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ebcdn.guangming.com.my/wp-content/uploads/2024/11/klpsa08a01.jpg)
(巴生8日訊)一名來自巴生聖淘沙花園的24歲女小販,因輕信社交媒體上的“線上兼職”帖文,誤以為能夠輕鬆賺取高額利潤,便將自己的電話號碼提供給發佈帖文的女子,結果被詐騙集團引導,逐步陷入騙局,一天內分26次匯款給對方,被騙走10萬8430令吉。
女子於本月2日中午12時,在家瀏覽社交媒體時,看到一則女子的帖文,宣稱可以提供線上兼職,最終落入詐騙集團的圈套。
由於受害女子不便親自上報,她通過巴生新城區州議員柯鵬飛、巴生市議員嚴玉梅、陳如堅及顏友鷹召開記者會,詳細講述受騙經過,並借此提醒公眾保持警惕,切勿輕信社交媒體上的廣告,以免遭遇類似騙局。
柯鵬飛指出,女子在給對方電話號碼後,就有人聯絡她並行送一個網頁連結給她,她按照對方的指示點選連結並執行相關操作。
他透露,在當日傍晚7時左右,女子首次將110令吉匯入指定帳戶,隨後發現帳戶上收到154令吉,獲得54令吉的利潤。
“這種初期小額利潤使女子更加信任對方,於是她繼續進行多次轉賬。最終,她分26次向不同戶頭匯款,其中8筆匯款並未收到任何利潤。”
哥哥提醒才覺悟被騙
他指出,這些款項通過線上轉賬和現金匯款的方式匯出,金額從最低的3130令吉到最高的3萬5000令吉不等。最終,她被騙走了10萬8430令吉。
柯鵬飛說,詐騙過程中,女子還應對方要求下載了一個手機應用程式,聲稱每筆利潤都會匯入該應用程式中。
“直到女子的哥哥發現情況有異,提醒她這些都是詐騙手段,並要求她立即解除安裝應用程式,女子才意識到自己陷入騙局。隔日(本月3日),即刻到警局報案。”
柯鵬飛呼籲市民勿輕易相信社交媒體上可賺取利潤的廣告或兼職,避免陷入詐騙集團的圈套。
他說,市民務必提高警惕,凡遇到涉及匯款或提供個人資訊的要求,應先進行充分調查,或向相關部門諮詢,以保護自身財務安全。
他指出,市民可以用各國大馬證券監督委員會(SC)的“SC的投資者警報名單”(SC Investor Alert List)或警方的“Semak Mule”,查詢公司是否曾被舉報或涉及詐騙。
此外,柯鵬飛也提到,市民在管理個人戶頭轉賬時必須提高警惕,避免不法分子通過惡意應用程式盜取款項。
他建議不要在經常使用的轉帳戶頭記憶體放大量資金,以降低盜用風險。