微笑的表情,讓對方從上揚的眼眉來領會你釋出的善意。

 

適時求助 緩解心理不適

 

楊詩涵說,有些人本來已有情緒方面的問題,再加上疫情和行管令的影響,導致他們的情緒問題加重,她鼓勵他們聯繫心理治療師以緩解心理不適。

 

“有些人認為醫院是病毒傳染的高風險地方,即使在行管期間面對情緒問題也不敢到醫院尋求援助。若人們對去醫院求援有所顧慮,目前心理治療師有提供線上、視訊和電話等心理諮詢服務,有需要的人可以通過這些服務尋求協助。”

行管期各單位熱線服務

 

預約式熱線服務

 

◆檳城檀香愛心福利中心

   預約式Skype協談服務

   預約表格 tiny.cc/mitraPGskype

   電郵輔導 [email protected](免預約)

 

◆馬來西亞生命線

  Zoom/wechat通話輔導

  預約表格 https://bit.ly/2UpKXC3

  電郵輔導 [email protected](免預約)

 

◆馬佛青網上心理諮詢

  網上咨詢服務時間 9am-9pm

  預約表格 http://bit.ly/3b5xGp0

 

特定時間熱線服務

 

◆溫馨苑

  電話協談

  熱線 011-1062 9927╱017-331 7013╱012-941 5691

  時間 10am-12noon╱2pm-5pm

 

  線上心理咨商 私訊溫馨苑《生命綠洲》或《525+我愛我家》臉書粉絲頁

 

◆檳城婦女醒覺中心

(週一-週六:9am-9pm)

  熱線 011-3108 4001╱016-428 7265

 

◆威省婦女醒覺中心

(週一-週六:9am-9pm) 

  熱線 016-439 0698╱016-418 0342

  Whatsapp 016-448 0342

   社交媒體 @WCCPenang

   網站 www.wccpenang.org

 

◆Befriender Penang

   熱線 011-5699 7687 (3pm-9pm)

   Skype BefPen2([email protected]

   電郵 [email protected]

   Whatsapp 011-1062 9927(3pm-12am)

 

◆馬來西亞博愛輔導中心

  熱線 9am-6pm

  檳城 017-499 4236╱012-467 0255╱012-400 5606

  吉隆坡 011-6530 9722(週二至週六)

 

◆雪隆檀香愛心線(8pm-10pm)

  熱線 016-451 2008╱011-2650 9176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